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最后都哪去了

如题所述

都废了,清朝入关的二十万八旗兵,统一之后朝廷就养着他们,结果天朝无战事,这帮人就迅速堕落了,整天逛妓院嫖娼,茶楼喝茶,戏园子里听戏,康熙打吴三桂的时候八旗兵就废了,用的是绿营兵,等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绿营兵也废了,那个时候的八旗兵废物到什么地步,上马人堕马,射箭箭坠地,三米距离的靶子都射不中,游牧民族出身连马都不会骑,就已经这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科尔沁亲王带着三万八旗兵向英法两军发起冲锋,最后回来了7个人,这三万八旗兵是满八旗和蒙八旗仅剩的战力,这一战之后八旗就灰飞烟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3
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狩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全民皆兵制度。女真人(满族人的前身)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个人中立一个首领,首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是大箭的意思,额真的意思是首领),牛录额真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屯垦田地、征丁披甲,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建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个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个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个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都有特定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初期只有黄、白、蓝、红四个旗,后来又增添了四个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个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分别是:正红、正黄、正白、正蓝、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八个旗,即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添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实际是共24旗,但是地位最高的还是满洲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种放牧,战时披挂上阵。八旗制度是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教联结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一个核心制度,也是清朝定鼎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八旗军队在清朝初期可谓是骁勇善战、攻必取、战必胜(宁远之战除外),具朝鲜人记载:满洲八旗军队离家要出去打仗的时候,八旗军队的老婆、孩子那是欢心雀跃、兴高采烈,因为每次八旗军队打仗回来都会缴获很多战利品,这些战利品除少部分上缴以外,大部分都会平分给个人,具记载: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命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入关,阿济格率军共攻克16城,仅俘获牲畜就有17万头,这些战利品平分给八旗军队,他们的老婆、孩子能不高兴吗?

但是,清朝入关以后,没仗可打的八旗军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该何去何从?这时,清朝政府犯了一个致命的决策失误,清朝政府让八旗军队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八旗军队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一切费用都有朝廷负担,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就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在康熙晚年就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雍正在位时就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不佳。八旗子弟从此开始了游手好闲的生活,他们提笼遛鸟、撩鸡斗狗,尤其是在清朝后期,八旗子弟成了浪荡公子、败家子的代名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没有了经济来源的八旗子弟出现了生存危机。因为,他们常年靠清政府供养着,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平时不学无术,不会种地、不会经商,没有什么赖以生存的手艺,所以,在民国初八旗子弟的生活是相当的惨。有人曾说过“八旗兴则大清兴,八旗衰则大清亡”,如果把清朝形容为一座高楼大厦,那八旗制度就是这个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腐烂了,再加上八国联军、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等这几股风一吹,那高楼大厦离崩塌也就不远了。
第2个回答  2018-02-02

清朝建立之前,八旗军是后金与明朝抗衡的唯一力量。后金时期,八旗军分为满州八旗和蒙古八旗。二者战力强横。清入关后,组建汉八旗,战力平平。在后金时期,为了生存,满清八旗子弟每日要训练骑马射校场演武,阵法训练。常年与明辽东关宁铁骑明边防军中精锐)和各部落征战。经过战争的洗礼,生存下来的八旗军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无论是力量胆量还是杀人技术都是深入精髓。清入关后,为了奖励八旗贵族子弟们的战功,大加封赏,清政府是给吃给喝,就当时来说,不差钱!妓院(黄)赌坊(赌)鸦片烟(毒)加上常年养尊处优,贪图享乐。曾经日行千里的八旗军变的不堪一击。据历史资料记载,最后一支八旗军队由僧格林沁指挥在1860年9月21日这天成为了英法侵华联军的炮灰。一千多人血染战场,经过此战,八旗军彻底被列强军队击败,按联军指挥官的话说:‘消失的无踪影’。从此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曾经是清朝主力的八旗军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3个回答  2017-04-03
烟消云散,还没到光绪十年,就找不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