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期末试卷(沪教版)

初一上语文期末试卷(沪教版),快点!越详细越好!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同学们,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俗话说:“字如其人”“文面犹如人外表”。可见,书写及文面对我们语文学习多么重要。请将下面名言抄在方格内。(4分)
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一个办法。

2、根据句中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4分)
A、它要是zhē( )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B、清晨的海面波光lín lín( ),一艘早航的渔船……
C、乡人皆恶( )我鸣,以故东徙。
D、昨夜见军帖,可汗( )大点兵。
3、按要求默写。(5分)
1请在学过的古诗中找出与“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意思相近的两句诗:
, 。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几句词,不着“愁”字却处处见“愁”。请在课外阅读中找一句写“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诗句: ;作者: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写景名句是: , 。
4《望天树》写望天树时说“信念是你的粮食”。确实,跋涉人生路,没有信念是不行的。请你写一条关于信念的名人名言。(要写人物名)

5晏子反击楚王侮辱“齐人善盗”时所持道理的一句是:

4、成语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文化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你一定会以自己积累的成语多而自豪吧!请按下面的要求写成语。(5分)
1与禽鸟有关的: ,
2与品质有关的: ,
3《河中石兽》中“众服为确论”的“讲学家”的推断,其实是主观臆断,结论并不正确。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主观臆断的成语?请写一个,并说明主观臆断的是什么?
成语: ,主观认为:
5、有句名言说“一切创新皆源于模仿”。学习运用语言,也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语句仿写”是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请认真体会例句,然后模仿例句的形式仿写一句。(3分)
例句:你对蓝天的忠诚与对阴影的蔑视是一样的坚决。
仿句:
6、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语言。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关注过生活中的语文吗?(3分)
1请为校园文化建设献上你最得意的一句话:
2市面上,店名招牌琳琅满目,各显风流,但也良莠不齐。你最反感的店名是哪一个?请写出你不喜欢他的理由。

7、课外阅读是丰富多彩的,你在课外一定读了不少名著吧?(3分)
所读名著名: ,最喜欢的人物是
喜欢的原因是
8、理解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3分)
①有的披着甲胄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有闻而传之者
④缚着曷为者也
⑤鸠曰:“子将安之”
⑥愿为市鞍马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语 段 阅 读 (一)
1——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少年脸上、背上滚满
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2——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小的时候,祖母哄她入睡时,像唱摇篮曲一样常给他这么念叨说:“孩
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面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
其中“一座大山”那句话,少年还真地把它牢记在心了。其实,这句话显然
过分夸张了。因为现在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了,可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尽管如此,少年还是像念咒语般地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继续向上爬去。
3——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站在山顶望去,前方仍然是像
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
4——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如今,少年横下一条心想看到大海。其中的缘由细说起来就长了。不过有一
点,每当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无数重担压在肩头的时候,少年就会像磁针指北一
样,立刻想到大海。(“要迈动自己的双脚去看看大海!要去证实一下,真的是只要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吗?”)
5——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然而,还是不见大海。少年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来的。这条山道的前方,依
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还是算了吧!
少年猛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这么想。自己如此艰辛地沿着山道爬上爬下
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往前走,再翻几座山,难道真的能走到海边吗?这一切又有
谁能告诉我呢?任凭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淌也不去理会,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
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太阳渐渐升高了。想到即将踏上的归途的漫长,少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正
在这时,他好像听到了一种生灵的声响。
那声响来自上方。回头仰望,头顶划过一道亮光。
一只翅膀宽阔,毛色纯白的大鸟正缓缓扇动着双翅,像引路一样飞过前方的
山头。
9、第4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 )(2分)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10、分析文段中划线的五个句子:(3分)
朗读时,要读出充满自我鼓励语气的是 句;这五个句子从结构上看,
其作用是: ;从刻画人物形象上看,其作用是:
11、给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3分)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12、简答下面的问题:(4分)
A、少年翻山去看大海,历尽艰辛仍希望渺茫,于是准备放弃,这放弃的原因是哪两点?1
2
B、“生灵的声响”、“头顶划过一道亮光”、“一只翅膀宽阔,毛色纯白的大鸟”“飞过”,文中的这些描写对表现少年有什么作用?

