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读书笔记,速度啊!!!!1

如题所述

    浅谈食品安全和“无、绿、有” ——有关食品安全的读书笔记浙江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章强华 据我的调查,当前在食品安全工作上,有二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认识和概念模糊,因此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不清晰;二是标准意识淡薄,无标生产和无标管理现象普遍,这影响了食品安全工作更深入的发展。

浙江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起步不算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就立题研究并推广应用,仅1984-1986年就在杭州、金华、台州、温州等地推广应用了2500公顷以上,向社会提供了无公害蔬菜14万吨,在杭州龙翔桥等蔬菜市场还开设了“无公害蔬菜专柜”。不过那时“无公害”的涵义仅仅局限于控制蔬菜中农药残留,工作内容大致是以采用抗病品种、改善农业栽培措施、建立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规范科学用药等行之有效的综防技术,使蔬菜病虫害的危害得到基本控制,减少了农民的盲目用药,从而降低了蔬菜中农药的残留,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省在全国也率先在水稻上开展了这方面工作,从1985年开始,我们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在平湖、桐乡、嵊州、萧山等地有计划的实施了以举办“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形式,以帮助农民掌握“生态系统分析”技术和提高自我决策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主要目的的《FAO亚太地区水稻IPM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出无公害大米1万多吨。这一项目至今已坚持实施了15年,在项目实施区已多年解决了稻米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浙江省又是我国第一个把“有机食品”的概念正式应用于生产实际的省,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开发出了有机茶叶,并出口到欧洲获得成功。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应对加入WTO后冲破技术壁垒的迫切需要,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白皮书》,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农业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大力倡导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重视食品安全有关法规、政策、标准的制定,重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最近省委又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省农业厅也编制了《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2001-2005)》,各级政府都把抓无公害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或为民办实事之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都相继建立,省级和市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也已建立或正在筹建,制定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把浙江的无公害农业大大的推进了一步,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给浙江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食品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行政法规、监督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农技推广、物资供应、宣传普及和道德教育等众多方面。要求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增加投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对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测能力,提高技术到位率。食品安全要靠综合治理的方法来解决,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可以看到在工作上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我所见的不足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概念模糊,思路和工作路线不清晰;二是标准的概念淡薄,无标生产,无标管理。我问过一些搞有机的同志,却不知道有机标准,对有机的理解也不准确,问过一些搞无公害的,相当一部分人不熟悉无公害的有关标准,我们订了很多标准(我省已经制定了1000多条地方标准和规范) ,但“订管订,做管做”。这二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这项工作的“上层次”。 2001年11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非常明确的把当前安全食品工作的目标定位在“无、绿、有”三个概念和层面上。中央为什么这样提呢?因为迄今为止,在安全食品的诸多提法中,只有这三类是“有明确概念界定、有国家和行业标准、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办法”。其它的提法都属既无明确概念和界定,又无标准和相应的管理部门的“三无”概念。国家的“无公害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已成为国家的技术法规而确定下来。目前千万不能再提出什么新的概念了,再提就“添了乱”,别把大家搞糊涂了。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某地开发成功“无公害绿色生态甲鱼”,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该甲鱼为何物。由于概念模糊,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不清,标准意识淡薄,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不有,绿不绿,无不无”,有的有机产品一经检测,连起码的无公害标准也没有达到。

一、此“食品安全”非彼“食品安全” 在参加几次有关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研讨会以及阅读有关文章时,常遇到对食品安全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原来还有一种“食品安全”的概念,即“食品供应安全”(Food Security)。这是联合国召开的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FAO对Food Security的权威解释是:“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买得起所需的食品。”WHO的注解是:“保证人人能够摄入足够的食物,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我国不少学者把Food Security翻释成粮食安全,就容易把它与食品安全(Food Safety)相区别。 人类生存离不开食品,食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在中国,占世界9%的耕地,要养活占世界23%的人,这是中国的伟大贡献,联合国2001年统计,全世界还有8.15亿人在受饥饿。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后,中国认真覆行了大会所作的各项承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如:(1)稳定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84年实行土地承包15年不变,1993年又延长30年,1998年提出家庭承包经营必须长期稳定;(2)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保护基本农田,2000年财政支农达1400多亿元);(3)依靠科技,提高产量(如生物技术的应用,兴修水利等);(4)改善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市场稳定。1997-2000年粮食进口3420万吨,出口3756万吨,1997-2000年安排了170亿元建粮仓资金,使仓储能力达到300亿公斤;(5)提高国民收入,增强国民获得粮食的能力;(6)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等等。 我们说的“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概念就不同了,Food Safety是指:“确保食品消费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这不良影响包括两方面:(1)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品质是否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有无毒副作用;(2)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包括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如辐射)许多方面。食品安全又叫食品质量安全(Food Quality Safety),食品的安全性属于食品的内在质量。最近国家出台的安全食品市场准入的标识“QS”就是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意思。食品生产过程中环境因子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就是环境(水)污染而引起食物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典型事例。我们遇到的食品中铅、镉超标,也多半是环境污染引起的。有人做过调查,茶园离公路越近,茶叶中的铅残留越高,这是由于汽车含铅尾气排放污染空气所引起的。环境中的多氯联苯(PCB、PCT)都通过食物键的生物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黄曲霉素的污染也跟环境有关。生产过程中食品的污染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蔬菜中农药的污染,水果中农药和激素的污染,畜禽产品中激素和抗生素的污染,水产品中的药物、抗生素、甲醛等化学品以及重金属的污染。甲胺磷污染的“毒菜”事件经常出现于报端,所以省政府下决心,从2002年7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所有作物上全面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以及限制使用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许多人重视这种容易引起急性中毒的农药污染,而往往忽视在生产过程中其他化学物质、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如: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污染问题,据杭州、金华、宁波的调查,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超标的比例是相当高的;重金属的问题还未引进普遍注意,但从检测的情况看,在一些城郊或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乡镇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都较为严重;在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生产中,较为突出的食品污染事例,要数肾上腺素类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的使用,即“瘦肉精”的污染。“瘦肉精”作为饲料添加剂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为美国人发现的,他们发现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瘦肉精”可提高瘦肉率10%以上,就被应用于畜牧养殖。

追问

有少点的吗?学校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