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一些描写夏天的语句。谢谢!

如题所述

路旁遮荫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根的葡萄架;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像秀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的飞来又飞去......此刻的风景告诉人们,初夏来临了......
初夏的风
初夏的风雨春风不同。初夏的风暖洋洋的,站在窗前,闭上眼睛,静静地细听着夏风的声音,用心将它记下....... 傍晚时分,夏风用最温柔的声音带给大家最柔和的风......非大家带来了清爽怡人的感受。
初夏的太阳
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而是给人像春天般的暖意.......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白灰色的云朵,呈现出谈红色的朝霞与火红色的云彩.......变化无穷,美伦美幻。
初夏里的草丛
初夏里的草丛密又绿,一望无际的草丛里混杂着各种虫草,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合唱,齐唱,独唱,四重凑......它们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
夏天是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啼,虫鸣和蝉唱。初夏的美景与声音足以代表着夏,在初夏的陪伴下,夏天则像一首绝句,这首绝句不是李白的、不是王维的,也不属于任何朝代!是大自然编奏的,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句!我们应该静静的聆听这首绝句,将它变为一种艺术!

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夏之恋
不知为什么,一直很喜欢“仲夏夜之梦”这首曲子,除了那飘扬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给我梦幻而又梦似雾的感觉,特殊而熟悉……好遥远好遥远……
在炎炎的夏季里,流连在碧蓝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海,这千变万化而变幻莫测的自然奇景,安静得出奇:金黄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有如一湖洒满金粉的湖水,耀眼而夺目:有时波涛汹涌的巨浪,夹着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有如一头发威的猛虎,正在扑击一弱小的羔羊,那猛厉的攻势与一声声的长啸,使人不寒而栗!而每当金鸟西附,天空仍抹有一胭云彩时,海天交映,海底深处也似乎发出一串串的低吟,海啊!你到底是在咏叹什么?
望着渐变黝黑的大海,想银河的浩瀚,想宇宙的奥秘,想人生的目的,想人类最后的归处……唉!睡吧!仲夏夜之梦应是甜美的!

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天是那样的蓝,日光是那样的强烈,天上地下处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一年中,数夏天的太阳最勤劳,一大早就起身了,清晨五、六点钟就已晨光熹微,晚上六七点钟,眼看月亮就要把它排挤掉了,可勤劳的太阳还逗留着,迟迟不“下班”。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初夏是令人向往的。人们在度过令人畏惧的漫长冬天以后,对冬天已经厌倦了,春天虽然繁花似锦,毕竟较为短暂。而初夏,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包裹在身上的杂七杂八的衣服,女士们可以穿起飘逸的连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肤,苗条的身材;先生们西裤T恤,一身轻松。初夏,吃冰琪琳、睡凉席、盖薄被,大开门窗,真是最舒服、痛快的;高兴时去游泳池龙腾虎跃一番,如鱼得水,不亦乐乎。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方,初夏是个黄金季节。那时,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水终于解冻了,有了活力,小鱼儿、小泥鳅、小青蛙都欢蹦活跳,河边的顽童,更是乐不可支,打破了原野的宁静:“看呀!快来看呀!”“泥鳅,这是条小泥鳅!”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盛夏,则是一年中最煎熬难捱的日子,令人一筹莫展。盛夏的阳光已是近于“刻毒”了,似乎它有意要与人类作对,报复人类,气得人们诅咒它,甚至于要学后羿射掉这个“毒日”了。

盛夏里,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挥舞着它的铜盾横立在充满黄色烟雾的天空中。描绘盛夏,离不开描绘盛夏的太阳,离不开描绘太阳的炎热给大自然、人类带来的种种后果。

描绘盛夏的景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有极为精彩的片断,读了使人感到身历其境: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这里,老舍写出了北京城盛夏的炎热程度。热得柳树像生了病,叶子“打了卷”,被晒得水份几乎都没有了。北京本来就气候干燥,多尘土,连日的暴晒,使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所以尘土和天上的灰气结成了“恶毒的灰沙阵”,整个城市“干燥”、“烫手”、“憋闷”,活像个“烧透的砖窑”,可见人们受煎熬的程度。接着老舍写了狗、骡等动物也热得“吐出红舌头”、“鼻孔张得特别的大”。柏油在高温下才会化开,一般要用木柴烧成大火才化开,而夏日北京的柏油路也自动化开了,可见温度之高。

