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师的战史

如题所述

1933年3月:
3月17日:
专职保护希特勒的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正式成立,“塞普”迪特里希从党卫军各组织中精心挑选了120人,全都是党卫队理想的模范:25岁,身高1.8米,无犯罪记录。普鲁士州警察组织负责为柏林总部卫队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
3月17日:
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在Freisenstrasse的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兵营举行首次校阅。
1933年4月:
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迁往柏林的Lichterfelde 兵营,名称也改为柏林党卫队特遣队。首批12名成员在威廉·蒙克的带领下到达柏林,开始负责守卫帝国总理府。
4月8日:
在柏林体育馆冲锋队举行的一次集会上,柏林党卫队特遣队作为希特勒的护卫队首次公开亮相。
1933年5月:
措森党卫队特遣队成立,其下辖3个连队,负责向柏林党卫队特遣队训练并输送合格的护卫人员。
1933年7月:
柏林党卫队特遣队更名为于特博格党卫队特遣队。一支由特奥多尔·“特迪”·维希率领的护卫分队首次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避暑山庄担负警卫工作。
1933年9月:
于特博格党卫队特遣队和措森党卫队特遣队合并。
1933年10月:
10月9日:
在啤酒馆政变10年纪念日,措森和于特博格党卫队特遣队更名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不久后又在部队名称中嵌入了党卫队称号),并第一次配发了领章。同日,835名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新成员在慕尼黑弗尔德赫哈勒墙(Feldherrnhalle)前宣誓效忠。此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全权负责守卫帝国总理府、柏林的3个机场、各政府部门(包括党卫队总部)和希姆莱的私人住所。
1934年7月:
6月30日:
“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参加了对冲锋队进行血腥清洗的“长刀之夜”。当时,希特勒和迪特里希在6名护卫的陪同下赶往巴登维斯去逮捕罗姆和冲锋队的其他高级领导人。在柏林,警卫旗队逮捕了更多的人,即包括冲锋队的要员,也有纳粹党早就想除掉的一些反对者。3位冲锋队高级领导人被8名警卫旗队的士官处决,后来的达豪集中营司令特奥多尔 ·艾克和他的手下(未来的“骷髅”师军官)处决了罗姆。
1934年10月-12月:
警卫旗队转为摩托化部队。.
1936年3月:
3月1日:警卫旗队参加了重占莱茵兰的行动。
1936年2月:
警卫旗队派出其精英参加1936年的冬季奥运会。
1938年:
警卫旗队作为第14军的一部分参与了占领奥地利的行动。
4月:
警卫旗队驻防维也纳。
年末:
警卫旗队又参加了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
1939年4月:
4月30日:
希特勒开放柏林蒂尔加腾区7公里长的主干道来举办庆祝他50岁生日的官方庆典,警卫旗队负责沿街的警卫工作。
1939年9月:
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
9月25日:
作为南方集团军群旗下的一支部队,警卫旗队在罗兹、华沙和莫德林地区经历了首次实战。希特勒和希姆莱在古左夫视察了警卫旗队的特遣队。
9月27日:
守卫华沙的波军投降。
9月30日:
警卫旗队护卫营获得一面特殊的军旗。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共伤亡400人。.
