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国历史及历代国君

如题所述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东北地方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都城前期在今吉林市郊南城子,后期则移至今吉林农安。西汉至两晋时先后隶属玄菟郡、辽东郡、公孙氏政权、曹魏、西晋、前燕和前秦等,长期朝贡于中原各王朝,北魏时被迫臣服于高句丽。疆域西至今洮儿河,东至今牡丹江,南至今辉发河以北,北至今黑龙江。东明为其始祖,建国后曾兴盛一时,但在两晋至南北朝时因屡受鲜卑慕容氏政权及高句丽的攻击而国势衰落,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为勿吉所灭。

简要介绍
  夫余国又作“扶余国”。两汉至魏晋(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时期的地方部族政权,是东北地方民族创建的奴隶制国家。夫余居住地当为今嫩江中下游、北流松花江以及拉林河、阿什河流域。据《吉林建置沿革概述》载: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解慕漱建夫余国,其王都大约在今吉林市东团山“南城子”地方。到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4年),其子解夫娄迁都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命称夫余城(即东夫余)。史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以农为主,经济、文化高于邻近地区。国王世袭,地方邑落由“豪民”统之。两汉时属玄菟郡管辖,东汉末年改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魏晋之际,夫余国向魏、晋朝贡。三燕(前燕、秦、后燕)时期(公元337—407年),夫余国有城和村两级建制。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高句丽国好大王伐夫余国,“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因屡遭鲜卑、高句丽的攻击而衰落,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被勿吉所灭,居民分散迁徙。
  夫余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民族国家,由橐离国王子东明王南下所建,历世长达2000余年,后为勿吉所灭。一部分居民东迁并成立了东夫余国(后为高句丽所灭)。后世为便于与东夫余国相区别,遂将原夫余国称之为北夫余。
  大约在战国或西汉初,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即今郭尔罗斯草原(大庆南部地区)大部及吉林省中部地区,秽貊族的一个支系夫余族,是北方松嫩草原的主民。夫余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建起了个夫余王国。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他是黑龙江最早的政权形式,属奴隶制度国家。
  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松嫩草原人口约有3万左右。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先后有夫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夫余为北方的古国名,亦作凫臾、扶余,是古东北亚民族秽貊别族所建,据说也是满族族源之一。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被统治阶层为另一民族三韩中的马韩人)都是来自夫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秽等都是夫余的兄弟民族。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所以夫余人的性格都很温厚。夫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公元494年东夫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汉魏时期是夫余的强大时期。他通过不断向外扩张,迫使挹娄臣服于他;同时,他还派生出高句丽、百济、东夫余等一些新的政权。据《后汉书》卷85的《东夷列传》: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秽地也。夫余的起源地,位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洮南县以北至黑龙江双城,皆其国土。都城为今吉林省吉林市。(亦有说今昌图县之扶余城即古夫余王所居)。夫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中国三国时代的一里约有今日450米,方圆二千里即约900公里的范围)。夫余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汉时归玄菟郡统辖;魏时臣服于辽东公孙氏政权;晋时又常去中原朝贡。

