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如题所述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程序法律制度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的法律体系,如《宪法》、《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均对人民调解有明确规定,赋予了其坚实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明确规定体现在《宪法》第111条第2款中,它指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民间纠纷,从宪法层面确立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进一步确认,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的群众性组织,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16条则详细规定了调解工作的原则:首先,调解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会依据社会公德进行;其次,调解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即使调解未能达成,也不应阻止他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人民调解制度凭借宪法和一系列实体法律的支持,确立了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依靠群众解决民间纠纷的,实行群众自治的的一种自治制度。它是人民司法工作的必要补充、得力助手。现在该制度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