1939年10月:
驻防捷克斯洛伐克。
10月10日:
波兰投降。
1939年12月:
12月23日:
希特勒亲自出席了警卫旗队在德国巴登 埃尔姆斯(Bad Elms )举办的圣诞庆祝宴会,并向部队的每位成员赠送了香烟、蛋糕和一瓶葡萄酒。
1940年3月:
希特勒批准警卫旗队组建一支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营。当月德国官方首次开始使用“武装党卫队”(Waffen-SS )这一术语。
1940年5月:
5月10日:
黄色方案-德国对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入侵行动开始。警卫旗队在党卫队第1装甲师麾下参加了此次战役。
5月13日:
警卫旗队抓获4000名战俘。
5月14日:
进抵荷兰海牙。
5月20日:
攻入法国。
5月25日:
在约阿希姆·派普指挥的部队强渡阿运河成功。
5月26日:
警卫旗队无视希特勒停止前进的命令继续向英法联军防线的纵深挺进。
5月28日:
在敦克尔克附近的沃尔姆豪特(Wormhout ),警卫旗队的威廉·蒙克命令其手下集体屠杀了65名(80?)英第48步兵师战俘。时任党卫队第1装甲师师长的迪特里希与此次屠杀事件并无牵连,因为当时他正因坐车遭到英军格洛斯特郡步兵团部队的攻击而在一条壕沟里躲了一整天。
1940年6月:
6月14日:
巴黎沦陷。
6月22日:
法国停战。
6月24日:
法国有条件投降。
1940年7月:
7月19日:
乔治 克普勒、保罗 豪塞尔和“塞普”·迪特里希在柏林国会大厦举行的胜利庆典上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希姆莱向当时驻扎在德国梅斯的警卫旗队颁发写有希特勒名字的军旗。
1940年8月:
警卫旗队升级为旅,并积极进行两栖训练,为拟议中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作准备。
8月15日:
希姆莱下令所有的SSTV组织加入到武装党卫军中。
1940年9月:
9月7日:
在梅斯的阿尔文斯勒本要塞举行的一个庆祝仪式上,希姆莱向警卫旗队授予经过修改的新军旗。
1941年2月:
警卫旗队从梅斯调动至保加利亚。
1941年3月:
警卫旗队调往罗马尼亚的腾斯法(Temesvar),与大德意志师和“赫尔曼·格林”旅汇合。
1941年4月:
4月6日:
警卫旗队参加了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
4月7日:
占领克瑞瓦山口(Kriva Pass)和斯科皮耶(Skopije)。
4月10日:
与意大利部队汇合;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攻击。
4月11日:
从奥新军团手中夺取了克里迪山口(Klidi pass)。
4月13日:
占领科尼苏拉山口(Klidi pass)。
4月15日:
占领卡斯特里亚(Kastoria)。
4月16日:
接受了希腊16个师投降。
4月21日:
夺取莫索万山口(Mesovan pass)
4月25日:
英军已被压缩到希腊克拉马塔(Kalamata)的一小块滩头阵地。
4月27日:
占领皮尔古斯(Pirgus)。
4月28日:
希腊的英军投降。
1941年5月:
5月8日:
警卫旗队在雅典举行了胜利游行后,被调往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6月:
警卫旗队此时的总兵力为10796人,平均年龄19岁。
6月22日:
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
1941年7月:
7月1日:
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下属部队,警卫旗队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负责掩护第聂伯河右岸。
1941年8月:
8月20日:
占领切更(Chergon)。
October 1941:
警卫旗队占领塔甘罗格后发现了6具党卫队士兵的尸体,他们是先前被俘后遭苏联内务部警察处决的。作为报复,迪特里希下令对投降的苏军士兵进行3天的大屠杀。在此次屠杀中,共有4000名苏军士兵惨遭杀害。
1941年11月:
11月17日-26日:
攻占罗斯托夫后又不得不放弃它。此战警卫旗队共俘获10000名苏军战俘,缴获159门大炮,56辆坦克和2辆装甲列车。
1941年12月:
参加顿涅茨防御战。
12月26日:
第3装甲军司令官埃贝哈德·冯·马肯森上将在给希姆莱的信中写到:
每支部队都想与警卫旗队并肩作战,他们训练有素,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战斗热情,临危不惧,……….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
1942年1月-2月:
继续在顿涅茨地区进行防御。
1942年6月:
正在缪斯河地区作战的警卫旗队被召回法国,驻扎于巴黎附近。
在接下来举行的穿越巴黎胜利阅兵式上,警卫旗队接受了龙德斯泰特元帅的检阅。
1942年7月:
警卫旗队进行了修整和补充,并升格为装甲掷弹师。
7月15日:
重新命名为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师。
1942年8月-9月:
