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

有谁知道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全国依据“一纲多本”的精神,编有若干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和数种实验教材。这些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虽然编排的方式不同,风格各异,但是基本上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方向性和思想性

小学语文教材首先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这就要求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之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教材的方向性、思想性,不是直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教材的编排,大多数不完全按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组合排列,而主要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主线进行编排。因此,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显露。教材的思想性,蕴含在一篇篇课文之中。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

由于语文教材的方向性、思想性主要体现在课文之中,所以要求教材要拓宽知识面,以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借以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认识能力。例如,在自然知识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还能够帮助他们懂得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社会知识方面,不仅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件,还使他们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性,除了要求反映的各种知识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之外,主要是指语文知识和教材编排体系的科学性。就是说,语文教材要提供准确的语文知识,要有科学合理的编排系统。对此,叶圣陶先生在《重视调查研究》一文中说:“特别需要调查和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目前,各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训练项目和步骤,大都是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主线的体系进行编排的。按照培养读写能力为主线编排教材的“序”,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儿童学习语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规律,一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定训练的项目和步骤,这就要求教材注意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突出各个阶段的重点训练项目,并处理好重点训练和一般训练的关系。

按照这样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编排的教材,有利于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利于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于教师依照一个明确的序列,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提高语文能力和认识水平,便于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自学的习惯。

三、规范性

语文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都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实现的。语文课中学生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因此,作为语文教材,在文质兼美的前提下,语言文字合乎规范是首先要达到的一条标准。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思想内容如何,当然不能忽视,但是思想内容必须附丽于规范完美的语言形式,使两者相得益彰。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学习合乎普通话规范的语言。教材里的语言文字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丰富、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材的规范性还要求语言文字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通俗易懂,对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故事情节的描写要逼真生动,使学生读了,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但有所知,而且有所感。

为了使教材的语言文字达到上述要求,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做到生动活泼,能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应多选一些文艺作品,包括童话、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同时,还应选编一定数量的文艺性散文,如传记、游记等。除此以外,教材中还应当有一定数量的说明文和日常应用文(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编选这些形式的课文,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不同表达方法,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初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对于选入教材的课文,无一例外地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加工,使之更符合规范性的标准。教材中的多数文章,尤其是名家名篇,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语言鲜明生动,各具特色。但是,由于作者不是专为小学语文教材写的,或由于时代久远,难免与小学生的实际有一定距离。即使是选自儿童读物的文章,也常常有类似的情况。教材的编者要对原作进行一番加工。在篇幅上,或节选某个片断,或把原文缩写。在语言文字上,或把难以理解的词句改得通俗易懂些,或把年代久远的书面语言改为现代的合乎口语的语言,等等。

小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记忆力好,在这个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通过语文教材,使他们接受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尽量地吸收、积累规范的语言,不但会提高语文能力,而且会使思维趋于精密和有条理,使智力得到发展。

四、繁体性

在本章的开头已经讲到,小学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等文字教材和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等音像教材。这些教材应当以教科书为主体,在统一的教学目的、编排体系指导下,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写、制作教材是一项细致严密的工作,一定要避免各行其是、互不联系,甚至互相干扰,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从语文教科书本身来看,一般包括:汉语拼音教材、识字教材、写字教材、听话说话教材、阅读教材、作文教材等部分。这些内容的编写、安排,需要按照一个总体的设计来精心组织。一方面,每项内容各自依照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线索,作出纵向的安排;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各项内容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地互相穿插配合。所以,一套(或一册)好的语文教科书,应当是种种语文教学内容从纵横两个方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五、适应性

教材的适应性,主要指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不同地域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所以它必须适应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有利于使下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应当以面向现实、面向生活为主。有些文章的内容距现实生活较远,而语言文字堪称上乘,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并且借以提高语文水平。这类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不应简单地予以排斥。但是,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优化配置,避免顾此失彼,偏离时代要求的方向。

从使用教材的地域来看,教材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需要。一种教材要编得适应东西南北不同地区,既适应城市又适应农村,确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小学语文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指导,都不宜定得过死。教学要求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有一定的弹性,教材分量适当地留有余地,由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灵活处理,以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8
量多
第2个回答  2007-11-29
没人知道
第3个回答  2007-11-29
额.....我想先前那位已经答出了吧?
第4个回答  2007-11-29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解释〗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人”“谋”是过程,“天”“成”是结果;“人”“谋”在前,“天”“成”在后;先有“人”“谋”,后有“天”“成”;有了“人”“谋”,在预定时间内不一定有“天”“成”;但终归会有“天”“城”;但没有“人”“谋”,绝不会有“天”“成”!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正确对待,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拼音: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释义: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出处:例子:“~”,不可强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