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高远 深远 平远 各是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属于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

“深远”属于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

“平远”属于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扩展资料:

“三远”是在欣赏山水画时,几乎逃不掉的一个词。记录在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中,其父郭熙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三远"之法,自郭熙提出之后,到了韩拙和后代的黄公望、王概以及曾到日本投徒过的费汉源,他们都对"三远法"有不同的发展。郭熙还在三远中提到了三种色调感觉,那就是"高远之别样,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所谓“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高远法表达崇高,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是一种体现崇高美不可缺的手法。 

所谓“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深远法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视之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这种形式是很能表现含蓄的美。

所谓“平远”,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最易表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

扩展资料:

三远法名字的由来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郭熙河阳温县人,著名画家。著有《林泉高致》6篇,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远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说山有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中国山水画往往在一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有"平远"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打破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而要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来描绘画中的景物。
西洋画中的透视法是在画面上依照几何学的测算构造出一个三进向的空间幻景,观画者的所有视线都集结于一个焦点(或消失点)。而中国画“三远”之法,则将我们的视线朝向流动、转折的方向引导——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横向于平远,形成一个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观赏活动。
由“三远法”所构造出来的空间不讲求几何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追寻诗意的艺术空间氛围。“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它的构成不依据算学,而依据动力学。”
中国画画面中的空间感受到《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影响,虚实结合,明暗相交,使人好像能够感觉到画中有音乐的律动,画中的景都转化为鲜活的生命。“我们欣赏山水画,先抬头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岛。”这高远、深远和平远共同构成了中国画诗意空间的特质。
最具代表性的古代三幅山水画作品
《溪山行旅图》范宽 北宋 高远
《渔庄秋霁图》倪瓒 元 平远
《早春图》 郭熙 北宋 深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05
我虽然不是学国画专业的,但也听过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应该是,由前山而望后山,谓之平远;由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山脚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第4个回答  2020-12-25

绘画创作中如何理解国画山水中的高远深远平远,通过罗列了四点个人体会,进行举列分析,可以分享大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