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辩论大学生择业注重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

如题所述

正方: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人类是群居动物,单个的人或家庭组成不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抗争是有限的,群居的人类通过协作,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创造了文化,缔造了文明社会,这一切,都是人类群体共同完成的,也就是通过组织,通过社会完成。所以一个人类个体,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只有社会发展了,才有个人的发展。同时,人类社会经过进步,发展出一套即顾全个人发展,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系,这时一切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人类应当接受社会分工,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份子,承担社会发展的任务,同时再此期间完善和提高自身,利用经验、学识、勤劳的工作,实现个人的发展。
反方:诚如正方所言,人类在进步过程中,发展出一套既顾全社会发展,又促进社会发展的现代制度体系。但是人类不是蚂蚁,不能单纯的满足接受社会分工。既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依据技能学识,兴趣爱好选择为社会服务的方式。大学生,通过多年的教育,完成了适应社会分工的基本训练,所以在满足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愿望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主观能动对客观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说作为人类个体,更需要关心的是自我发展,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人类能够掌控的范围有限,集中精力关注自我发展,是有效减少智力资源浪费,最大限度提升最终社会贡献力的不二法门,所以说大学生在择业时,关注个人发展,将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客观上必然对社会发展提升贡献力,把社会发展的重任,交付到社会制度来做,可以更有效的调动社会和个人两个积极性,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正方:反方虽然设定了一个完美双赢的理想格局,但是有意识规避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人类个体的选择,并非只在道德制度框架内进行选择。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发展,那么拜金主义,不择手段攫取高位,对于普通但是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岗位的鄙视,甚至在黑社会也可以谋得个人发展的前景。所以个人发展,要以社会发展为前提,并且尊从社会道德制度底线,同时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个人发展的短期利益,服从社会发展的大局,所以注重社会发展应当是前提。可能反方已经注意到,论题当中“注重”一词的含义。我们认为,注重就是重视的意思。和本方以社会发展作为前提的论断完全吻合。当然,现代社会上存在不少,个人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现成例子。但是希特勒,马加爵,大量的卖官鬻爵腐败分子,就是过于注重个人发展或个人幸福感追求,忽略了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这样的人人数虽少,但是社会危害极大,而且人类有社会性的一面,同时更有动物性竞争的一面,如果我们放任自私的人类动物性无限放大,那么李加爵,张加爵,便会层出不穷,贻害社会。所以感谢反方让我们注意到论题的重要性,我们共同期待着反方提出一个主观上反对遵从社会道德底线和社会发展需求,片面追求个人发展而对社会有益的例子。
反方:非常遗憾正方采取这种主观武断,扣帽子,打棍子的论辩方式,且不说正方贸然将希特勒作为追求个人发展的论断不符合历史,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不但不是一个完全追求个人发展幸福的机会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严重社会发展情结的社会发展主义者。他本人生活简朴,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只是将错误的社会道德置于人类共同道德之上,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社会灾难。这正提醒大家,所谓社会发展目标,在人类目前阶段是缺乏共同目标的,在错误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发展,对人类的危害性显然更大,再次提醒大家,一个占领道德高地的错误理想主义者,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犯罪分子。但是本方更加要请求评委和观众重视的是,正方企图给我方扣上忽视社会道德法制的大帽子,反而再次证明了我方对论题深刻理解。我方严扣主题,回到“注重”一词的解释,按照标准汉语解释,注重是更加重视的意思,而非只重视的意思。我方重视社会发展的意义,但是在大学生择业这一特定前提下,主要重视个人发展,鉴于结论的不正自明,本方提请评委忽视正方在选方无奈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的偷换概念,以果代证,言不及义,离题万里等诡辩论手段企图影响评委和观众的方法,尽量少扣正方一点分。谢谢。
