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表现技巧的使用

如题所述

  随手打开一本高中语文辅导材料散文部分,大量的术语让我们眼花缭乱,反复、反讽、白描、衬托、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等等各个妖娆万分,初入其中正如身陷万花丛,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借助梳理才能从中走出来,其中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就是非常必要的。
  从不同艺术手法的作用可以来试分析一下。从文学艺术类和绘画艺术类可以这样区分:文学艺术类包括象征、反讽、对比(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绘画艺术类包括烘托(渲染)、白描。同时还要进行同类比,比如对比和衬托,衬托不是对比,衬托中两事物主次分明,对比中两个对立面是平等的;衬托的目的是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再如烘托和渲染,烘托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指从旁边着意描绘,从而使主体更加明显突出。如水墨画的“烘云托月”,画的是云,显现的却是不着一笔而皎洁如雪的明月。文学的渲染手法是通过对环境、气氛、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加强艺术效果。环境、景物的描写也是渲染常用的方法。掌握了这些可以试着分析灵活运用。如(2009年天津卷)《老屋》问题: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分析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能力。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
  除上述所讲的手法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2)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拥有了大量的手法分析还要注意技巧归纳。首先.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应先“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只能答“修辞手法”。其次要多角度切入和分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不止一种角度,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尽的,在没有字数的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些。特别是在答分数较高的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④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解答的点可以多一些,以增加保险系数。再次要熟悉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先看清问法:(1)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本文(本段)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加以分析。要特别注意这样问: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实际上包含了对写法、表达技巧的考查。作答时分两步:第一步,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达技巧(若问“哪些”,切不可只答出一种);第二步,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并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析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析。“作用”一般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要看清叫你分析的是哪方面的作用。最后要用一点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注意表达效果的术语。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等。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关于散文的知识框架,熟悉各术语的区别,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及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阅读理解也是同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6
表现手法
象征 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
联想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要塑造具体形象.想象
铺垫与照应 引出后文,曲径通幽.照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对比与对照 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1.对比,不分主次,彼此并重.衬托,主次分明,被衬托的事物是主体,是作者主要描述的人或事.2.对比与衬托都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抑扬是对一个事物的两种态度.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
衬托或烘托 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可以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方法,使外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托物言志 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的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 “记叙”是 “议论”的基础, “议论”是 “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动静结合 是一种 “动”与 “静”之间的衬托,用 “动”衬 “静”,或用 “静”衬 “动”
第2个回答  2012-03-25
表现技巧很多,既有修辞,又有说明方法,还有表达方式,另外还有结构顺序等
第3个回答  2012-03-25
比喻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