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是谁提出的

如题所述

Inter-industry trading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

它的起源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实际工业科技合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做法,所以是先做法,后理论,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提出人。
请看下面,源起的说明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趋向,工业国家之间的许多贸易活动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予以适当的解释,主要体现在:1.里昂惕夫之谜2.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且大部分贸易是产业内贸易,即相似产品的双向贸易;3.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普遍发展。这种新的贸易倾向显然不能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而需要对其理论框架进行扩展或重构。于是一批经济学家从贸易实践出发,利用新的分析工具,尤其是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模型,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新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别于前人的贸易理论。他们将贸易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联系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把规模经济纳入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当中,并把不完全竞争作为理论的核心。典型理论有规模报酬递增说、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国家竞争优势说等。

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我们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同产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6
保罗 克鲁格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