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提高背诵效率

如题所述

你好
1、激发背诵兴趣和动机,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激发求知欲。一节成功的课应该是讲述的内容清楚明了,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以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语言或动作、表情等手段媒介造成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思考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效果当然是好的。
(2)树立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差生”短时记忆能力与程度好的学生差距并不大,而长时记忆与程度好的学生相去甚远。在每次的考试中他们都落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力感”。这样的学生,要注意给他们信心,注意给他们提供表现的环境和机遇。此外,适当运用表扬,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信心。
(3)趣味背诵。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我们可以举办各种朗诵比赛和表演,采取咏背、对背、领背、轮背等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和竞争意识。

(4)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背诵时要结合语言、音乐、绘画、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手段,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体验和领悟,达到“品诵于心”。①听录音背诵法。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边听边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达到“以美育美”的效果。③图示背诵,图文结合。部分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可用图示法,引导学生用文中语言叙述图画的内容,然后看图背诵,记忆快,印象深。

2、深入课堂实践,探索有效的背诵方法
(1)理解记忆。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2)熟读成诵。①反复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一段文字前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要反复朗读,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②熟读成诵。不少人背书,只是机械地将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只重“读”,不重“熟”,只重“背”,不重“诵”。这样识记,效率往往不高。熟读,不但要求读到熟练的程度,而且要求熟悉背诵材料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背诵材料达到如数家珍的程度。③快速诵读。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①合理板书。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为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必须对背诵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设计板书。②图表背诵。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