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市场难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上遇阻

如题所述

作为汽车行业的后来者,中国已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功不可没。

中国电动汽车纷纷“出海”,销往世界各地,甚至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就在隔壁韩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进速度却十分缓慢。



01


韩国媒体: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


8月7日,韩联社报道了韩、中、日、德等主要汽车出口国自2019年以来的统计数据。


他们表示,中国汽车出口量自2021年以来出现激增,从2019年的102万辆,大幅增加到2021年的201万辆和2022年的339万辆。


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仅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就达到了214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暂居世界第一。

 

其中,功不可没的当属电动汽车部门:1月至6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同比激增2.8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5%以上。


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研究公司S.N.Research表示 :"中国出口量的激增,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将重心从内销转向出口的时期相吻合。"


韩国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不像老牌汽车强国那样,拥有卓越的内燃机车辆技术。这反而使其可以毫无留恋地跳过“内燃机时代”,大步跨进“新能源时代”。

 

欧洲的比利时、英国和法国,亚洲的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


以泰国为例,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占据八成市场份额。他们甚至计划在泰国建厂,辐射整个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

 


02


韩国市场推进缓慢?


中国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扩张,在韩国业界引起了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早晚会“推进”韩国。


那么,中国电动汽车“开赴”韩国市场的进度条,拉到哪里了呢?

 

这就需要把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开来看了。


在包括客车、卡车、货车和特种车等的商用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韩国进口车市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根据凯速数据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韩国进口商用车累计上牌量为4,563辆,其中中国车1,451辆。这意味着每售出三辆进口商用车,就有一辆是中国制造。

 

其中,中国鑫源公司的电动厢式货车ETVAN,今年上半年在韩国销售了582辆,位居进口商用车销量第一。中国东风索康的Masada面包车也以353辆的销量位居第三。

 

中国第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今年4月推出了1吨级电动卡车T4K。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集团,也于本月开始在韩国销售其1吨级电动面包车SE-A2。

 

与商用车优秀的战绩形成鲜明对比,电动乘用车打开韩国市场的进度停滞不前 - 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新增注册量为零。


中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的“出海”征程,为何不带韩国玩?



03


为什么“中国制造”难进韩国市场?


就汽车产业而言,其实不止是“中国制造”,“非韩国”汽车想在韩国立足,都绝非易事。


与我国汽车市场百家争鸣的格局不同,韩国本土汽车品牌在韩国市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放眼望去,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八成都是韩国车。


相较于燃油车,外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相对高一些,但也仅仅达到了可怜的25%。

 

除去现代和起亚,韩国电动汽车消费者似乎更加偏爱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系车,和以BBA为代表的德系车。


不可否认,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存在偏见,往往将中国产品和廉价、质量问题挂钩,特别是汽车这种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产品,购买时会更加慎重。


近年来,“中国制造”如小米和华为,“中国美食”如羊肉串和麻辣烫,已经深深植入韩国消费者的脑中。但汽车显然和简单的一部手机、一碗食物不同,想要打破偏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前路任重而道远。


此外,海外汽车品牌进入韩国市场,都要面临售后网点的铺设问题。


韩国的市场体量,决定了少有国外品牌在韩建厂造车。在韩国销售的大部分外国品牌汽车,都是纯进口的,且销量不高。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售后难,这也是韩国人放弃进口汽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国品牌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在韩国铺设维修点,由于销量少,得不偿失;不设立维修点,售后没有保障,销量又上不去。


同时,进口汽车的零部件一旦损坏,也同样需要进口,不仅成本高昂,等待时间也长。


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进入韩国市场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



04


韩国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怎么看?


韩国人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到底接受到哪种地步呢?


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帮助中国产电动汽车浅浅试了下水。


尽管其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LFP)颇受争议,但凭借相较于之前同一型号的“对折”售价,以及上海工厂的良好口碑,“中国制造”Model Y在短短一周内的预约量就达到了1万辆,帮助特斯拉挽救了一直以来在韩国市场的颓势。


要知道,韩国最畅销的电动车型起亚EV6,半年销量也才19,927辆。

 

至于特斯拉之外的其他“纯正”中国品牌电动汽车,韩国消费者的接受度到底如何呢?


虽然在韩国的公路上,消费者没有见过它们的“实物”,但好在网络是发达的。中国新能源车的强劲发展势头,韩国消费者早已通过新闻和自媒体有所耳闻。


在比亚迪和蔚小理们不断通过社交媒体展示新款车型的时候,评论区里积极参与讨论的,也不乏韩国网友的身影。

 

看到装饰华丽、设计新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少韩国消费者表示“想买”。

 

但也有一些韩国网友表示了担心,担心中包含了对“中国制造”的观望,以及对售后管理的顾虑。


他们表示中国品牌想要在韩国取得成绩,仍然需要时间。

 

俗话说,任何产品,都有其“3%”的市场。


仅从韩国人的反应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韩国是卖得出去的。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独特的设计,中国电动汽车一旦进入韩国,市场占有率很可能不止于此。 

 


05


比亚迪的试水能否成功?


就整体而言,韩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如何?


近三年来,韩国电动汽车的普及趋势开始增强。EV TREND KOREA进行的电动汽车偏好调查显示,97%的受调者表示打算购买电动汽车。其中60%计划在三年内购买,数值是2021年的两倍。 

 

然而,与众多中国新能源品牌不同,目前对韩国乘用车市场感兴趣并有所行动的,似乎只有比亚迪。


去年,比亚迪在韩国申请了六款车型的商标,包括电动轿车“海豹”、小型电动掀背车“海豚”和电动SUV Atto3等。

 

韩国人似乎对这个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很感兴趣。


业界人士认为:“比亚迪的车辆认证程序仍在进行中,如果比亚迪成功推出乘用车,将改变由现代和起亚主导的韩国电动车市场的构成。”

 

比亚迪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Atto 3(元 Plus),这将是在韩国上市的第一辆纯中国品牌电动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西游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