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韩国和中国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1、汉朝时期是汉朝的一个郡县

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

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临屯郡(临屯)。

景初年间(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跨海平定二郡。部从事吴林认为乐浪本来管辖韩国,将辰韩划分成八个国家归属乐浪,各地驿使传达音迅难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韩国,于是攻带方郡崎离营。

当时带方郡太守弓遵、乐浪郡太守刘茂起兵讨伐,弓遵战死,二郡于是灭掉了韩国。 

2、唐朝时期是唐朝的一个都督府

公元660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其国都不下而返。百济灭亡后扶余丰曾联合高句丽以及倭国复国,但失败。

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后合并为熊津都督府(今公州)。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高句丽,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

辖境东起东海/日本海(韩国称其东海,日本称其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

3、宋辽金时期先后臣服于宋辽金

993年被契丹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的关系,向契丹称臣。辽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由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带,疆域远超新罗。1127年被迫臣服于金国

4、元朝时期是元朝的一个行省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元朝建立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内属国,后被改为元朝的一个行省,即征东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丽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5、明朝时期是明朝的附属国

1392年,李成桂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李氏朝鲜。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将一部分建州女真驱赶到了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6、清朝时期是清朝的附属国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36年,清朝发动“丙子胡乱”,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请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在仁川登陆,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韩国国名取自民族名称。历史上,朝鲜半岛中南部曾是原韩族定居之地,李韩末期,改王称帝,换国号为大韩帝国。

东夷迁韩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此看来,韩国的历史值得商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24
韩国国名取自民族名称。历史上,朝鲜半岛中南部曾是原韩族定居之地,李韩末期,改王称帝,换国号为大韩帝国。
第一个朝鲜半岛争权是商朝皇族建立的,并且臣服于周朝,就是属于中国,是中国的诸侯国
之后高句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的【藩属】,,当然,中国强大的时候,他臣服,中国衰弱的时候他来打秋风……
在之后的一直到清末,都是中国的藩属
日本占领朝鲜半岛的时候,朝鲜和中国脱离了藩属关系,名义上独立了,实际上和日本是傀儡
第3个回答  2013-11-07
古时的韩国是中国的附属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