13、理解文中划“ ”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含义。(2分)

14、11段中括号内加黑的一句话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2分)
语 段 阅 读 (二)

我们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家里买了钢琴。和我同岁的小表姐每个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拉得她小小年纪就觉得活得没意思。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让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有段时间,我爱画画,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彩色铅笔和水彩。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了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上了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的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家玩的叔叔们常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子上多没意思,我要当司机。妈妈和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是各种汽车,现在我的各种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购进了一百种,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15、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16、文段中划线部分的文字引起过人们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好,也有人认为不好,你怎样认为,说出理由。(2分)

17、“小表姐小小年纪就觉得活得没意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你身边的小朋友中(包括你自己)有“小表姐”的遭遇吗(简叙一例)?(2分)

18、你对妈妈让“我”“学玩”怎样理解?(2分)

19、当“作家”与当“司机”这两种职业在孩子眼里有什么不同?(2分)

语 段 阅 读 (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无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
如蜀鄙之僧哉?
20、理解文段中加点词的古今义。(4分)
鄙:古义 今义 ; 顾:古义 今义
21、如何领会“吾一瓶一钵足矣”的内涵?(2分)

22、从语气上、句子含义上对文段中两个“子何恃而往”作点分析。(2分)

23、文本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2分)

24、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25、翻译:“吾欲之南海,何如?”
(2分)

三、作文(50分)
“小小少年,本无烦恼……”可以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但是这一代被认为最幸福,最甜蜜,在物质上能得到极大满足的少年儿童们,却在方方面面生出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烦恼。用少年儿童自己的话说,这些烦恼“从上小学就开始一天天增多”,而且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感觉烦恼“堆得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成长就会伴着烦恼。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碰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时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亲身体验学会解决烦恼,身心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附〕参考答案
一.1.略 2.A 蜇 B粼粼 C wù D kèhán 3.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略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略 5.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4.1.(例)一箭双雕、惊弓之鸟 2.(例)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3. (例)拔苗助长 主观认为:苗越高就越成熟,现在把苗拔起来,苗就能快点成熟了 5.略 6.略 7.略 8.1盔 2凭 凭借 3听说 4什么 5往 去 6买 二. 9.C 10.4、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少年的心理活动 11.少年的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由于/一刻不停的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12.A.1.艰苦的跋涉,使少年已精疲力竭 2.无数次的努力,却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B.正是这些描写使少年看到了希望,重新鼓起了信心。13.此句运用了比喻,形象的说明了“大海”已经成为了少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摆脱现实困境的最佳途径。14.心理活动描写 15.告诫天下的父母,要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给孩子强加父母的意志。16.略 17.略 18.妈妈要让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19.当作家整天趴在桌子上,没有大的活动空间,没意思:当司机可以天南地北到处跑,自由自在很快乐。20.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行低劣 顾,古义:难道 今义:照顾 21.此句表明了贫者不以物质基础为重,而是坚信自己的主观努力,也表达了贫者对“之南海”的坚定信念。22.从语气上看,前句是疑问语气,后句是反问语气;从含义上看,前句是富者询问“之南海”的方法,迫切的求取经验,而后句是富者对贫者的回答表示否定,是对贫者的藐视。2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4.一个人有了理想,就应该付诸行动,努力去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理想。(意近即可)25.我打算去南海,怎么样?三.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0
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分歧(qi) 奔丧(ben) 谐音(xie) B天涯(ya) 犄角(qi) 觅食(mi)
C狼藉(jie) 干涩(se) 确凿(zao) D宿儒(su) 撷取(xie) 应和(he)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2分)
A巍峨 静秘 花枝招展 B鞠躬 谄媚 永葆青春
C崇拜 袒露 忙然若失 D滑稽 肃暮 白驹过隙
3、下面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 地啃着青草。
(2)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 了下来。
(3)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A欢快 沉默 晴朗 B欢快 沉淀 温晴
C悠闲 沉淀 温晴 D悠闲 沉默 晴朗
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B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D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 爷爷爱看足球的习气好像有所改变。
B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不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C 这个山区对我很熟悉,能一一说出风景的佳处来。
D 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需要大大加强。
6、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4分)
(1)绿是生命的颜色。(2)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3)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咸到鼓舞和振奋。(4)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5)到了夏天,在地上一片葱笼。(6)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顺序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桓侯故使人问之( )(2)两狼之并驱如故( )
(3)吾欲之南海,何如( )(4)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8、将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9、根据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开轩面场圃, 。 ,还来就菊花。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留鸡豚。 , 。
(5)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人之立志, ?
二、 课内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目。(9分)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0、“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落”字用得恰当,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落”表明物体按自然规律而下,速度慢,又有老师的手控制,说明不是真打。
B“落”表明物体自上而下运动,冲劲小,又有老师的手控制,说明老师不是真打。
C“落”是物体慢速运动而下,由于老师手握控制,不能打伤对方,说明假打。
D“落”是由于老师手控教鞭,慢速而下,不同于抽、打、摔等力大,表明老师假打。
11、文中加点的“狡猾”一词从感情色彩上应为 词,本意是 ;在文中用以表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因此,它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2、这段文字主要表现的是(2分)( )
A我的狡猾 B蔡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
C孩子们善于观察 D蔡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有软有硬,既严肃又和善。
13、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意思的一句话是 。(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1分)
①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此段中最能概括全段感情的句子的是第 句。(2分)
16、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7、选出对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本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了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D本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葚,其他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短文,完成18——26题,共20分)
无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愕然无语!
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1)赫( ) (2)颤( )
19、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作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20、“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2分)(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的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21、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2分)

