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大纲的详述

如题所述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究竟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还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同主张。一种意见认为,体育课主要是锻炼身体,无须学习那么多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教材越简单越好。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和青少年好动,竞争性强,有进取心,喜欢带有竞赛性的体育活动。如果体育课只是重复简单的动作,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种主张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的过程,就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过程,两者是统一的。强调体育教学大纲的选材标准,主要应看是否包括现代的竞技运动技术。实践证明,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同系统地学习竞技运动技术是有区别的。从竞技运动技术本身出发,强调提高运动技术,往往容易偏重于技术细节的教学,而降低了锻炼身体的效果,结果是运动成绩提不高,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不好。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 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 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并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要结合实际,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大纲的教材。教材要与运动竞赛相结合,例如发展奔跑能力的教材部分,尽可能与径赛运动项目规定的距离相结合;在发展跳跃能力的教材中,应包括有田赛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国家体委制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把“锻炼标准”各组别的项目、标准,都分别列入了各相应年级的教材。
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的必然趋势。日本初中以上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保健部分的教材,不仅包括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还有预防疾病、营养和卫生、环境学和安全教育等内容。中国是把体育与生理卫生学分设学科,两者在教学中密切配合,在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理论”知识部分也含有卫生保健知识。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订的(近年来教育部又颁布了六三三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随着年级的增长,选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70~80%。这部分教材,既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又简便易行,方便教学。选用教材约占20~30%,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各地区和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编选的,如游泳、滑冰、爬山、越野跑,以及基本教材以外的球类、田径、器械体操和女生的韵律(艺术)体操等项目。除体育教学大纲外,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包括动作要领、图解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关于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参见高等学校体育。 1、体育课为必修课,各个学期的各项考核均为考试,学生必须参加各学期规定的各项考试,且均达到及格标准后方为修业合格。
2、考试项目应以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为准,每个学期考三个项目(二项达标,一项技平)每学期考试项目不得随意更改。
3、每学期各项考试内容的成绩,再平均计算后,即为学期成绩。
4、学生无故缺考,经任课教师督促仍不参加考试者,经教研室批准不再给予补考机会,按无体育课成绩报教务处处理。
5、学生考试不及格,可给以一次补考机会,如仍不及格,应重修。
6、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残)须经医生证明,教研室和年级主任(指导员)批准可以免修体育课。
7、学生由于身体方面的某种原因(病),须经医生证明,教研室或年级主任(指导员)批准,可缓修本期内剩余部分体育课,缓考本学期内剩余部分考试项目,待全愈后及时参加考试。如果,久病不愈,直至一学期结束时仍不能参加考试,经医生证明学生可申请免考。所免的考试项目可按60分计算。
8、其它事宜按“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1、理论部分
体育的目的任务。
体育锻炼的价值。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知识。
各项运动的技术,战术分析和基本规则介绍。
2、实践部分
田径:短跑、中长跑、跳远、铅球。
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垒球、羽毛球。
体操:技巧、健美操、体育舞蹈。
武术:太极拳、三路长拳、初级剑、初级力。
综合课:肋木、举重、跳绳及徒手的素质及练习滑冰。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掌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文件,不得随意改动。
3、在执行大纲中,教师要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如果需要变动和调整教学进度,须经教研室主任批准。
4、教师应对任课班级的学生全面负责,实行课内外结合。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达标”测验工作,每学期按时上报学生成绩,以及按时,按时完成理论课的讲授和考试工作。
5、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重视安全和关心基础较差的学生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