盛夏的天气,下午二三点钟,更是一天里最难耐的时候,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柏油路都软绵绵的了,处处在化开。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整个世界刺眼的亮,令人口焦舌干,头昏眼花。处在这“砖窑”中的人似乎也成了烧烫的火砖,任你用凉水浇下去,总浇不灭这团火,刚浇下去的凉水立即就化成汗珠,蒸发掉了。那时,人们的行为、脾气也变得古怪易怒了。尤其是上海,拥挤的住房简直成了“蒸笼”,人快蒸成人肉包子了。傍晚,太阳刚刚打道回府,成排的躺椅,折叠床,小圆桌都从“蒸笼”里搬了出来,男士和男孩都赤膊吃饭,在路灯下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即使平时温尔文雅的先生们,这时也静不下心来在他的象牙塔里钻研深奥的学问,终于顾不上斯文,也赤脚、短裤、背心,上街找风去了。许多人甚至通宵睡在露天下。上海盛夏乘凉的这种盛况大概可算全国之冠了。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绘盛夏酷暑的景象强调了河水晒干了,“干蓬蒿”晒干得“都烧起来了”,天空光有雷声不见雨点。他是这样描绘的:一个干旱的夏天。村庄对面的顿河的水变浅了,那片从前是急流奔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浅滩,牛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过了。……一到夜间,顿河对岸的天空上就布满了黑云,雷声干燥地和隆隆地响着,但是一点雨也没有落到被热气蒸烧着的大地上来,闪电空打个不住,把天空划成许多尖角形的蓝色块子。

残夏,是一年中夏季转折点的时节。白天,依然烈日当空,土地依然被烤着,空气在灼人的阳光下依然闷热。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和草叶一样绿色的蚱蜢,四处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天空带着那种即将变红的橙黄色,仿佛一大片金属接近炉火时一样。残夏时,雨水开始多了,天空没有完全干净的时候,总有一两片浮云,到了晚上,大风刮起来,天边悬起了乌黑的云朵,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夹着炸雷和闪电到来了。因为常常下雨,盛夏酷暑的炎热浇凉了许多,人们终于能深呼吸到阵阵凉气了,对太阳的诅咒声渐渐也少了。

上面对初夏、盛夏、残夏的种种景象的描绘,只是一些例子与片断。每个同学都有在夏天生活的经历,不妨试试看,把你的最深感受写出来,如果能真实地描绘出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那就值得称赞了。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4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盛夏时节想起了雪》
盛夏。当时令进入流火的七月
阳光灿烂。热浪沸腾
城市龟缩在巨大的空调器的轰鸣声中
多么卑微。我俯身拾起一个词
雪。
六月雪?窦娥冤?
当我捧出关汉卿的这一拙戏剧
手指会变得冰凉。人间悲哀
并不为时令所改变。一场浩劫
又何止六月飞霜?一座冰山
横在今天!当我从电视屏幕上
触摸当代中国人身体上那些血肉摸糊的伤口
我想到了雪山。当你
踏足那座名副其实的大山时
这是我所想到的
这一刻,我只在祈祷
让七月的流火溶化一座山
让人间的温情点亮你我心中的灯
第2个回答  2007-11-24
路旁遮荫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根的葡萄架;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像秀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的飞来又飞去......此刻的风景告诉人们,初夏来临了......
初夏的风
初夏的风雨春风不同。初夏的风暖洋洋的,站在窗前,闭上眼睛,静静地细听着夏风的声音,用心将它记下....... 傍晚时分,夏风用最温柔的声音带给大家最柔和的风......非大家带来了清爽怡人的感受。
初夏的太阳
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而是给人像春天般的暖意.......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白灰色的云朵,呈现出谈红色的朝霞与火红色的云彩.......变化无穷,美伦美幻。
初夏里的草丛
初夏里的草丛密又绿,一望无际的草丛里混杂着各种虫草,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合唱,齐唱,独唱,四重凑......它们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
夏天是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啼,虫鸣和蝉唱。初夏的美景与声音足以代表着夏,在初夏的陪伴下,夏天则像一首绝句,这首绝句不是李白的、不是王维的,也不属于任何朝代!是大自然编奏的,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句!我们应该静静的聆听这首绝句,将它变为一种艺术!

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夏之恋
不知为什么,一直很喜欢“仲夏夜之梦”这首曲子,除了那飘扬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给我梦幻而又梦似雾的感觉,特殊而熟悉……好遥远好遥远……
在炎炎的夏季里,流连在碧蓝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海,这千变万化而变幻莫测的自然奇景,安静得出奇:金黄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有如一湖洒满金粉的湖水,耀眼而夺目:有时波涛汹涌的巨浪,夹着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有如一头发威的猛虎,正在扑击一弱小的羔羊,那猛厉的攻势与一声声的长啸,使人不寒而栗!而每当金鸟西附,天空仍抹有一胭云彩时,海天交映,海底深处也似乎发出一串串的低吟,海啊!你到底是在咏叹什么?
望着渐变黝黑的大海,想银河的浩瀚,想宇宙的奥秘,想人生的目的,想人类最后的归处……唉!睡吧!仲夏夜之梦应是甜美的!

