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使我们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有更多的借鉴,但同时也使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也很难取舍,甚至出现困惑,特别是面临物理新课标,有时这种感觉更加凸显。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我个人认为,物理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科学”,我们在启蒙教学中就要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如勤于思考的习惯、观察和实验的习惯、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使他们在习惯中产生顿悟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无异于拔苗助长,因为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构建,使他们逐渐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物理问题的解答要加强规范性训练,除此而外还要初步培养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从而为创新奠定基础。 第三,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觉得物理难学除了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外,大部分还是因为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上,可以从知识的获得入手,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问题中,引导学生在探究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因素后,再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因素都是导体内部因素在影响,然后进行思维的发散,导体的电阻跟外部因素电压、电流、温度有关吗?再比如学生在探究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后,让学生思考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吗?通过这一思维的发散从而扩大他们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知识的应用入手,如在电学题的计算方法上,引导学生通过用不同的知识点解答,最终都能殊途同归,从而鼓励他们在知识的探究上另辟蹊径,在知识的应用方面为他们播下创新的种子。 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上,可从知识的建构上入手,如在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时,让学生逆向思考物体是否也会吸引地球,在讲“电”能生“磁”时,让学生逆向思考“磁”是否能生“电”使他们明白各种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来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目的,亦可从知识的应用上入手,如在解决物理问题上,既可从条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亦可逆向思维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找条件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第四,加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物理学中所有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就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如在讲连通器时,通过介绍船闸的工作原理和“管涌”的形成及解决办法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应用,并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能否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你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之一。 第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时无不都是在质疑和否定中发展和前进的,伽利略和哥白尼正是敢于大胆质疑才拨开笼罩在科学道路上千年的迷雾,爱因斯坦正是敢于挑战经典物理才使物理学的车轮继续滚滚前进。所以质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从所学物理知识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入手提出质疑,通过质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批判精神,必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