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过世后谁继承了他的皇位

雍正名字是叫什么啊

清世宗雍正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678—1735
相关事件: 摊丁入地、改土归流

生平简介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胤禵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胤禵为接班人,如皇九子胤禟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胤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胤禵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胤(礻+我)和皇三子胤祉、胤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胤禩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胤禩、胤禵"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第六十一年,削平三藩、打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可谓功勋卓著。他解决了国家大事,却无法解决家庭内部之事。他的后半生一直为立太子之事痛苦不已。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个儿子,说明他有许多个可能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仅二十二岁的康熙帝早早地立一岁多的次子胤乃为太子。胤乃的母亲是康熙帝的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生下胤乃当天去世,康熙十分怜惜胤乃,亲自救他识字,每次外出围猎让他跟随身边,同时派汤斌和耿介两位大臣担任詹事府的詹事和少詹事,负责太子的教育和成长。但是,康熙帝没有想到,自己最宠信的大臣明珠与汤、耿二人不和,明珠经常在康熙面前进谗言,不到一年,耿介辞职、汤斌气死。明珠与胤乃不和,当然不希望胤乃掌权。

康熙帝的儿子大致分为三派,第一派的中心人物是皇二子胤乃,皇三子胤止在后支持。皇三于是荣妃马佳氏所生,本人没有即位的可能;第二派以皇四子胤真(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首,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随同在后;第三派的核心人物是皇八子胤异,附从者有皇长子胤是、皇九子胤唐、皇十子胤我、皇十四子胤题。三派勾心斗角,实力最强的是第三派。

胤乃在诸王子中,算是不错的一个,他会满文、汉文,娴于骑财Q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胤乃留守北京处理庶务,井井有条。次年,康熙帝亲征宁夏,胤乃再次留守京都,却举止失措激怒了父亲。首先,他动手打了平郡王纳尔泰、贝勒海善、镇国公普奇;其次,抢了蒙古王公进贡的驼马;第三,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勒索下人。事实上,皇帝和太子父子间早就出现了感情裂痕。康熙二十九年(1690),皇帝在亲征噶尔丹的旅途中得病,传太子到行在相见,谁知太子对父亲生病漠不关心、毫无忧戚之色,康熙帝颇感寒心,以后借故多次训斥了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到口外围猎,途中皇十八子胤介生病,太子竟毫不关心弟弟的病情,并当面顶撞父亲,晚上透过父亲的毡包窥探里头的动静,竟使康熙帝说出这样的话:“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惧不宁。”父子对立到这个地步,废太子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九月十六日,行围尚未结束,康熙帝召集诸王、大臣,历数太子罪状,宣布废太子之位,声泪俱下,最后昏倒在地。太子的亲信被处死。长子胤是受命看管废太子,回京后皇帝命令皇四子胤真同负看管之责。胤真当时仅为贝勒,次年封为雍亲王。康熙帝忧伤过度,于这年冬天大病一场。

皇八子胤异地位上升,他为人干练,与明珠关系不错,康熙命其代理内务府总管一职。太子之位虚悬,成为众皇子竞相追逐的目标,他们各显神通,皇长子找喇嘛诅咒胤乃发疯,直接向皇帝建议立皇八子为太子,若皇帝想处死废太子他愿负责处置。康熙勃然大怒,将长子关押起来,进而对皇八于产生怀疑。不久,他把皇八子革爵关押,附和皇八子的大臣勋贵或被革职或被处死。皇四子胤真的做法刚好相反,他在皇上面前为废太子讲好话,康熙帝称赞他“深知大义”。康熙帝患病期间,他又处处体贴,与众兄弟进呈药方,大获父亲好感。

为根绝诸子间的夺位之争,康熙帝释放了废太子和皇八子,恢复皇八孑的爵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再次立胤乃为太子。但他对长子的刻薄耿耿于怀,胤是一直被幽禁于家中,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过世没有再获自由。太子胤乃虽然被废过一次,仍然没有学会谨慎,他为获罪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通风报信,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次被废,被永远幽禁于咸安宫,以后提议复胤乃太子之位的官员均被处死。直到去世,康熙也未明确太子人选。

胤乃二度被废以后,势力上升最快的是皇十四于胤题,他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康熙五十七年(1718),胤题被封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四年,康熙帝称赞他“有带兵才能”,被公认为太子的当然人选。与此同时,胤真与父亲关系也颇为融洽,时常奉父命祭祖陵,举行郊礼大典,偶尔处理政务也颇有章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突生疾病。十二日晚,诸王子齐集畅春园。次日,康熙帝病逝。康熙死后,胤真的舅舅步军统领科隆多宜布遗诏,皇位继承人不是胤题而是胤真,惹起后人议论纷纷,传说雍正帝与科隆多串通一气,下毒谋杀老皇帝,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证诸史实,此事不可信,因为清朝宫廷的书写制度,满汉两种文字并用,绝不会只用汉文;并且,照惯例诸皇于应称皇第几子,如皇十四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遗诏全文应为“皇位传于皇四子”,因此汉文也无法添改。

要解开康熙帝传位于皇四子的谜底,就必须从乾隆帝弘历身上寻找答案。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祖父宠爱,每次围猎,他都要带上这位孙儿。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见到乾隆帝的生母,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因此,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而选择孩子的父亲为皇位继承人,顺理成章。

雍正即位后,不急于打击对立派,他封胤乃之子为郡王,封皇八子胤异为亲王。但当政权巩固以后,便着手处理皇位争夺战的遗留问题。皇十四子胤题回京奔丧,留驻康熙帝景陵所在地河北遵化,雍正三年(1725)被降为贝子,雍正四年(1726)被软禁,乾隆朝获释。皇九子胤唐派赴西北接管军务,却不给任何名义,如同充军。雍正三年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意为狗,在押解回京的途中突然死去。皇三子胤止先是被派去“守护景陵”,后被关押,死于狱中。皇十子胤我因“私自禳祷”罪关人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势力极大的皇八子胤异,雍正四年被赶出皇族,改名“阿其那”,意为猪,禁闭于宗人府,不久死在狱中。雍正帝对兄弟的打击报复有违孝悌之义,在当时已激起民间的强烈不满,吕留良的《大义觉迷录》引用社会上的诸多传闻,其中就有雍正毒杀父亲,阴谋篡改遗诏等内容。雍正继位遂成一谜。

雍正即位虽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为乾隆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史称“康乾盛世”,雍正也有不小的功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4-28
康熙过世后,雍正皇帝继承了他的皇位。
雍正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6
康熙过世后,雍正皇帝继承了他的皇位。
雍正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1-30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萧杀恐怖的气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