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杀吴三桂?

如题所述

康熙为何打吴三桂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皇室最大的心腹之患。

康熙打吴三桂

满清入关后,经过二十余年的抗战,终于肃清了义军势力,南明政权也彻底垮台,而清王朝的军事布局也急需调整,满清八旗军主要阵营在北方,以保卫京师以及镇守重要关口城池,而藩王势力主要分布于南方,吴三桂驻兵云南,尚可喜驻军广东,耿精忠驻兵福建,以此三藩力量最为强大,而这其中属吴三桂的势力最难控制。

吴三桂自始自终对于清王朝的态度都极为跋扈,其率领的将士皆为死士,军事实力极为雄厚,兵数高达十余万,因此清王朝对其势力极为忌惮。

康熙十二年,清朝势力厚积薄发,颁发削藩诏令。吴三桂表面上接受,暗帝正筹划着反清大计,一场耗时耗力的拉锯战因运而生。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的清政府,积郁成疾,在其部下死党的劝慰下,建国称帝,已了心愿,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三番之乱在吴三桂去世两年内平定,清王朝在康熙的治理下最终完成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换句话说康熙打吴三桂打了八年,足见吴三桂势力的根深蒂固。

吴三桂为何造反

既背叛过先朝引外兵入关,又率兵造反自封为王,历史这样的传奇的人物除了吴三桂还有谁?说起吴三桂造反,很多人不理解,表示太太平平做个土皇帝有何不好?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迫于康熙帝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确实是个内心无比强大的非凡之人,诸如“卖国求荣”、“汉奸”这样沉重的名声,换做谁敢背负?而实际上被世人忽略的是,在吴三桂早年时期乃至清军进攻之时,他一直是为国尽忠的大将领。这说明吴三桂是个对时势认识非常清醒的政治军事家。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两股力量相持时做出了关键选择,我们后人无法料想他选择前者又会是怎样的结局。但吴三桂做了这个历史性决定,这般牺牲一定有自己的考虑。包括后来吴三桂造反,都是时势所迫。待清朝政权日渐稳固,以吴三桂为首盘踞南部的三藩成了康熙皇帝的心腹大患,不灭是不可能的,只是时机问题罢了。这当然也是双方心知肚明的局面。

个人认为,关于吴三桂造反,其实他给了康熙帝一个选择,或者说试探。他主动请求撤藩,相当于让康熙帝处于被动。就像与仇人长期共处一室,吴三桂势必日夜忧愁,何不快刀斩乱麻,要不各自为王,要不痛苦一战!而年纪轻轻的康熙帝果真就同意撤藩了,这是胆量还是欠三思?要不是年事已高的吴三桂最终自己挂了,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吴三桂的舅舅是谁

吴三桂的舅舅,也就是祖大寿,明朝武将,同样难逃降清的命运,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固守宁远有功,晋升为前锋总兵官,驻兵锦州。之后跟随袁崇焕入关护卫京师,不料皇太极忌惮袁崇焕,布下反间计,另重疑心病的崇祯将袁崇焕关入大狱,祖大寿也被迁累,心寒愤怒之余率兵连夜出逃山海关,崇祯无奈命令袁崇焕写下书信召回祖大寿,这才重回明朝。

吴三桂的舅舅

崇祯四年,祖大寿领兵出征大凌河之战,遭敌军围攻,粮尽援绝,无奈之下只得向清军诈降,解除危机后,祖大寿谎称自己的妻儿都在锦州城内,不知安危,趁朝廷仍为知情投降之事,请愿带领部队重返锦州,里应外合,助清军一举拿下锦州。皇太极便放下警惕,放虎归山,祖大寿一回锦州,便安排布防,死守锦州,抵抗清军。之后皇太极又多次招降,祖大寿皆不从。

崇祯十四年三月,皇太极再次围剿锦州,明朝廷派洪承畴吴三桂等将领率十三万士兵支援锦州,驻扎于松山,而清军频出奇招,扰乱明军戒备,皇太极亲自率兵切断其粮草供应,明军自乱阵脚,清军趁其不备,将其兵力尽数围困于松山剿灭。次年二月,洪承畴被俘,押解送往盛京后,洪承畴降清。同年三月,锦州已成为瓮中之鳖整整一年,孤立无援,粮草殆尽,城中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穷途末路之下,祖大寿开城投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后来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上面去。
第2个回答  2017-11-22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