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如题所述

备课是教师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自备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彰显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自身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认识不充分、不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挖掘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但集体备课不能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统一的模式中。
一、当前教师集体备课的现状
目前部分教师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备课”,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参考书上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不动脑”——只是照抄教材和参考书上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上课是有教案的。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
更有甚者,成为电脑集体备课的“得益者”。继承上届集体备课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转载名师教案,连抄写的过程都省去了。像上述这些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怎样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
二、集体备课的程序
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教学,一起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以及讨论这节课该怎样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实施管理。一般由年级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三研”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大纲,并写好发言提纲,备课方案。
(2)集中研讨——“六备”
各位教师认真听取备课方案,积极讨论备课方案。讨论时,应包括备课标、备学情、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练习)。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四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备课组长起草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四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自己班级的情,撰写教案,电脑打印分发给组员。然后,在不离开“四统一”的前提下,组员可以发挥各人特长,修改教案。
(5)课后反思、修改教案
平常教学时,把根据备课教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供以后借鉴。感触特别深的可以写成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修改方案。
三、集体备课要树立三种意识
1、合作意识
集体备课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合作是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
2、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而是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一般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坚决杜绝今天备,明天上的现象。
3、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走出集体备课的几个误区。
1、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2、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真正落实集体备课,提升高效课堂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的去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