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空中急冲而下的鹰等猛禽,为何能在片刻间,迅速而准确地抓走猎物?

如题所述

鸟类的眼睛是动物界中最敏锐的。鹰隼的视力的敏锐程度超过人类的8倍,鸟的眼睛与身体之比例,在脊椎动物中是最大的,一双眼睛往往比脑还大,尤其适合远视。鸟类视网膜上最敏感的中凹处有视觉细胞约150万个,而人眼的相应处只有20万个视觉细胞。鹰隼的眼睛能看清很远处的一只小兔,而在同样距离的人眼看起来仅是模糊的一小片,甚至什么也看不见。鸟类眼睛的基本结构与人眼并无多大差异,主要区别是在视网膜上成像焦点的调节方法不同。人眼完全靠分布在晶状体周围的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晶状体的突出度而调节视力。而鸟类的睫状肌特别发达,与人眼不同的是这些调节肌肉是横纹肌,这对于鸟类在飞行中迅速聚焦可能是有利的。除了用睫状肌调节外,在鸟眼的巩膜中有小型薄骨片排列成环状,可以不使眼球在飞行寸因受气压的改变而变形,在巩膜四周具有环肌,其中的前巩膜角膜环肌收缩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环肌能改变晶状体的屈度,因而它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及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所以鸟的眼睛有双重调节的功能,这也就是鸟类为什么能迅速将扁平的晶状体适用于远视,又可调节成较圆形的晶状体适用于近视的道理。
  此外,鸟眼在后眼房中视神经终点附近有一个富含血管的褶皱组织,叫栉膜,它能供给眼球额外的血液,这对鸟类视察远距离的物体是有益的。
  除了猫头鹰以外,其余鸟类的两只眼睛都是分别长在头部两侧,这样两只眼睛就有各自广阔的视野。几乎所有鸟类朝前方看东西时,两只眼睛的视野都会有部分重叠,合成一个双视的影像,可以产生对深度的感觉,有利于判断距离和大小。所以大多数鸟类都兼有单视和双视的优点。猫头鹰的两只眼睛长在同一个平面的脸盘上,没有单视功能,但是,猫头鹰的双视范围最为广阔,而它单视功能的缺欠,可以被能灵活扭转的头颈得到填补。猫头鹰是夜晚活动的鸟类,它的眼睛适应夜视,瞳孔对光的反应所产生的收缩和扩大的时间比人少一半,瞳孔可以收缩得很小,而在夜间却能张得很大,让尽量多的光线进入眼内,因此,在夜间光线非常暗淡的情况下也能看清东西。
  鸟眼是一个极其精密而又复杂的感觉器官,人们对它的感觉器官传递到脑的整个线路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无疑要比目前人们所设计的任何电子系统都要复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