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巧合这件事呢?

如题所述

巧合就是一种非常低概率的事件,但是人人都遇到过巧合对吧,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巧合?首先给大家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生活中做常见的例子叫做“说曹操,曹操到”就是我们刚想到某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出现了,对吧,这就是巧合。

我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直觉,其实直觉在科学角度来说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我们只能说它是巧合,但是它显得特别的不自然,这个不自然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就是明明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却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有的人一生能遇到很多很多次。第二就是巧合似乎跟我们的主观意愿有一定的联系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深度研究过这个事情,这个人就是世界三大著名心理学家之一的卡尔荣格,他把这种巧合叫做“共识性巧合”。荣格一辈子遇到很多这种“共识性巧合”,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一套非常神奇的理论来解释它,那么在介绍他理论之前,我们介介绍一下荣格这个人。

荣格是1875年出生在瑞士一个小山村里面,她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他的母亲是一个通灵师;这么一说,大家可能觉得她全家神叨叨的,其实也不是,因为她的爷爷是个非常有名的医学教授,特别有学识、有地位的人,而且他的爷爷据说是共济会成员。荣格就是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家庭里长大,由于家庭的多元化他从小就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比如说灵异学、神学、考古学、物理学等等他都感兴趣,后来他考入瑞士著名的巴塞尔大学,主修心理医学,由于他非常的聪明而且勤奋好学,最终得以首席的身份通过了国家医学,并到苏黎世大学给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精神病学家叫做尤金布鲁勒当助手,精神这个词就是由尤金布鲁勒最先提出来。后来荣格又遇到了另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们相处七年之后,由于对心理结构的认知不统一,就分道扬镳了。

那么荣格是怎么理解这“共识性巧合”的呢?他认为“共识性巧合”,不是偶然发生的,虽然表面看上去,说“曹操”和“曹操到”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实质上,这两个事情是有另一层联系在里边,这两个事单独看任何一个都不奇怪很正常,但是如果这两个事情同时发生就非常不可思议了,所以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巧合,“意义”把这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荣格说这种“共识性巧合”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大量发生,只是我们注意到没注意到的问题。比如说,你与一个人擦肩而过,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人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当你知道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太不可思议,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的话,事情就不存在。所以这个世界的运行,不是在靠概率在运行,有什么东西比概率和因果关系更深层次,它在运作这个世界。于是荣格就想找到这个东西,幸运的是他找到了!

由于荣格对物理学有一定的研究,他就尝试用他这个理论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比如量子纠缠究竟什么东西让两个量子纠缠在一起的呢,一个动另一个就动,而且中间没有传递任何信息,按照荣格理论,其实我们尝试寻找两个量子之间的这个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错。因为这两个量子纠缠在一起,根本就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为一个动所以另一个动,而是人类通过思想赋予了它们某种意义,是人类的意识让两个量子产生了纠缠,这也就是为什么量子世界由我们的意识所决定。那么这种意义,或者说这种深层次的意识层面的东西究竟从哪来呢?这我们就要提到荣格提出的另一个更深层次概念“集体潜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上面叫意识(最浅的就是意识),在这个意识下面有两层更深奥的东西,一是下面这个东西叫做潜意识又叫做情节,潜意识是不能够通过意识控制,但是潜意识可以影响意识,影响你的判断,比如说有些女孩子会有恋父情节,有些男孩子有恋母情结,但这种情节呢,就来自于潜意识,那么潜意识下面呢?人心理结构最深层的东西就叫集体潜意识,它是人类共同的意识,而且这个人类不仅仅是所有活着的人,还包括死人、远古人。他认为,人类的这个集体潜意识是实时相连的,像一个网络一样,全世界的人都连在一起。

