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如何写

如题所述

如何写说明文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2. 注意说明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 写作说明文。

三. 新课讲授: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一)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1. 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 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 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一般使用空间顺序,也可用逻辑顺序);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 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所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 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1)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惟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啰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申”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申”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3)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①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②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③“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习作评析】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个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文章的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道理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三)小结: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
2.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四)练习提示:
1. (某物)的自述
提示:《(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做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2. 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提示: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3.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3
说明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用来表述事物的内容和形式,规定、阐发和分析事理的。凡是用说明或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能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说明性、知识性和客观性。它原原本本地说明事物“是什么”,写作说明文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在解说事物的时候,一般不过多地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极为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尊重科学本身。

说明文虽然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排斥议论、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些科学小品(或称科技说明文),往往用文艺笔调写出,也不可否认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就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这一点来看,并没有失去其主要特点。

说明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一类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前者重在说明事物的外形构造、方向位置、运转过程、生产过程等,后者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在一篇具体的说明文中,两者也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说明文也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一书中说:“说明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头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这段话,就讲了说明文结构的基本方式,其要求是言之有序,有条有理。在说明事物时,或由表及里,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或由概念到举例,或由此及彼,或由远及近,或由浅入深,或由质量到数量,或由特征到区别,或由因及果……。总之,要分主次、分层次解说事物的各个方面,给人以明晰的印象。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周密、通俗。即在用词、造句方面能准确无误地表述事物,能正确地运用专门术语和概念性语言。语言简洁明晰、干净利落、平实贴切,不拉杂,不堆砌形容词之类的修饰语。说明事物的语言必须恰如其分,恰如其实,没有疏漏,无懈可击。要多用群众中明白晓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性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喜欢看。只有说明文的语言做到了准确、简洁、周密、通俗,才能达到使人有所知的目的。

说明文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在写作说明文时的具体运用,就体现出说明文的写法。用一种说明方法写作的说明文是不多的,常常是多种说明方法综合使用来解说事物。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

1.解释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理性的东西,不容易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有必要向读者把代表这个事物的概念的含义解释清楚,使读者了解它确定的意义。

解释概念的说明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定义说明,就是先给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个定义,指出被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同时把那些与之容易相混的对象区别开来,然后把定义里头的语义和内容阐述清楚。如果我们要写一篇介绍心理学的说明文,就可以先下个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科学,说明了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说明了心理学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特点。然后分别说明这个定义的语义和内容,也就成了一篇说明文。

定义说明具有概括性,用语又极简练,为了使读者易于接受,就需要举例说明。

第二种是诠释说明。诠释,就是说明、解释的意思。有时给代表事物的概念下定义比较困难或没有必要,就采用诠释说明的方法。高士其的《笑》,主要是采用诠释说明的方法来写的。作者没有对“笑”下个确切的定义,而是从多方面直接对笑作解释来介绍笑的有关知识的。诠释说明也常结合着举例来说明事物。叶永烈的《巨人族的英雄——钛》有个“生物金属”的概念,由于对它尚不能从字上理解其含义,作者就举了在上海异形钢管厂看到的用钛制作的“人造骨”这个例子来作解释。

2.分类说明

对被说明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分类说明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性的说明方法。

采用划分事物的类别来说明,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定的标准;没有一定标准,就没有划分的依据,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分类说明,在《洲际导弹的自述》中,作者对导弹大家庭中的许多成员,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我是属于地对地、弹导式、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洲际导弹。”被说明对象的类别明确了,对它进行说明就有依据了。《古诗的种类》一文,就是用分类说明方法写的。

分类说明还可以用来说明多种事物之间的情况,在大类别的下面还可划分小类。只要对事物的每一次分类都有一个标准,就不会互相混淆。

3.分项说明

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对每一事物的各个方面分别一一说明,就是分项说明。在进行分项说明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按说明一种事物某一方面的要求,划分各个方面的界限,才能做到说明的内容集中,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楚。在进行具体的分项说明时,又可恰当采用其他的说明方法。《海洋与生命》一文,主要是说明事理的,从全文总体来看,采用了分项说明:先说海洋是浩瀚的,次说明是生命的摇篮,最后说海洋是天然的牧场。在具体说明“浩瀚的海洋”时,就运用了对比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有些说明文,看上去是条款式的,也属于分项说明。

4.举例说明

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事物,就是举例说明,在进行解释概念时,多用举例说明配合。从抽象到具体,也是合乎人们的认识规律的。

举例说明常用“如什么什么”的语言式样,也有不用这种语言式样的:“当你来到海边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海藻)。有绿的石莼、浒苔和礁膜,有褐色的海带和裙带菜,有红色的紫菜和石花菜,还有形状象羽毛的羽藻,细长似绳的绳藻等”。

5.比较说明

比较这种方法,在各种文体中运用非常普遍,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便于把握和了解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时,也常常采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说明分两种:

