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第六中学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从化区第六中学创办于1996年,创办之初就被定为从化区重点中学,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六中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育之至和,学之长能”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弘扬“艰苦奋斗,追求优异”的六中人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朝着建设广州地区名校的目标阔步前进。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跨越,2011年跨入了广州地区36间示范性高中行列。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其中初18个班,高中40个班,学生共3016人。教职工212人,现有专任教师190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有研究生学历的38人,70%的专任教师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校园面积172亩,建筑面积53456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从化区文明单位、广州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
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始终占据我区龙头,高中教育质量年年创新高。从2008年到2010年,高考本科率和专A率以近10%速度增加,从2008年的本科上线率36%升到了2010年的54.8%,2011年达到了55%以上,今年高考再创佳绩,上本科以上416人,上线率60%,专A上线率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9.3%。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德美综育”特色,特色课程建设被广州市首批认定,并在去年被我市评为特色学校示范校。学校合唱队成为特色办学的金字招牌,连续四年获得广州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去年7月获中国第五届童声合唱节金奖,今年7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合唱节比赛并获得铜奖。今年36位艺术特长生参加高考有12人考上重点, 30人上本科线。
学校坚持走“品牌+特色”内涵发展之路,主要通过抓好“五项工程”实现内涵发展。一是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培育办学特色。以校史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德育文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从化六中教育”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加强“德美综育”特色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二是实施“制度创新”工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遵循现代学校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宗旨,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三是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重点,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四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以精品意识创优质教学,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五是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从文化视角加强校园建设,以“乡土文化风格与现代文化品味”的完美融合为核心打造校园建设精品,使学校环境设施、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彰显校园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校地理环境优越,北枕流溪,斜倚风云岭,对望文峰塔,校园开阔,环境优美,书香馥郁,以“乡土文化风格与现代文化品味”的完美融合为核心打造文化精品,点缀建筑、道路、花草、树木,以长能路为主轴,形成一条由旧校区和新校区共同组成、从传统到现代的中心线,合理划分教学、生活、运动等功能区,分别形成横轴上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使学校环境设施、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建成布局合理、文化底蕴深厚、彰显校园精神的文化环境。
校内拥有绿草如茵的标准足球场与4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现代化的体育馆。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宿舍楼(配备独立卫生间、冲凉房、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可供3000名学生住宿)。学校餐厅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就餐。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拥有音乐、美术、体育、心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探究性学习等专业的专用场室,教学设施先进。
校园内绿树婆娑,鲜花争妍,沉淀从化文化的浮雕、丰富多彩的宣传走廊、五彩斑斓的走廊挂画等显性建设,无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优美怡人、有利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师德建设,激励队伍
每学期举行师德建设专场会,教育教师履行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利用教师大会、升旗集会和重要节日,大力表彰师德高尚、业务突出、成绩显著的优秀老师,增强教师的荣誉感,树立学习典型。
★强化管理,规范队伍
学校注意落实教学常规,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做到“四定”、“五备”,认真抓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公开课活动,整合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重视建立反馈制度,每学期均组织评教议教问卷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促使每一位教师把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校本培训,优化队伍
学校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坚持把教师例会、备课组会、教研组会、年级组会和班主任会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通过经验交流、理论学习、聆听专家报告、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倾力打造“青蓝工程”。实施“导师制”,让学科带头人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充分利用备课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让师徒互相听课、评课;每学期举办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力促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
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学校已打造出一支结构较为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