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之《咏菊》全诗?

如题所述

《咏菊》是黄巢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首诗,也有人称为《不第后赋菊》,说是黄巢落第后,写此诗表达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就诗中的气度来看,应该是他人生鼎盛时的作品。

一、原文

《咏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二、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三、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充满着豪迈的战斗气概,体现出战士的激情与品格。首句“待到”一词,似脱口而出,实则分量极重。说明作者在遥庆菊花节,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压韵。而第二句则更是石破天惊。“我花开后百花杀”,一个“我”字,以菊花为友,以菊花象征人民群众,其情感人! 一个“杀”字,以百花为敌,以此象征统治集团,气势逼人!三、四两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菊花的香气,直冲云天,浸透长安城,这里一个“阵”字,透出战斗气息,而用“黄金甲”形容满城菊色,更不失英雄本色,至于“冲”“透”“尽”等则极言气氛之浓烈。

这首诗无论意境、气势、用语、形象表现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诗如其人,作者如果没有农民英雄那样的革命豪情和战斗性格,就无法创作出这些奇警的诗句,也无法构想出这么新奇的意境,无法生发如此奇特的想象和联想。

四、作者简介

黄巢,唐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盐商出身。曾赴长安应举不第。乾符二年领导农民起义,广明元年在长安建大齐国,登皇帝位,年号金统。战败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不第后赋菊》(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拓展资料:
1、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赏析: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3、创作背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4、诗人介绍: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4
不第后赋菊》(咏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拓展资料:
1、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赏析: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3、创作背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4、诗人介绍: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第3个回答  2012-05-22
待到秋来八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第4个回答  2014-03-16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待黄金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