史书记载
  夫余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在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被灭国时就已存在。后来在解夫娄时,宰相阿兰弗(有“右辅”的意思)假借“天帝”的话而篡位,解夫娄东迁。为分辨这两个夫余,史书一般称前者为“北夫余”,东迁后的为“东夫余”。至西汉时期,被划入玄菟郡。汉武帝年,夫余开始向汉朝进贡。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夫余王曾来到洛阳。之后到了三国时代,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后来挹娄受到鲜卑的攻击,慢慢步向衰亡。至晋太康时,为慕容廆所破,最后在北魏被同是通古斯族的勿吉(一说高句丽)所灭亡。金朝置蒲裕路,明朝置福余街,皆夫余之音转也。北夫余,亦作高九黎,是夫余国最初发祥的地域为高九黎历史,2007年3月23日验证。北夫余的立国过程记录在《桓檀古记·北扶余记》里。解夫王娄东迁之后,王位由金蛙王和他的儿子带素王顺序继承。到公元22年,带素王与高句丽的大武神王开战,大武神王攻入东夫余首都,带素王被杀,带王的弟弟带同残部退往鸭绿谷,是为曷思王。公元285年,有人往东逃往沃沮地,即今日吉林省的延边自治州。后来他们被广开土王侵略,最后被长寿王征服。 古时北方的夫余国有较完备的统治机构,有先进的农耕技术,走在当时东北各族的最前列。北夫余、东夫余时期,王位以世袭方式传承。夫余律法对犯法者严惩。杀人、奸淫(不论男女)、忌妒罪(限女子)死刑,窃盗罪赔偿12倍。
  夫余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名马、赤玉、貂貆。社会盛行巫术,也会在战争时祭天占卜以预知吉凶。其占卜方式是杀牛而观其蹄,如果牛蹄并拢即为吉兆。每年12月,夫余皆举行“迎鼓祭”(可能属秋收祭典),人民饮酒歌舞,统治者赦免罪人。 夫余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崇尚厚葬,甚至停灵5个月。王与诸加的葬仪式更为讲究,例如玉匣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面,夫余社会允许一夫多妻,而且有兄长死,则弟娶嫂为妻的风俗。 自两晋以后,由于内外矛盾的加剧,夫余政权逐步衰弱。他相继遭到东北部的勿吉人、东南部的高居丽人、西部的鲜卑人的侵扰,辖地日益缩小,都城也被迫由今吉林市西移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公元494年,夫余被勿吉人灭掉。夫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秽貊族的衰落,同时也标志着通古斯族(当时主要为勿吉人)在黑龙江及整个东北地区开始崛起。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等史书记载——“燕 北邻乌桓、夫余。”据此判断,夫余国应该位于渤海北岸的辽西地区或内蒙古东南部一带,即今燕山山脉之北。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之前为三韩时代,它相当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根据《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的记载,辰韩人即谓其祖先来自于秦国,故名“辰(秦)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0
夫余国又作“扶余国”。两汉至魏晋(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时期的地方部族政权,是东北地方民族创建的奴隶制国家。夫余居住地当为今嫩江中下游、北流松花江以及拉林河、阿什河流域。据《吉林建置沿革概述》载: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解慕漱建夫余国,其王都大约在今吉林市东团山“南城子”地方。到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4年),其子解夫娄迁都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命称夫余城(即东夫余)。史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以农为主,经济、文化高于邻近地区。国王世袭,地方邑落由“豪民”统之。两汉时属玄菟郡管辖,东汉末年改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魏晋之际,夫余国向魏、晋朝贡。三燕(前燕、秦、后燕)时期(公元337—407年),夫余国有城和村两级建制。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高句丽国好大王伐夫余国,“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因屡遭鲜卑、高句丽的攻击而衰落,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被勿吉所灭,居民分散迁徙。
  夫余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民族国家,由橐离国王子东明王南下所建,历世长达2000余年,后为勿吉所灭。一部分居民东迁并成立了东夫余国(后为高句丽所灭)。后世为便于与东夫余国相区别,遂将原夫余国称之为北夫余。
