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敢于去试错呢?

如题所述

第一,错误是一种学习,大脑要经历错误才能不断成长。
有一位专门研究错误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他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当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尝试迈步时,他会有很多次的跌跌撞撞,甚至摔跤,这些是错误,还是自然成长中的现象呢?”很多人回答“这是孩子在学习,不是在犯错!”
同一件事情,却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认为他是在学习,可是随着孩子长大,我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眼光的时候,孩子小小的失误就不再是学习,而成了错误,这种认知上的改变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发展的,要知道因为害怕犯错很多孩子都追求简单任务的完成,而躲避了更高的挑战,这样就无法产生新的学习。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给孩子讲解一下我们大脑工作的原理。人的大脑是由数百亿个叫作神经元的细胞构成。随着大脑的发育,越来越多的细胞通过不断增加的连接实现相互交流。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或者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时,比如孩子刚刚学习乘法的时候,他很容易犯错,这是因为大脑还没有建立关于乘法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只有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背诵,练习,犯错,经过多次的尝试,直到大脑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学会了乘法口诀,这意味着新的连接已经形成,可以告诉大脑细胞该怎么做了。所以,孩子可以开口说出任意两个数的积。
犯错后敢于尝试,等于是在建立起大脑的高速公路,这样下次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容易多了。请记住:大脑需要经历错误才能不断成长。

第二,不要夸聪明,而是夸孩子努力,孩子才能敢于挑战。
卡罗尔.德韦克对应错误做的第二个实验是找了一群孩子分为A、B两组,然后给他们玩简单的拼图,这些拼图孩子们99%都可以拼出来。当他们拼完拼图之后,心理学家对A组的孩子说:“你们真棒,你们太聪明了,你们简直是拼图天才。”对B组的孩子则是说:“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完成了这些拼图,为你们的努力点赞。”
然后拿出了更难的拼图让他们选择玩哪一种,结果A组的孩子75%选择了简单的,B组的孩子则全部选择了更难的。
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孩子很容易形成回避错误的倾向。当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夸孩子“聪明,有天分”,那么下一次他就会选择一个简单的任务,而不是有挑战性的可能完不成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通过顺利完成这个任务以再次证明他们是聪明的。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明知道尝试难的任务容易失败,他们又怎么可能去做呢。万一那个难的任务他们失败了,岂不是说明他们不聪明了?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一开始被夸奖的是他们很“努力”,那么下一次他们更倾向于尝试难一点的任务。这个时候孩子的关注点不是任务的成功与否,而是自己努力尝试的态度,所以第二次能不能完成任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努力的态度。
赞扬孩子的时候,请千万不要说孩子“聪明”“天才”,而是要夸奖他的努力,勤奋,他面对困难的过程。

第三,我们对待孩子犯错后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犯错后的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萨巴瑞博士家有个“看谁犯的错更大”家庭会。每到周末她们夫妻两个就会比着说这周自己犯下的错误,每当听到父母的错误的时候孩子都会乐得哈哈大笑,但是她们并不是只说了错误就结束了,她们往往会选择其中的1-2个错误再去分析,通过这个错误自己可以学到什么。当她们的孩子大一点之后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一天她的女儿跟她说:“妈妈,我犯了一个错,我忘记给笔套上笔帽,现在床上被弄脏了一块。对不起!”萨巴瑞博士没有批评女儿而是告诉女儿能承担过程是勇敢的,然后就开始教孩子如何清理干净。

甚至当因为错误女儿撒谎之后,萨巴瑞博士告诉女儿的是:“害怕承认错误是正常,有些人的确会因为你的错误而斥责你。不过,在我们家里,错误是可以接受的,犯错的行为也会获得同情。”
撒巴瑞博士的行为让自己的女儿明白,犯错并不可怕,犯错只是说明自己有不足和局限,她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冒险,如果事情不像计划中那样发展也不会被严厉批评。犯错只是成长的一部分,从错误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当她想解决问题时,妈妈会永远带着爱和鼓励陪伴她。

第四:给孩子准备一个犯错急救箱
孩子不想犯错,面对错误的时候他们会沮丧,会手足无措。即便当他们知道父母可以接受他们犯错,他们依然是恐惧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犯错急救箱:
1、教会孩子使用“哦,好吧”策略。
当孩子面对错误或者挫折说“我不要,我不会”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用“哦,好吧”应对。接着鼓励他想个新的办法,坚持把事情完成。
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练习这个策略。当孩子犯了个错,当他又想说“我不会,我不要”的时候,提醒他说“哦,好吧”,然后一起头脑风暴,想想接下来能做点什么把任务向前推进。也许是再试试,也许是找别人帮忙,也许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2、鼓励孩子寻求帮助
我们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的,当孩子犯了错误,面对困难的时候,并不一定都要自己去抗,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去积极的寻求帮助。身边的朋友,家人,老师,都可以是寻求帮助的对象。
对那些一开始看起来就很艰巨的任务,如果我们知道巨大的挫折难以避免,不要等到孩子请求时再去帮他们。相反,我们可以帮孩子把任务分成若干可以应付的小任务,并且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有些孩子害怕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在让孩子做一些大任务时,开头时请帮助他们,但不要处处插手。就让错误自然发生,当孩子真的被难住了并且感到十分沮丧时,别忘记了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5
鼓励孩子试错的机会,就必须:‍1、不过分强调输赢的观念许多父母常常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也常常会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一味的夸奖只会让孩子沉溺在“我最棒”、“我不会输”的思想当中。久而久之,家长过分看重输赢,孩子的得失心就会越来越重,不能勇敢直面挫折与失败,无法接受一时失败而带来的挫败感。除此之外,很多父母也常常会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和不良的输赢观念带入到家庭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失去许多“试错”的机会,被各种畏惧和害怕失败的情绪和心理困扰,甚至在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上唯唯诺诺、蹑手蹑脚,不敢越雷池一步。图片2、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失败,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比起结果的输赢,更要看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努力。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发展,面对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他们会本能地不允许自己输和失败,因此父母的输赢观念对孩子的引导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看孩子做得很慢,很笨拙,多次犯错,就很想干预。但殊不知,孩子正是需要亲自碰壁,才能真正掌握生存的技能。大家都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想要过河,牛伯伯告诉他水不深,小松鼠告诉他水很深。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好,后来自己下水试过以后才发现:“哦!原来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有些事情,不试一试怎么会知道呢?图片我们总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孩子,觉得这样孩子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试了。其实,先不说你的人生经验是不是捷径,就算是,孩子接受你的人生经验,也是需要一次次碰壁后才能掌握技能。家长,请放手,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请记住,孩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如果孩子一直没有独立操作,那孩子永远长不大。该孩子成长的年纪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去成长,不要一直不放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