在巴黎西面的Evreux 区修整。虎式坦克装备师属装甲团。由于人力短缺,德国普通公民被允许加入。
1942年10月:
在维希法国作占领军,并在诺曼底驻扎了一段时间。
10月22日:
师重新命名为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师(以下简称LSSAH师)。
1942年11月:
LSSAH师在维希法国作占领军。
1942年12月:
全师兵力为:军官678人,士官及士兵20166人。12月21日-30日:
LSSAH师部分成员作为基础骨干调往正在组建中的党卫队第9“霍亨斯道芬”装甲师。
1943年1月:
LSSAH 师被迅速调往乌克兰以阻挡苏军的冬季攻势。
1943年2月:
在顿涅茨和第聂伯河之间鏖战。
2月15日:
保罗·豪塞尔决定从哈尔科夫撤退,这一举动激怒了希特勒。
1943年3月:
3月18日:
由LSSAH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的党卫队装甲军重新夺回了别尔哥罗德(Belgorod)。
在顿涅茨和第聂伯河之间苏德双方再次爆发激战。
3月14日:
党卫队装甲军夺回哈尔科夫并取得了辉煌德胜利。战后,苏联官方宣称LSSAH师将700名苏军伤员杀死在哈尔科夫市医院的病床上。
3月21日:
希特勒为迪特里希的骑士十字勋章加上了双剑饰。希特勒还告诉迪特里希他打算抽调LSSAH师的军官(包括团和连级军官)去组成组建中的党卫队第1装甲军和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基本骨干。
在哈尔科夫战役中LSSAH伤亡了4500人,占了全师战斗人员的44%。
1943年4月:
全师转入修整和补充,接收了来自空军的2500名补充人员;而师长迪特里希也开始对颠沛流离的战斗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意。
1943年5月:
一些LSSAH师的部队有幸获准回家休假。
1943年6月:
迪特里希卸任,师长一职由“特迪”维希接任。
1943年7月:
LSSAH师在党卫队第2装甲集团军麾下参加了“卫城行动”。
7月5日:
“卫城行动”开始。战役的第一天LSSAH师就有97人阵亡,522人受伤。
7月6日:
LSSAH师向苏军防线突入了20公里。7月13日:希特勒下令终止“卫城行动”。在整个战役中LSSAH师损失了30%的战斗人员,共有474人阵亡,2753人受伤。
7月25日:
意大利政府逮捕了墨索里尼。希特勒立即下令党卫队第2装甲军麾下的LSSAH师赶往意大利。为争取时间,LSSAH师决定轻装前进,将所属的坦克等重型装备交给了“帝国”师和“骷髅”师。
1943年8月:
LSSAH师占领米兰并接收了新的装甲车辆。
LSSAH师在北意大利的波河谷负责解除意军的武装。未经证实的资料指出,LSSAH师还参与了将犹太人集中到Maggiore 湖周围地区的行动。
1943年9月:
9月19日:
LSSAH师收到情报说意大利“叛军”抓了2名党卫队军官并计划攻击LSSAH师。据此,约阿希姆·派普下令用150毫米榴弹炮轰击怀疑是“叛军”据点的波维斯镇(Boves ),结果炸死了34名平民。(1968年,意大利政府就此控告派普犯有战争罪,但法庭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定罪。)
LSSAH师调往巴尔干。
1943年10月:
巴尔干:
10月22日:
部队重新命名为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师,其所属的一个突击炮营和卫生连调配给了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
1943年11月:
LSSAH师再次回到苏联作战
1943年12月:
LSSAH师在苏联Zhomotir 与苏军交战,此时其兵力为19867人和160辆坦克。
1944年1月:
LSSAH师在苏联连番恶战。
1944年2月:
2月28日:
经历连番恶战后的LSSAH师损失惨重,只剩下3辆坦克和4辆自行火炮可用了。
1944年3月:
当月LSSAH师在坎蒙累茨-波多里斯克地区作战并被苏军包围,后经“霍亨斯道芬”师和“弗伦德斯堡”师奋力 营救才脱险。
3月15日:
LSSAH师虽然突围成功,但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全师只剩下不到1250人。
1944年4月-5月:
4月18日:
LSSAH师的残余部队离开苏联前往法国和比利时西北部进行修整补充。
4月25日:
LSSAH师驻扎在比利时的Turnhout ,同时接收了超过2000名来自党卫队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新兵。
45月3日:
希特勒命令为LSSAH师配齐所有装备。在这些装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工厂运来的。
1944年6月:
当月,经过修整补充后的LSSAH师拥有19691或21386名官兵(可以确定是军官有208人,士官2234人),45门自行火炮,50辆Panzer IV型坦克,38辆豹式坦克和29辆虎式坦克。
6月1日:
比利时地下抵抗组织“白色军团”向盟军通报了LSSAH师的装甲车辆数量和部署情况。
6月6日: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此时LSSAH师正驻扎在比利时的Enghen 。几天后,LSSAH师就随党卫队第1装甲军对盟军登陆部队发起反击。