正方:虽然反方的诡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但也不经意的流露出再次证明武断打棍子,不是本方特点而是反方所善用。但是作为对选题深思熟虑的我方不得不提醒大家,这次辩论,极有可能对观看本次辩论面临择业的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体会了组委会选题的良苦用心,周立波调侃说,“深圳有30万大学生没有就业,刚好深圳也缺30万农民工,让大学生上农民工岗,刚好解决问题”,这一种教人揪心的结论,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面临的窘境。一方面,很多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发展,强调人生选择权,追求“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立精神,总体是好的,体现了大学生思想进步,但另一方面,在择业问题上,忽视了社会需求,甚至将自我意识培养和社会需求对立起来,这样永远也摆脱不了恶性循环的困境。我方认为,从思想上既要重视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要明白人类是群居动物的特性,接受社会分工是作为人类个体的责任,只有明白了这一基本道理,才会在思想上不迷失,才会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认真的提醒大家,个人发展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服从或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不会影响个人发展,任何一个社会岗位,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体现人生价值,个人发展,还可以通过业余爱好来实现,所以在择业时将个人发展作为唯一重要的选择,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行的。更要提醒反方,说的热闹的不一定是真理,解决问题才更加重要。
反方:我方非常欣慰正方终于有人注意到辩题的正确含义,但反方在辩论失势的情况下把辩论会变成演讲会,通过忽视我方存在的方式企图另辟奇径,甚至通过向组委和部分观众献媚的方式企图捞分的方法我方不敢苟同。虽然本方认为本方观点已经紧扣题目做了深刻的阐明,但是也想补充说明一下,我方强调的个人发展,并非排斥社会需求,大学生进了大学,就选择了专业,当时入校时可能有部分同学对专业有很深入的理解,但也有不少同学是家长或老师帮助参考的,经过4年学习,除了对学校内的各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人生目标也应当逐渐清晰,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时候,毕业是我们又人生的另一个重要关口。诚如正方所言,选择并非唯一,但唯一重要的仍然是如何选择。我们可以继续本专业就业方向,也可以根据4年的思考选择通过考研来转变学科,也可以选择在非本专业就业。本方也诚恳希望大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优势,将一时的挫折,变成无原则的妥协,最起码刚毕业还是要闯一闯的。我们坚信,“工作和兴趣的统一”和“爱情和婚姻的统一”一样,能够极大的激发人的热情和工作能力,创造出我们辉煌灿烂的青春。
点评:尽管选题对反方有利,正方还是力所能及的论证了大学生应具有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从思想意识上提升择业时应当重视社会分工以及建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性。反方表现相对出彩一些,和选题优势有关,反方有闲暇投入到辩论当中并且不乏精彩论述。由于辩题的主观性,又涉及当前敏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所以正反两方共同作者在这里帮助一下那些希望通过这场辩论获得思想帮助的同学。
结论:辩题本身是伪命题(辩题一般都是伪命题,如果是真命题,双方就辨不起来了,结论一出胜负立判,辨不下去)。所以双方结论都是错的,或者说是都对了一部分。为什么是伪命题呢?从哲学角度讲:稍微懂点辩证法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项事物都不是完全排他性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矛盾的。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每个大学生择业时面临的矛盾不同,问题不同,绝非社会发展或个人发展这两个概念所能涵盖的住的,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有个人问题和本次辩论命题重合的情况。一般是对于那些选择充当扶贫支教志愿者或其他具有理想主义情操的同学才有效。对于一般同学,面临的矛盾并不在此。就择业本身,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个人生特征,就是“人生不能从存盘记录重读,但可重启”。所以选择首先要看自身优势,同时兼顾社会需求。例如家庭困难的孩子急着就业还贷,减轻家庭负担,那么首先就业是重要的。家庭比较富余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出国,读研,等到好机会再就业,选择面更宽一点。但是人生可以重启。选择并非唯一的,人生有可有无数次选择,也就是有无数次“重启”的机会,可以边就业,边继续学习,边再次选择。鉴于人生的可重启性,希望那些已经确立好人生目标的,可以坚定信念,努力争取。对于人生理想尚不清楚的,可以积极的投入下一阶段生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同时也要知道,所谓人生目标也是动态,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要一下定一个长远的终身的目标,或者把目标切换成一个个短期的能实现的目标。希望对大学生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