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给你参考,顺便采纳下!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这本书是作者刘墉写给他女儿的。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小道理。围绕着这些小道理,将一个个小故事展开。许多小道理都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学习,都要读书,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一个人难免会犯下一些错误,不过错是走向对的第一站;一个人有优点但是也会有缺点,可是人生何必处处都拿第一;在成长中,我们会经历坎坷,会遭遇挫折,可是不要气馁,我们要快快乐乐的长大!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发生在作者女儿身上的。然而每次,刘墉都会把同样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告诉给他的女儿,接着教育她,这也使我深受感触。在自己的错误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只要好好检讨,改进,一定会变成最棒的!作者还讲,应该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要快乐地读,快乐地学,快乐地用,要常常温习,常常思索,让知识都锁在自己那活跃的大脑中!
“错是走向对的第一站”。作者说得对呀!做错了,不要紧,努力改正,下次争取发挥出你最大的能力。在这方面,作者写道他女儿因在打羽毛球是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就伤心地冲进房间哭了。我认为,无论你是对还是错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快乐,比什么都强。错了,又怎么样呢?应该要从这样的角度去想:这次的错误是我的一次小失误,不要紧,下次只要我稍微调整一下,就正确了。而且,要时时刻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能一遇到错误,就放弃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能改正错误了。无论做什么事,快乐是最重要的!“人生何必处处都要得第一”。不错,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竞争,而第一,却永远都只有一个。你全神贯注地学习,最终得到了第一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多少乐趣呢?我们换一种学习方法试试,你没有奋力地去学,而是慢条斯理的学习,可能最后的名次不是很高,而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习又不是为了争一个名次!在学习的过程,你学到了用埋头学而学不到的知识,难道不快乐吗?对于这两件事来说,永远要考虑到这样两个前提:如果我像这样做了这件事后,会学到什么?还有,这个过程中,我快乐吗? 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上,其实真正快乐的人实在是少数,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那些人大多数都一心一意地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工作或者学习上。这样一来,就少了have fun的时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一个普通上班族一天工作到下午五点下班,到家工作三小时,再加上路上的时间以及吃饭等其它杂事,至少得忙到晚上十点吧!就算还不睡觉,都那么晚了,自己还能够干什么呢?这样算下来,周末有一天休假,一年算上其他节假日,也只不过有50天左右的放松日。这只占到了一年365天的15%也不到呀!这样看,这个人到底是繁忙还是快乐呢?而像这样的上班族数不胜数,他们快乐吗?我想答案应该就只有一个字,“不”吧!还是来说说我自己吧!我每天的作业做到晚上八点半,由于我的数学基础不怎么样,所以我加上部数学的时间,差不多到九点半。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所以我就马上上床睡觉了,也没有放松的时间。看了这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后,我对于快乐地学习这一个小道理感触很深。于是我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猛抓基础,成绩上去了,现在我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快乐。只要我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会成为学得最快乐的一个人!
去年秋季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的试卷中,有一篇节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让我感受颇深。
说的是一位儿子他们学校班级上开展读书比赛,老师要求学生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
所以儿子为了向得奖冲刺,读书就成了任务,每周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并得意自己这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
孩子的爸爸不反对此做法,多读书是好事,但读书仅仅成了拿奖,而否略了 嚼书里的文字内涵,又不能欣赏书中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有趣、生动、又有启发人的故事,从中获得读书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何意义呢?
的确就像这位父亲说得,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既可以“精读”也可以“浏览”所谓精读,就呆在一间阅览室里,是研究一两样东西,浏览就是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这位父亲这段文字的分析,也让我深感惭愧,我平时也会抽空读书,但我真正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好像不多,我也是喜欢选看片段,没有做到真正的精读,就像书中的孩子一样,书是看了,但书中的内容没记多少。
这位父亲在此节选引领了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危险)孔子特地提到三个词“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所得的东西”习是讲“温习”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这段文字再次给我启迪,读书就是要读懂、读透书中的内容,从文字中真正体验读书的乐趣……
这节选文字给我收获很大,也是教我今后如何去读书、去品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