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天是那样的蓝,日光是那样的强烈,天上地下处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一年中,数夏天的太阳最勤劳,一大早就起身了,清晨五、六点钟就已晨光熹微,晚上六七点钟,眼看月亮就要把它排挤掉了,可勤劳的太阳还逗留着,迟迟不“下班”。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初夏是令人向往的。人们在度过令人畏惧的漫长冬天以后,对冬天已经厌倦了,春天虽然繁花似锦,毕竟较为短暂。而初夏,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包裹在身上的杂七杂八的衣服,女士们可以穿起飘逸的连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肤,苗条的身材;先生们西裤T恤,一身轻松。初夏,吃冰琪琳、睡凉席、盖薄被,大开门窗,真是最舒服、痛快的;高兴时去游泳池龙腾虎跃一番,如鱼得水,不亦乐乎。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方,初夏是个黄金季节。那时,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水终于解冻了,有了活力,小鱼儿、小泥鳅、小青蛙都欢蹦活跳,河边的顽童,更是乐不可支,打破了原野的宁静:“看呀!快来看呀!”“泥鳅,这是条小泥鳅!”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盛夏,则是一年中最煎熬难捱的日子,令人一筹莫展。盛夏的阳光已是近于“刻毒”了,似乎它有意要与人类作对,报复人类,气得人们诅咒它,甚至于要学后羿射掉这个“毒日”了。

盛夏里,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挥舞着它的铜盾横立在充满黄色烟雾的天空中。描绘盛夏,离不开描绘盛夏的太阳,离不开描绘太阳的炎热给大自然、人类带来的种种后果。

描绘盛夏的景象,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有极为精彩的片断,读了使人感到身历其境: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这里,老舍写出了北京城盛夏的炎热程度。热得柳树像生了病,叶子“打了卷”,被晒得水份几乎都没有了。北京本来就气候干燥,多尘土,连日的暴晒,使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所以尘土和天上的灰气结成了“恶毒的灰沙阵”,整个城市“干燥”、“烫手”、“憋闷”,活像个“烧透的砖窑”,可见人们受煎熬的程度。接着老舍写了狗、骡等动物也热得“吐出红舌头”、“鼻孔张得特别的大”。柏油在高温下才会化开,一般要用木柴烧成大火才化开,而夏日北京的柏油路也自动化开了,可见温度之高。

盛夏的天气,下午二三点钟,更是一天里最难耐的时候,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柏油路都软绵绵的了,处处在化开。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整个世界刺眼的亮,令人口焦舌干,头昏眼花。处在这“砖窑”中的人似乎也成了烧烫的火砖,任你用凉水浇下去,总浇不灭这团火,刚浇下去的凉水立即就化成汗珠,蒸发掉了。那时,人们的行为、脾气也变得古怪易怒了。尤其是上海,拥挤的住房简直成了“蒸笼”,人快蒸成人肉包子了。傍晚,太阳刚刚打道回府,成排的躺椅,折叠床,小圆桌都从“蒸笼”里搬了出来,男士和男孩都赤膊吃饭,在路灯下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即使平时温尔文雅的先生们,这时也静不下心来在他的象牙塔里钻研深奥的学问,终于顾不上斯文,也赤脚、短裤、背心,上街找风去了。许多人甚至通宵睡在露天下。上海盛夏乘凉的这种盛况大概可算全国之冠了。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绘盛夏酷暑的景象强调了河水晒干了,“干蓬蒿”晒干得“都烧起来了”,天空光有雷声不见雨点。他是这样描绘的:一个干旱的夏天。村庄对面的顿河的水变浅了,那片从前是急流奔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浅滩,牛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过了。……一到夜间,顿河对岸的天空上就布满了黑云,雷声干燥地和隆隆地响着,但是一点雨也没有落到被热气蒸烧着的大地上来,闪电空打个不住,把天空划成许多尖角形的蓝色块子。

残夏,是一年中夏季转折点的时节。白天,依然烈日当空,土地依然被烤着,空气在灼人的阳光下依然闷热。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和草叶一样绿色的蚱蜢,四处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天空带着那种即将变红的橙黄色,仿佛一大片金属接近炉火时一样。残夏时,雨水开始多了,天空没有完全干净的时候,总有一两片浮云,到了晚上,大风刮起来,天边悬起了乌黑的云朵,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夹着炸雷和闪电到来了。因为常常下雨,盛夏酷暑的炎热浇凉了许多,人们终于能深呼吸到阵阵凉气了,对太阳的诅咒声渐渐也少了。

上面对初夏、盛夏、残夏的种种景象的描绘,只是一些例子与片断。每个同学都有在夏天生活的经历,不妨试试看,把你的最深感受写出来,如果能真实地描绘出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那就值得称赞了。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