22、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辞语“呜呜地”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2分)

23、第⑦段在“啊”的后面连用“?!”,其作用是(2分)

24、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2分)

25、本文运用了 、 、 等描写方法刻画任务形象。(3分)
26、对文章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无题”作标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文章写的饿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50元钱和一篮鸡蛋,如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文章充满了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四作文(50分)
27、题目:记一堂有趣的 课
要求:(1)先将题目填写完整,横线上可填“语文”“体育”“活动”等。
(2)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并突出重点。
第2个回答  2008-01-15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唐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 律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 次:____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____旅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乡书_____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江春入旧年_____归雁洛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顺利,_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有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童趣•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jiang ) 唳( li) 怡(yi ) 壑(li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睁着眼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脖子都僵硬了 _____
③素帐未染色的帐子________ ④私拟作_暗自比做_______
⑤土砾_土块_______ ⑥凹者为壑_凹的为山沟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就真的想鹤在鸣叫______ ⑧鞭数十_打了他几下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把 )
(2)徐喷以烟(用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所以常常有超出事外本生的乐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阅读理解

(一)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参考答案

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
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
B、 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
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
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
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长逝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抖擞精神
C、问心无槐 盘虬卧龙 肃然起敬 D、灰心丧气 返老还童 巴山夜雨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清lie zhu 蓄 洗zhuo
蹂lin gu 负 lin 峋
5、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4分)
①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颂。( )
②理想如珍珠,一颗辍连着一颗。( )
③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悠愁而又快乐的树。( )
④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决得是奇迹。( )
6、选词填空。(3分)
①我一直 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 的远景。
A、迷醉 崭新 B、沉醉 宏伟 C、沉醉 崭新
②神圣的事业 痛苦的, ,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A、总是 但是 B、虽然是 但是 C、尽管 可是
③月的阴晴圆缺 各具风韵, 险象迭生, 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A、不在 反而 勾起 B、不再 反倒 勾起 C、不再 反倒 引起