  大约在战国或西汉初,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即今郭尔罗斯草原(大庆南部地区)大部及吉林省中部地区,秽貊族的一个支系夫余族,是北方松嫩草原的主民。夫余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建起了个夫余王国。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他是黑龙江最早的政权形式,属奴隶制度国家。
  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松嫩草原人口约有3万左右。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先后有夫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夫余为北方的古国名,亦作凫臾、扶余,是古东北亚民族秽貊别族所建,据说也是朝鲜民族族源之一。古朝鲜的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都是来自夫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秽等都是夫余的兄弟民族。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所以夫余人的性格都很温厚。夫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公元494年东夫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汉魏时期是夫余的强大时期。他通过不断向外扩张,迫使挹娄臣服于他;同时,他还派生出高居丽、百济、东夫余等一些新的政权。据《后汉书》卷85的《东夷列传》: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秽地也。夫余的起源地,位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洮南县以北至黑龙江双城,皆其国土。都城为今吉林省吉林市。(亦有说今昌图县之扶余城即古夫余王所居)。夫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居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中国三国时代的一里约有今日450米,方圆二千里即约900公里的范围)。夫余国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汉时归玄菟郡统辖;魏时臣服于辽东公孙氏政权;晋时又常去中原朝贡。
  夫余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在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被灭国时就已存在。后来在解夫娄时,宰相阿兰弗(有“右辅”的意思)假借“天帝”的话而篡位,解夫娄东迁。为分辨这两个夫余,史书一般称前者为“北夫余”,东迁后的为“东夫余”。至西汉时期,被划入玄菟郡。汉武帝年,夫余开始向汉朝进贡。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夫余王曾来到洛阳。之后到了三国时代,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后来挹娄受到鲜卑的攻击,慢慢步向衰亡。至晋太康时,为慕容廆所破,最后在北魏被同是通古斯族的勿吉(一说高句丽)所灭亡。金朝置蒲裕路,明朝置福余街,皆夫余之音转也。北夫余,亦作高九黎,是夫余国最初发祥的地域为高九黎历史,2007年3月23日验证。北夫余的立国过程记录在《桓檀古记·北扶余记》里。解夫王娄东迁之后,王位由金蛙王和他的儿子带素王顺序继承。到公元22年,带素王与高句丽的大武神王开战,大武神王攻入东夫余首都,带素王被杀,带王的弟弟带同残部退往鸭绿谷,是为曷思王。公元285年,有人往东逃往沃沮地,即今日吉林省的延边自治州。后来他们被广开土王侵略,最后被长寿王征服。 古时北方的夫余国有较完备的统治机构,有先进的农耕技术,走在当时东北各族的最前列。北夫余、东夫余时期,王位以世袭方式传承。夫余律法对犯法者严惩。杀人、奸淫(不论男女)、忌妒罪(限女子)死刑,窃盗罪赔偿12倍。
  夫余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名马、赤玉、貂貆。社会盛行巫术,也会在战争时祭天占卜以预知吉凶。其占卜方式是杀牛而观其蹄,如果牛蹄并拢即为吉兆。每年12月,夫余皆举行“迎鼓祭”(可能属秋收祭典),人民饮酒歌舞,统治者赦免罪人。 夫余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崇尚厚葬,甚至停灵5个月。王与诸加的葬仪式更为讲究,例如玉匣为棺、百人殉葬等等。 婚俗方面,夫余社会允许一夫多妻,而且有兄长死,则弟娶嫂为妻的风俗。 自两晋以后,由于内外矛盾的加剧,夫余政权逐步衰弱。他相继遭到东北部的勿吉人、东南部的高居丽人、西部的鲜卑人的侵扰,辖地日益缩小,都城也被迫由今吉林市西移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公元494年,夫余被勿吉人灭掉。夫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秽貊族的衰落,同时也标志着通古斯族(当时主要为勿吉人)在黑龙江及整个东北地区开始崛起。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等史书记载——“燕 北邻乌桓、夫余。”据此判断,夫余国应该位于渤海北岸的辽西地区或内蒙古东南部一带,即今燕山山脉之北。朝鲜半岛三国时代之前为三韩时代,它相当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根据《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的记载,辰韩人即谓其祖先来自于秦国,故名“辰(秦)韩”。

