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隋炀帝为什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在公元607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他巡游到东
突 厥,在启 民可 汗的大帐碰巧遇上高 句丽使者。开始认识到高句丽是中原潜 在的边患。炀帝想让高句丽 王高元 到隋朝来,结果高句丽王 慑
于军威不敢答应,于是出兵高句丽。
  在公元612年,经过准备的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正式开始,因为长途征战,士兵士气很低。在作战的路上有的将很重的粮食都扔掉了,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无法再坚持作战,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句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据传三十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
  第二年,隋炀帝又一次出兵,就在辽东城准备攻破的时候,礼部尚书杨玄感反 叛,洛阳被重兵围攻。隋炀帝听到消息,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事物资、营帐灯物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被迫撤兵。这时天下将乱,王朝已经显露出败亡之兆。但隋炀帝不管这些,在613年,又发动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句丽军队,高句丽王高元大惧遣使投降,隋炀帝遂班师回朝。头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旨在平定边陲,完成统一大业。但战事耗费颇大,激起人民的反抗,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追问

原因是什么?

追答

突厥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有广阔的腹地打败了可以退回去 有良马和骁勇善战的勇士 还有就是高丽的物产相对突厥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8
高丽历来就有入侵中原的习惯。据金毓黻《东北通史》所论“考高丽,于晋太元十年六月,初陷辽东,玄菟二郡。至是年十一月,燕复二郡,是即高丽故攘王二年也(西元335年)。又后十九年,为晋元兴三年,辽东再陷,玄菟郡也同时沦陷。是即广开土王之十四年(西元404年),而终致不能复。直至唐高宗总章元年,灭高丽之日,辽东之故地始复。然已陷二百六十五年,可谓久矣。”高丽以区区弹丸之地,最后竟然一步一步完全占有了辽东郡,野心不可谓不大,谁又能想象出其下一步的目标呢?到底有没有入主中原之心?纵观高丽对中原各国的态度,很容易看到这样戏剧的一幕幕:中原王朝统一强大时,采取称臣纳贡的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寇边。其野心更是昭然若揭。
到了隋朝建立以后,国势迅速强大起来,南下灭陈以后。高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及平陈以后,汤大惧,治兵积谷。为据守之策。”(《隋书》卷八十一《东夷传》高丽)其实是害怕隋朝出兵重新夺回辽东之地,企图据守。而隋刚立不久,百废待兴,且尚有突厥强大,土谷浑等常骚扰边境,对其更是鞭长莫及,推而求其次,采取了册封安抚的政策。后由于高丽扰边,才发动了隋朝对高丽的第一次战争。
及炀帝时,情况又不同,国富民强。我们可以看到,大业元年,派大将军刘方进攻林邑,破之;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榆林,“车驾发榆林,启民饰庐清道,以候车舆”(《隋书》卷三《炀帝上》);大业五年,炀帝派裴炬经营西域,同时派宇文述率兵打垮土谷浑;大业六年,击流求。至此,北、西、南三面强敌以服,而高丽占据辽东故地,中华之故地不可不复。对高丽的战争就提上日程。
另外,高丽的“境外之交”也是炀帝决定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业五年,“帝之幸启民帐也,高丽之使在启民所,启民不敢隐,与之见帝。”(《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这种“境外之交”使炀帝君臣等深感不安,黄门侍郎裴炬劝说隋炀帝说:“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今乃不臣,别为异域。先帝欲征之久矣,”(《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可见当时隋朝政府上下对高丽用兵态度之坚决。
隋炀帝发动的对高丽的战争,并不是隋炀帝个人纯粹的好大喜功而出现的,也不像旧史臣说的“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隋书》卷四《炀帝下》),它是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所造成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对高丽的战争也并不是后人所说所谓的侵略战争,高丽侵占辽东故郡是必须要恢复的,高丽之狼子野心也是必须要惩罚的。中国领土之完整是毋庸置疑的,以隋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也是要维系的。
当然,并不排除隋炀帝个人之好大喜功对战争的推动,不能否认也是由于隋炀帝本人直接造成高丽战争的失败,更不能否认隋炀帝的暴行给隋朝灭亡带来的影响。但是就高丽战争本身而言,隋炀帝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有功于后世的。历史是尊重事实的,要力争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不能有失偏颇,有失公允。
以上来自天涯社区
大隋天下--小论隋发动高丽战争之原因
原文更加详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18
是高句丽,不是高丽,这是不同时期的两个民族。现在的满族跟高句丽人有那么点关系。
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主要是两点。一是高句丽的崛起对中原王朝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二是高句丽比较自大硬气,对中原朝廷不怎么给面子,连口头上都不愿意服软,而杨广又是死要面子的人。
最后,再说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又派兵攻打了高句丽,撤掉灭掉了它!追问

可以用书面语解释一下吗?

追答

书面语很长啊,你去网上查查,百度一次应该会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