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能挖?

理由越多越好,星期日以前答出来.要多,要长,要快!

第1个回答  2007-11-30
首先是技术问题,现在的水平不能保证完好的挖掘出来。其次,几千年来,民间一直在传秦始皇陵的地宫里有机关和汞,汞蒸发后有毒,污染。最后,挖出来以后的保存问题,在地下几千年都处于一个近乎于真空的环境,一下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对文物造成很大的损害,很可能像马王堆文物一样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因为,同样的错误与悲剧不能再次上演,所以,还是不挖的好,让神秘的面纱继续笼罩着它,给人以更广的想象空间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幻想始皇墓的奥秘。
第2个回答  2007-11-30
首先,我们不能保证现在的技术能完全实现对文物的保护,秦兵马俑色彩的缺失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警告。能挖而不能保护,不如不挖。
其次,秦始皇是中华庞大封建帝国的第一个开拓者,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的祖先之一。我想恐怕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祖坟被人挖开。。
第三,我们是否有挖开陵寝的必要。秦始皇陵的价值是否在与它里面的结构,和陪葬物品?就像长城的价值绝对不单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城墙一样。能看到又如何,就因为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那么他的墓地就该与众不同不成?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它完好的保存下来,和长城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直到这个世界的终结。
第3个回答  2020-09-20

一是技术水平还达不到,二是没钱。

我说的技术水平不是无法解决里面的防盗措施,而是开启陵墓后保护内部文物的技术不够。

作为中国第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秦始皇在位时可谓风光无限,先后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修建长城和阿房宫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古人对陵墓十分看重,统治者往往初登大宝就开始考虑身后事,所以他的墓里必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稀世珍宝。珍贵如字画之类的玩物,长时间呆在阴暗的地下就会钙化和氧化,与新鲜空气接触很可能会瞬间化为乌有。

曾经在探掘万历皇帝的陵墓时就发生过此类悲剧,专家人员刚进去还没来及惊叹,光彩照人的文物就在眼皮子底下化成了粉末,前车之鉴不得不小心。

其次,开掘陵墓也是需要费钱的,我们是考古队,正经人,不是勾结成伙为了利益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盗墓贼,干完今天明天有没有还不一定。

考古队成员工作需要工资吧?人身安全需要保障吧?来回路费通讯费得报销吧?除次之外,开掘陵墓总不能徒手开吧,相关的机器得准备齐全,探测用的仪器也一个也不能少。

而且即便是成功打开陵寝,珍贵的文物收归国有也得需要维护,而那些剩下移不走的,不管是像兵马俑一样做成展览馆也好,还是请专人来看守,哪样不得费钱,桩桩件件算下来是比不小的数目。

第4个回答  2018-07-05

陕西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三年的勘察研究,得出秦始皇陵墓保存基本完好,未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

那么,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呢?专家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条件,许多技术问题尚没有解决,开掘秦始皇陵的时机还不成熟,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1、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约500乘以500米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序,必须大揭顶,将封土一层层去掉,再一层层挖向地宫。

移土工程的巨大且不说,要保护好地宫,必须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护大厅,建这样大跨度的大厅,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而且费用极为浩大。

2、 另外,秦岭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距地16米就见水了。而地宫是在26米以下,开掘时,如没有特大型排水设备,整个地宫必定会被大水淹没。

3、 陵墓内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形成了浓密的水银密封层,如何通过密封层也是个难题。

4、 如何解决出土文物保鲜也是一大难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秦兵马俑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土层被打开,兵马俑都是色彩鲜艳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尽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

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其中包括一件龙袍,当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保护,结果还是失败了。

现在的那件龙袍只要稍微一动,就有可能变成一堆碎片或粉末。目前这些技术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所以秦始皇陵暂不能发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07-11-30
原因一:工程量大。
原因二:重见天日后的保护问题。
原因三:与目前国家以保护为主的文物政策相悖。
原因四:这是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会慎之又慎,谁都不会因一时的好奇心而去被那可能的千古骂名。

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听从那些不承担责任的怂恿者去开掘始皇陵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