至于历代国王比较杂乱,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dd17c0100ng2s.html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dd17c0100ng2s.html

第2个回答  2012-10-30
1. 夫余国又作“扶余国”。两汉至魏晋(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时期的地方部族政权,是东北地方民族创建的奴隶制国家。夫余居住地当为今嫩江中下游、北流松花江以及拉林河、阿什河流域。据《吉林建置沿革概述》载: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解慕漱建夫余国,其王都大约在今吉林市东团山“南城子”地方。到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4年),其子解夫娄迁都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命称夫余城(即东夫余)。史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以农为主,经济、文化高于邻近地区。国王世袭,地方邑落由“豪民”统之。两汉时属玄菟郡管辖,东汉末年改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魏晋之际,夫余国向魏、晋朝贡。三燕(前燕、秦、后燕)时期(公元337—407年),夫余国有城和村两级建制。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高句丽国好大王伐夫余国,“攻破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因屡遭鲜卑、高句丽的攻击而衰落,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被勿吉所灭,居民分散迁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29
难以考证,国灭太久,族谱也记不住了,,,

而且固封自守,,外人也没有对其详细记载和描述。

除非考古发现连串的祖坟,才能摸清楚到底传了多少代王。

早期都在中部平原 人口稠密地区,,,,将近两千年了, 已经被翻耕了两千年了,,,痕迹早就没有了
第4个回答  2012-11-01
 在松嫩平原曾存在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王国,叫索离王国。我们只知道它的主体民族索离(也作橐离)是当时黑龙江地区三大族系中岁貊族系中的一支(另两个族系是东胡和肃慎)。至于这个王国到底什么时候建立的,国家的领袖人物是谁,人民是怎么样生的,都因为没有文献记载,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但是,在王充的《论衡·吉检篇》中载有一个关于这个王国的神奇的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有一次,索离王国的国王外出巡视,归来后发现他的一个侍女怀了孕,国王疑其不贞,要将她杀死。这个侍女却辩解说:“我没有不贞之事,只因为曾有像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仙气从天而降,落到我身上,不久以后,我就怀了孕。这并不是我的过错呀?”国王听了,半信半疑,于是暂且将侍女囚禁起来。后来,这个侍女生了一个男孩。国王认为这是一个下贱的野种,不能留下,便命人将这孩子丢弃到猪圈里,想让猪把他咬死。但是,猪并不咬他,而且怕他冷,还用口气嘘他,这孩子在猪圈里活得好好的。国王得知,觉得很奇怪,又命人将这孩子丢弃到马栏里,想让马踩死他,不料马竟然不踩他,并且和猪一样,怕他冷,也用口气嘘他。国王大惊,认为这孩子很可能是天神下凡了,怕处死他会激怒天神,带来灾祸,只好将这孩子留了下来。于是,国王让这孩子的母亲把孩子抱回去抚养,母亲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作东明。
  东明渐渐长大了,出落成一个仪表堂堂的小伙子。这小伙子很聪明,也很勤奋,不论什么事都做得利利索索。国王见他长大了,就命他带领奴隶们一起去放牧马群,这显然给了东明一个练习骑射的好机会。每天,东明和伙伴们将马群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马群自己觅食,然后,东明就领着大家练习射箭。马上射、步下射、射固定目标、射移动“靶子”,不论寒暑,不避风雨,坚持不懈。他们还经常进行比赛,折一根柳木棍,插在几十步远的地方,大家轮流用弓箭瞄准射击,比赛结果。东明总是射的最准。到后来,东明的箭法已是百发百中了,天上飞鸟掠过,东明抬手一箭,往往是弦响鸟落。东明不但箭法高超,人品也很好,尊老爱幼,急危救难。很快,东明就以精明的箭法和豪爽的义气闻名于索离王国,并将一批人团结到了自己的周围。当时,国王昏庸残暴,民不聊生。于是,东明和亲信密议,准备积蓄力量,伺机夺取权力。不幸,消息走露,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见势不妙,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密令武士们把东明杀掉。哪知这些武士早就对残暴的国王心怀不满,开从心底里拥护东明,于是他们在国王面前假意应承,出了王宫,立即飞奔到东明处报信。