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下区的韧实肿块的诊断分类

如题所述

要与耳廓假性囊肿相鉴别。耳廓假性囊肿(习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原因未明的耳廓腹侧面局限性囊肿,因其囊壁无上皮层,故称假性囊肿。耳下区的韧实肿块多为腮腺肿块,其诊断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他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