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真人真事

如题所述

人民的子弟兵 为人民利益而来

中国广播网 2006-10-30
2003年,安徽寿县抗洪,那是丁晓兵当政委的第一年,整整18天。那年7月,淮河流域连日普降暴雨、大暴雨,肆虐的洪水挟着风浪侵袭着千里淮堤,威胁着古城寿县的安全,这是199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7月10日,丁晓兵接总部命令,带领850名官兵连夜从无锡千里驰骋,赶至安徽寿县。

丁晓兵始终战斗在一线,7月17日,我们奉命封堵一处特大管涌,那天在暴风雨中激战了五个多小时,抢险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平常可能一个小时也干不了。有个战士的脚上被戳了一个打针的针头,一直都不知道,到最后洗脚的时候才发现。当时在现场的水利专家说,八个小时内如果不能封堵的话,肯定会破堤。丁晓兵接到命令以后,带了200个人过去。团旗一插,领着大家唱军歌、团歌,把嗓子都喊哑了。老百姓就看着他们县里的领导,都穿得很干净,戴着草帽,在大堤上指手画脚的。老百姓就骂,因为看着丁晓兵这些少校大校都在干。在那个时候丁晓兵感到语言简直都是多余的,拿着个喇叭也是多余的,战士的歌声番号声喊的嗷嗷叫,丁晓兵把喇叭也扔掉,就和战士一起去扛土,扛了一个多小时,就眼冒金星,恶心,身都是盐斑。当时有个记者采访丁晓兵,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为老百姓干点事情是理所应该的。那个时候语言已变得多余,任何豪言壮语都变得很乏力了。

丁晓兵想,我多扛一袋土,多扛一袋沙,速度就会加快一点。老百姓都在一旁看着呢,心里肯定很焦急,只要提前一分钟堵上,老百姓心里就多一分平安,多一分信任。当时就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丁晓兵说道理很简单,飘扬的旗帜上写着,“为人民利益而来,为人民利益而战”。我扛的没有战士的多,但我尽力去多扛。

当时胳膊装的是假肢,由于接口处受天气闷热和磨损的影响,每次出去,实在难受,丁晓兵就倒风油精在里面,那样就感觉不到痛了。丁晓兵每天出去就倒,一有任务就倒。后来磨破了,磨烂掉了,弹片从里面冒了出来,挂在假肢上面,因为痛才发觉到。回来以后丁晓兵没有跟别人讲,自己悄悄地到卫生队要了点棉球酒精等消毒的东西,自己躲在房间里拿了一根针刮刮,挑了出来。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陆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