6月9日:
LSSAH师开始向诺曼底开进。
6月12日:
LSSAH师奉命赶往卡昂并与附近的党卫队第12装甲师汇合;为争取时间,全师被分成了几部分,分批开赴前线。
6月17日:
全师仍在行军途中,师属高炮营被留在了比利时。
6月23日:
师部已赶到卡昂以南20公里处。
6月28日:
第1装甲掷弹团到达卡昂。
1944年7月:
7月6日:
全师到达指定地域。
7月6日-9日:
LSSAH师击退了盟军代号“克南伍德行动”德进攻。
7月11日:
LSSAH师接管了卡昂的部分地区。
7月18日-21日:
击退了盟军代号“古德伍德行动”德进攻。重创了英第7和第11装甲师。
7月20日:
德军少数军官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
7月25日:
LSSAH师负责防守卡昂-法莱斯公路,并顶住了盟军的连番进攻。
7月28日:
LSSAH师还拥有33辆豹式坦克,30辆Panzer IV型坦克和22门自行火炮。
1944年8月:
8月1日:
全师官兵仍有20395人。
8月5日:
第89步兵师接管其防线。
8月6日:
经过Avranches。
8月7日:
LSSAH师的进攻被盟军代号“台风日”的大规模空袭所击退。
8月10日:
在 St. Barthelemy 转入防御。
8月13日:
转移至Argentan 。
8月14日:
党卫队第1装甲军军长迪特里希再次请求撤退,但遭到拒绝;德军第7集团军陷入了“法莱斯口袋”中。
8月21日-24日:
LSSAH师冲出了“法莱斯口袋”并撤退至塞纳河对岸。
8月29日:
LSSAH师被打散。
1944年9月:
9月1日:
LSSAH师已损失了全部坦克及火炮。
9月3日:
在菲利普维尔与盟军发生小规模交战。
9月4日:
LSSAH师被召回德国进行修整和补充。
1944年10月:
10月15日:
在德国Onsabrück 修整,补充了3500人和一些新装备。
1944年11月:
11月9日-18日:
全师紧急赶往遭盟军飞机地毯式轰炸的科隆市,并在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的指挥下参与营救市民的工作。
1944年12月:
经过修整补充后,全师拥有官兵22000人,坦克84辆,自行火炮20门。
12月14日:
LSSAH师奉命参加阿登反击战,全师被分成4个战斗群:
汉森战斗群(Kampfgruppe Hansen)
桑迪格战斗群(Kampfgruppe Sandig )
克尼特尔战斗群(快速集群)(Kampfgruppe Knittel) (Schnelle Gruppe)
派普战斗群(Kampfgruppe Peiper) -进攻的前锋,实力最强的战斗群。
12月16日:
进攻开始。在德军一侧,许多进攻部队被泥泞的道路所迟滞。
12月17日:
在与糟糕的道路奋战了一天后,桑迪格战斗群总算越过了德军的防线开始向美军进攻。而派普的战斗群则在当天枪杀了84名美军战俘。
12月18日:
克尼特尔战斗群进抵La Gleize。
12月19日-20日:
在夺取斯塔维洛特的战斗中,LSSAH师屠杀了130名比利时平民(其中包括47名妇女,23名儿童,甚至还有9个月大的婴儿和60岁的老人),原因是那里的平民为美军士兵提供掩护。(1948年,此次大屠杀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海因茨·戈尔茨被比利时政府判处了15年有期徒刑)。
12月25日:
派普战斗群的残部撤回德军进攻前的防线。
12月27日:
LSSAH师将其在Amblève防区交给第18和第62国民掷弹师,赶往Lutrebois地区以支援在巴斯托涅附近第5装甲集团军。
1945年1月:
1月12日:
全师撤回德国科隆进行修整。
1945年2月:
2月15日:
党卫队旅队长 奥托·库姆成为LSSAH师的师长。LSSAH师开赴匈牙利参加即将开始的“春醒”行动,此时全师还拥有25辆豹式坦克和21辆Panzer IV型坦克。
2月25日:
在匈牙利格兰地区的战斗中LSSAH师遭受了重大损失,坦克数量锐减为豹式坦克11辆,Panzer IV型坦克12辆。
2月26日:
参加代号“平湖”的进攻行动,以阻止苏军进入奥地利。
1945年3月:
3月5日:
“平湖”进攻行动开始。
3月13日:
进攻失败。
3月14日:
希特勒获悉“平湖”进攻行动失败后大为震怒,命令LSSAH师、“帝国”师、“骷髅”师和“霍亨斯道芬”师将他们的荣誉袖标从制服上取下。时任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官的迪特里希拒绝执行此项命令。
3月16日:
LSSAH师作为后卫掩护整个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撤退。
1945年4月:
全师只剩下不到1700人和16辆坦克。
4月12日:
损失了所有坦克的LSSAH师第2装甲营被改为步兵部队。
4月13日:
苏军占领维也纳。LSSAH师撤往奥地利的Mariazell 地区。
1945年5月:
5月8日:
LSSAH师根据德军司令部最后的命令,在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前往美军的防线向其投降。许多部队的官兵烧掉身上的制服并尽量向西走,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