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中建,中交到底各有什么好不好?

如题所述

在业内基本是公认的,就是中建第一,中交第二,中铁、中铁建次之,中铁和中铁建虽然是两家单位,但是模式和文化基本一致,所以水平也就差不多。

1、求职篇

想了解这四家单位的朋友基本都是想找工作或者跳槽,所以先说招聘门槛。

①中建的招聘门槛是最高的(中建的招聘劳动合同现在一般都是本科及以上,不招民本)。中建分4种合同,A类劳动合同、B类劳动合同、Y类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

A类劳动合同是中建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也叫自有员工,是中建的新鲜血液,类似于管培生,提拔的也相对较快,所以说中建是一个应届没进就签不上A类合同的公司。

Y类合同是社会优秀人才,一般都是跳槽的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限及硬件条件,跳槽来了不是做基础工作的正式职工。B类合同就是那些没签上A类,社招签Y类又没满足条件,签B类。

劳务派遣就不用说了,和第三方劳务公司签合同,没有公积金。但是该说不说,中建的同工同酬在央企里做的还是比较好的,除了公积金比例,其余的同级岗位薪酬差别并不大,这也是中建人性化管理的一方面体现。

②中交的招聘门槛现在劳动合同都是本科及以上,合同分两类,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中交对于社招人群并没有什么区别对待,只要签的是劳动合同,薪酬待遇和晋升都一视同仁,但是如果应届没进入。

二类本科及以下社招进入公司签劳动合同的概率就不高了,专科进入劳务派遣转正的概率也很低。在中交的劳务派遣工资会比正式职工明显低,各项福利也会少,区别对待还是存在的,所以不推荐去中交的劳务派遣,如果能签中交的正式职工那还是很好的。

③中铁、中铁建,这两家单位的招聘门槛就相对较低了,专科及以上都有机会直接校招成为正式职工,劳务派遣转正相对以上两家也比较容易。

中铁和中铁建的员工会被分默契的分为三类,劳动合同(子弟),劳动合同(普通),劳务派遣,这里说一下中铁和中铁建的特色,也是与以上两家单位明显不同的地方,你会发现有关系是那么的重要。

有的家族会依附于中铁对于工程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展性经营家族企业,企业内部也是子弟偏多,并且用人都是子弟优先,所以普通员工想要出头要依附于山头,靠自己的努力很难有出头之日,这里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

2、薪水篇

无论是中交,中建,中铁,中铁建,其实指的都是一个集团,也就是中交系企业,中建系企业,每个集团都有很多板块的业务,比如中建系有大名鼎鼎的中海,很多人都知道中海地产是国内的十大地产公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是中海是属于中建系的企业,中建的施工板块有有命的三局、八局。

中交有名气不大的上市公司中交地产,还有新崛起的投资平台,以及传统的四大航务局四大公路局。中国中铁论盈利能力来说是四局和一局排名靠前,另外中国中铁还有一只非常有名的造桥铁军,中铁大桥局。中国铁建的十一局十二局盈利能力靠前。

当然因为四大集团都有很多板块的业务,不同板块的业务论薪酬无法想提并论,就算是同一板块的不同工程局、分公司、项目部的薪酬待遇也各有千秋,这里只能是说综合平均薪酬水平,中建>中交>中铁、中铁建。

3、管理篇

说到企业管理,不得不提到这几家单位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真的是各有特点,中建的管理模式就是对接国际化最早,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做的最好的公司,这也得益于中建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不得不说中海的成功都是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成果。

当一个企业做大之后,多元化和国际化是无法避开的两个方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建的同工同酬做的最好的原因,个人认为同工同酬是个趋势,也是对每一个员工的尊重。从人员提拔和晋升的角度来讲,中建用人准则也是相对公平,竞聘制度,透明化晋升制度相对做的也比较好。

中交呢,因为有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两大海外窗口公司加持,所以对接国际相对也较早,但是转变不算很彻底,存在海外业务和国内业务的人员流动不大,海外玩海外的一套,国内玩国内的一套,但是潜移默化改变,和高层的自我觉醒自我改革提升还是一直在进行的。

中交的用人准则基本都是能力优先,人脉关系第二,因为在中交确实有领导可以安排亲信进入公司,但是要是论提拔,没有能力还是基层员工,很多局长的子女都还是部员,所以讲人情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要是提拔,不好意思,能力优先,能力第一。

中铁和中铁建的家族化、子弟化就比较严重了,在基层甚至都能做到工程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方便就不宜多说,讲讲两个公司的历史吧。其实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还是不一样的,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铁道兵部队,所以里面很多领导都还是铁道兵出身甚至是军人子弟,中间经历了军转企,企转军,军又转企一系列波折,最后成为了现在的中国中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