7、课文默写。(20分)
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⑶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⑷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⑸《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⑹“ 。”是《天净沙•秋思》的点旨句。
⑻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⑼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则》)
⑽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龟虽寿》)
⑾曲径通幽处, 。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⑿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给下列字注音
唳( )砾( )愠( )罔( )殆( )诲( )凋( )
冥( )甍( )垣( )亘( )睥( )睨( )黯( )
倏( )骤( )拟( )遽( )堕( )髀( )跛( )
二、文学常识:
1、《童趣》选自《 》,作者 , 代 家。
2、《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3、《山市》作者 ,字 ,别号 ,世称 ,
代 家。其代表作品是《 》,此书题目的意思是 ,
这是一部 集。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
(用对联表述)。山市现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 。
4、《世说新语》是 朝的 组织人编写的,这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
5、《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是 末期的著名 家。
6、《塞翁失马》选自《 》,作者是 (朝)的 。
三、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 ) 驱之别院( ) 而内自省也( )
徐喷以烟( )差可拟(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相顾惊疑( ) 怡然称快( )
果如鹤唳( )元方入门不顾(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恒不一见( ) 始悟为山市(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盖一癞蛤蟆( ) 或凭或立( )人烟市肆( )( )
下车引之( )差可拟( ) 不筑( )
方出神( ) 死而后已( )
己所不欲( )居然城郭矣( ) 胡人大入塞( )
往来屑屑( )未若柳絮( )因风起( )
太丘舍去( )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 )
无何、未几、既而、俄而 ( )逾时、( )倏忽( )
余忆童稚时( ) 吾日三省( ) 诲女知之乎(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尊君在不( )
四、特殊字词
1、 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 ) 通( ) 义为( )
项为之强 ( ) 通( ) 义为( ) 不亦说乎 ( ) 通( ) 义为( )
是知也 ( ) 通( ) 义为( ) 一切无有 ( ) 通( ) 义为( )
裁如星点 ( ) 通( ) 尊君在不 ( ) 通( )
2、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 今义: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去后乃至 古义: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古义: 今义: ; 是知也: 古义: 今义:
直接霄汉 古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
其邻人之父( ) 必将有盗( ) 层层指数( )
父子相保 ( ) 其马将胡( ) 鞭之数十( )
或千或百 ( ) 大亡其财( ) 去后乃至( )
或凭或立 ( ) 亡而入胡( ) 家祭勿忘告乃翁 ( )
其邻人之父( ) 有善术者( ) 温故而知新( )
其恕乎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独以跛之故(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以丛草为林( ) 见藐小之物(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徐喷以烟( ) 人皆吊之 ( ) 而二虫尽为所吞( )
可以为师矣( ) 昴首观之( ) 始悟为山市( )
然后知松柏 ( ) 故又名鬼市云( ) 以虫蚁为兽( )
公欣然曰( ) 邻人之父亦云( ) 可以为师矣( )
不以为然( ) 与朋友交而不信(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然数年恒不见( ) 则是无信( ) 独以跛之故( )
4、 词的活用 温故而知新( )
天雨墙坏( ) 鞭数十( ) 智子疑邻( )
吾日三省吾身( ) 窗扉皆洞开( ) 传不习乎( )
家富良马( )
五、请补充下列句中省略成分
1、神定,( )捉蛤蟆,鞭( )数十,驱之( )别院。
2、 一日,( )见二虫斗( )草间。
3、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 )楼上。
4、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六、译句:注意文言翻译时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份的补充。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或凭或立,不一状。
6、然数年恒不一见。
7、未若柳絮因风起。
8、此何遽不为福乎?
9、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035218.html?si=3
.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童趣•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
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阅读理解

(一)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参考答案

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
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
B、 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
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
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
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