其实上述意义层面的联系就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荣哥最初是怎么注意到这个事情的呢?就是他在给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病时聊天,病人就跟他说:“大夫,我看到太阳里边儿伸出个棍来,左晃右晃的,像我这个头一样,然后呢,就感觉一阵风”,虽然听起来就是一句疯话,但荣格记得很清楚。后来过了几年,荣格在读一本宗教学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段同样的话说:“太阳里边伸出个棍儿,左晃右晃,于是产生了风”,他当时就很惊叹,因为这个患者说这句话比这个出版的书要早,而且这个书是用希腊文写的,这个患者并不懂希腊文,而且这个患者根本就没有出过医院,所以他认为这个患者和这个写书的人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而这个联系的是跨越时空的。后来,又有另一个患者在化疗之后跟他说:“大夫,我昨天做梦梦见了一个金色的甲虫”,刚收到这句话,突然有什么东西撞到他们这个屋子玻璃上,他一看是一个金色的甲虫,他当时又惊呆了,这是怎样一种巧合?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各地的文明神话,宗教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些类似的特征,比如说金字塔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的时候也都差不多,长得也都差不多。再一个就是神话的部分,不管玛雅文明、两河文明、长江文明也好,都提到了类似的神话故事“大洪水”,及蛇身的神,还有我们的中国龙就和南美的龙长得一样,他们称之为羽蛇神。欧美也有龙,他们那个龙虽然和我们长得有翅膀,但是我们的龙也能飞,其实几乎就是一样的东西,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其实这些文明都是没有交流过的。如果神、龙、金字塔都是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的话,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有类似的想象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百目猿现象,是日本著名的灵长类学家河合雅雄发现的。有一天,他在日本宫崎县附近一个叫幸岛的小岛上观察日本猴,这个岛上的猴子在吃果子的时候,把果子一不小心掉到海里去了,然后这个猴子就下去把这个果子捡起来继续吃,可能是沾了海水特别好吃,于是这个猴子从那之后,每天摘果子故意扔到海水里再捡起来吃,时间长了,周围的猴子都学,都像他一样把果子扔在海水里吃。当这个猴群里出现大概100只猴子开始这么做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旁边一个岛上的猴子也开始这么做了,但这个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两个岛之间隔着海,这种超自然的现象就叫做百目猿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荣格认为,世界各地的人或者同一物种的生物,他们都有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连在一起,而这个实时相连的东西是要比潜意识更深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集体潜意识。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了意识沟通,而这个意识并不是我们的表层意识,而是最深层的潜意识,虽然我们不能够知道彼此在想什么,但其实我们通过这个集团潜意识是能够感受到,可能是一定范围,或者是整体人类的一种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各地有类似的文化,有类似的宗教,有类似的神话,就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人类实时相连。

其实通过集体潜意识还可以解释很多的事情,比如“人类的多地起源”问题,人类学家一直在争论,人类究竟是“单地起源”还是“多地起源”,因为这在考古证据上它们是矛盾的,那么“多地起源”讲在世界各个地方,几乎同时从猴子变成人,这看上去很不合理,究竟什么能引发全世界各地的猴子同时变成人呢?但是考古证据就能证明,其实猴子就是在世界各地变成了人。所以这个事情其实就可以用集体潜意识来解释,世界各地的猿猴有一个共同的集体潜意识,猿猴变成了人这事情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转变,这种意识的集体升级,就是集体潜意识了一个共同升级,所以在世各地所有的猴子同时都变成人就不奇怪了。

集体潜意识还可以解释一个事情,就是人类共同的梦,人的梦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表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做一些类似的梦,比如说人都会做从高空坠落的梦、参加考试的梦、被追赶的梦、飞翔的梦、找厕所的梦……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做梦的时候就是在沟通这种集体潜意识。而预知梦就是“共识性巧合”(集体潜意识的一种现实表现),这也就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就是说巧合其实就来自于集体潜意识

巧合不是一种偶然,它是由你的集体潜意识引发的一种必然,荣格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就是主观可以决定客观,但是这个主观并不是你的浅层意识,而是你最深层,甚至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你想中彩票中不了的原因,因为真正影响彩票的东西不是你的意识,而是集体潜意识。

话锋一转,我们再说下预言,通过以上我们知道了集体潜意识,那为什么你我都有集体潜意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预言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讲的重点:据说荣格对中国的意境有很深刻的研究,易经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讲述宇宙观,还有占卜事情的一本书。荣格研究《易经》之后,他就深度的认为,古人会相信占卜,并不是因为古人傻,而是因为古时候占卜真的是有效的东西,因为占卜其实就是利用了集体潜意识,所以占卜能够预知未来将要发生的“共识性巧合”这种小概率的事件,也就是说以前的大祭司、高僧、巫师、大师都是经过修炼看到或者体会到集体潜意识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2
生活中有许多巧合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偶然相遇: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个熟人或者某个特殊的人,可能会让人感到巧合。

2. 心灵相通:你正思考一个问题,然后突然接到了与之相关的电话或收到了相关的消息,这种情况也可以被视为巧合。

3. 想念互动:你正想着某个人,然后这个人就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或者给你打电话,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巧合。

4. 相似的经历:你经历了一些事情,然后听到别人讲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故事,这种经历也可能被认为是巧合。

5. 奇妙预示:你突然产生了某个奇妙的念头,然后发现这个念头与现实的某个事件或情况非常吻合。

6. 时间线上的对应:两个或多个事件在时间线上的对应关系,虽然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时间上的撞击给人一种巧合的感觉。

巧合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惊喜、震撼或者思考。然而,巧合只是偶然事件的一种组合,我们无法证明它们背后存在任何特别的力量或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