东明得报,马上将自己的亲信招集起来商议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现在还无力同国王抗衡,应该逃走才是上策。但是到哪里去呢?东明说:“我们到南方的夫余地方去吧,夫余在掩派水(松花江的古称)南,那里的居民也是岁貊人,语言习俗都和我们差不多,而且,那里还没有统一起来,各部落自有酋长,我们去了说不定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大家赞成这个意见,于是上马南奔。国王得知东明跑了,急派骑兵追杀。东明等向南奔出不远,遇到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这条河就是掩派水。河水又深又宽,绝无徒涉的可能,而岸边又无船只。这时,追兵已遥遥在望,情况万分危急,怎么办?大家都焦急地望着东明。只见东明不慌不忙地张弓搭箭,向水中发了一箭,这是一枝具有神力的箭,它一进入水中,水中的鱼鳖便纷纷浮上水面,迅速搭成一座鱼鳖桥。东明见状,急忙率领大家从这座鱼鳖桥上安全渡过对岸。等到追兵到时,鱼鳖散去,只能望水兴叹了。
  东明过河后,到了夫余地区。当地各部落的酋长和人民对东明的勇武和仁爱早有耳闻,听说东明在神灵的帮助下来到夫余,上上下下一致认为东明是天神派来的代表,于是就拥戴东明为夫余王。东明任夫余王以后,一步步地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制度,夫余国逐渐强大起来。关于夫余建国的具体时间不详,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或战国末年,它的疆土中心在松辽平原,也包括掩派水以北的嫩江平原一带。
  如果说东明逃出的索离国的社会状况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东明南逃后所建立的夫余王国的情况则是清楚的。这是管辖到黑龙江地区的第一个较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对一般人民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死后还要屠杀大批奴隶为其殉葬。但是,由于夫余王国从氏族时代走出时间还不太久,故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氏族社会的遗风。由贵族会商决定国家大事,对王权是一个约束。如果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则归咎于国王失德,贵,族们可以协议罢免,甚至杀掉国王。夫余王国建立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以畜为官名,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等官职。诸“加”各管辖一方,相当于诸侯,在自己统治范围内有绝对的权威,所属人民都是他的奴仆。夫余国也有一套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其礼仪与中原地区大体一致。夫余国的法律相当严酷,杀人者不但自身要被处死刑,家属还要沦为奴隶。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者,男女都要被处以死刑。偷盗者要偿还相当于他所盗财物的十二倍财物。重刑犯罪者先囚人监狱,直到腊月举行祭天大会时再作出决断。夫余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平时,家家都备有弓箭、刀矛等兵器,遇有战事,诸“加”各统率属民战斗,奴隶;们送粮以供军需。出征前,一定要杀牛观蹄以卜凶吉,蹄散为凶,合拢为吉。但夫余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不大对外扩张,所进行的战争多为自卫。在经济方面,夫余的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发达,种植五谷,饲养牛、马、猪、狗等,他们养的马还以品种优良而闻名四方。夫余已有了制革、纺织、金银器制做、兵器制造、冷藏、制陶与建筑等行业。夫余人还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史书记载,夫余国道路上的行人,不论白天黑夜,歌声不绝。
  夫余很早就同中原地区有了往来。汉代,夫余臣属汉朝,归玄菟郡节制。其王所用印玺即由汉廷颁发。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夫余王曾亲到长安朝见顺帝,汉廷还安排了“黄门鼓吹”、“角抵戏”等文体节目隆重接待。三国时,夫余隶属曹魏。西晋时,夫余归护东夷校尉节制和保护。夫余对中原朝廷,还是恪守藩礼的。
  由于国土资源丰富,生活安定日久,武备不修,因而在四世纪以后,夫余在鲜卑、勿吉和高句丽的打击下,逐渐衰落下去,于公兀494年被勿吉灭亡。夫余王南去向高句丽投降。
  夫余国是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夫余国被灭亡以后;其民族逐渐被勿吉及西部的鲜卑和南部高句丽融合,至今东北的大地上已找不到夫余人的痕迹了。

参考资料:松嫩平原神秘王国:东明建立夫余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