第一种是横比说明。将两样可以作比的事物拿来进行比较,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在《巨人族的英雄——钛》一文中,作者把钛同白银、黄金、铝、铁进行横的比较,用事实说明了钛比白银、黄金拒腐蚀,钛比金不怕火,钛比铝、铁坚强。在《海洋与生命》一文的开头,作者将海洋和陆地从广度和深度进行具体的横比,说明了“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第二种是纵比说明。将事物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某种问题,就是纵比说明。《洲际导弹的自述》一文里,作者将洲际导弹六十年代的情况与七十年代的情况作比较,说明七十年代的洲际导弹已进展到“分导式多弹头”,摧毁目标的效果比单弹头大。《起宏图,天堑变通途》一开头就使用了纵比说明,作者从解释“堑”起笔,举例说明“天堑”在古代成为不可逾越的一个“限”,与新中国成立后相比,一切的天堑,就都变为通途了。

6.顺序说明

顺序说明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或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或把二者结合起来,对说明的顺序做合理的安排。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有条有理说明事物的效果。

顺序说明大致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按空间顺序说明。从被说明事物的各个组成的空间顺序中,寻到合理的顺序,依此顺序来说明事物。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或由左到右、由外到内,或由大到小、由主到次,或由局部到整体等。

第二种是按时间顺序说明。按照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以时间为线索,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就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还可说明事物发展的未来。在《海洋与生命》一文中,作者用“大约在32亿年以前”,“大约一亿年以后”,“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为顺序来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发展的情况的。

第三种是按逻辑顺序说明。即按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说明,它反映了人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深刻认识,重在说明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海洋与生命》有段文字说明优越了海洋环境也限制了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高等动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这一道理时,就是按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说明的,按逻辑顺序说明,主要用来阐明事理。

7.比喻说明

叶永烈在《巨人族的英雄——钛》中写道:“钛,当人们在十八世纪末发现这种神奇的元素时,便以希腊神话中巨人族的英雄——泰坦(Titan)来命名它。在古希腊,‘泰坦精神’就是勇往直前的意思。”这段话,不仅说明了钛命名的由来,而且也使我们知道钛的命名,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采用比喻说明,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说得确切具体,把人所不熟悉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把复杂的事物说得形象生动。这种比喻说明的例子,在教材的说明文单元里随处可拾。

8.描述说明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和状态的描述,或者对人们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来介绍、说明事物,就是描述说明。大家从电视上看过《人和大地》这部连续科教片吧,它的解说词几乎都使用了描述说明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生动性,对读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这种寓说明于描写叙述之中的写法,应该合乎客观事物的实际,不得夸张,不得故弄玄虚,否则就失去说明事物的性质。

《洲际导弹的自述》,作者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叙述性的说明语言为主,体现了描述说明的特点。

《海洋与生命》一文,许多地方都采用了描述说明,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就对海洋的浩大作了抒情性的描述。

9.数字说明

用从调查研究、科学实验中得到的数字来说明事物,使读者对事物的某一方面得到明确的认识,这种方法就叫数字说明。

采用数字说明。不仅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本身,还可用它作比较,以突出被说明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就不列举了。

说明的方法不只这些,诸如“回答说明”、“图表说明”等就不多做介绍了。在说明文被广泛运用的今天,新的说明方法还将不断出现。目前,正采用相声的形式来解说科教片就是一例。

写作说明文,并非容易的事。首先,对客观事物必须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一步的功夫,是万难写好一篇说明文的。因此,平时要深入细致地、精心地观察了解事物,善于积累写作材料。读到茅以升的《起宏图,天堑变通途》一文,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那渊博的学识,这正是作者对桥有深刻认识的结果。要说明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特征,就必须努力把该事物的疑难处和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说清楚,这同样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一座塔,一幢房屋倾斜了,可以用木楔把它正过来,这件事乍听起来似乎不可理解(这就是疑难处),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的科学原理有认识,在文章中讲清利用斜面可以省力的道理,难以理解的也就化难为易了。刚孵的小鸡,一般人很难辨其雌雄,因为相似的地方太多了,其细微的区别只有长期从事这种工作、而又认真研究的人才较有把握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在写作说明文时,说明事物相似,就是尽力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说它们各有特点,就要把不相似的地方特别说明。不以了解和认识事物为基础怎么行呢?其次,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恰当地选择几种说明方法在写作时综合运用,这不仅同写作的旨意有关,也同对事物了解的程度有关。内容是决定形式的,要说明“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综合使用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就最有效了。再其次,说明文是通过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来传播知识的,一字一句要能准确地、甚至精确地表述事物的本身,这不仅需要对事物的认识深刻,而且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要写好说明文,非在语言上下苦功夫不可。如果用词不当,语句表意不确切,往往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第2个回答  2019-11-25
第4个回答  2020-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