《三国演义》故事的剧本,谁有?

内容不用太多 100字 大约5 到 7 个角色 急!!!!!!!!!!!!!!!

鲁肃:(对孙权)荆州是块宝地,如果我们能占为己有,就可开创帝 王之业。刘表的两个儿子不合,刘备与曹操有仇,如果两刘部 下同心协力,就与他们结盟,反之,另做打算。如果我们去安 抚刘表的部下,共同对付曹操,这刘备一定开心,我们一定要 赶在曹操之前去。
鲁肃:(对刘备转达孙权之意)刘豫州(刘备)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刘备: 刘备: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孙讨虏(孙权)是好人,江南英雄都归顺他,他占了 6 个郡, 现在不如去结好东吴,但你却投奔平庸的吴巨,能有依靠吗?
鲁肃:(对诸葛亮)我是子瑜的朋友。
诸葛亮:(对刘备)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诸葛亮:(劝孙权)现在您与曹操争天下,曹操实力很强,英雄无法 施展本领,故刘渝州逃来,希望您估计自己的实力,如果能用 江东兵力不如和他决裂,否则,向他称臣,您假装服从,将大 难临头!
孙权: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 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 如果不成功, 只是天意,
诸葛亮: 又何必居于其下呢?
孙权:(发怒)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 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 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
诸葛亮:刘豫州(刘备)虽然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 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刘表的儿子)收拢江夏 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 说追逐刘豫州(刘备),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
曹操: 军旗指向南
曹操:(一封信给孙权)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 吴会战。
长史张昭等人:曹操征讨天下,抗拒他不利,我们不如迎顺他。
孙权:(握着鲁肃的手)您要说什么?
鲁肃:将军您迎顺他会得到什么归宿呢,望你早成大计,不要采纳他 们的意见。
孙权: (叹息)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 孙权: 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周瑜: (对孙权)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打败他。
孙权: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 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 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 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各位 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 这天夜里
周瑜:(对孙权)我只要精兵五万,就可制服。
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 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 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黄盖: 黄盖: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 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
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 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 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 前头, (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 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 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 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 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 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 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 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 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 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 留下征南将军曹仁、 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 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 (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a38a671ffc4ffe473368abe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2
《三 国 演 义》 是 中 国 第 一 部 长 篇 历 史 小 说。 它 成 书 于 元 末 明 初, 是 由 作 家 罗 贯 中 根 据 民 间 传 说 和 说 唱 故 事, 吸 取《 三 国 志》 等 历 史 资 料, 编 写 而 成 的。 这 部 小 说 最 早 的 刊 本 叫《三 国 志 通 俗 演 义》, 二 十 四 卷, 二 百 四 十 则。 后 来, 明 末 李 卓 吾 和 清 初 毛 宗 岗 又 对 它 进 行 整 理、 加 工, 才 成 为 今 天 我 们 看 到 的 一 百 二 十 回 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