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叶片出现很多圆形水浸状褪绿斑,请问是什么病?

如题所述

主要危害温室栽培的黄瓜叶片。病斑起初深绿色,圆形,直径10~30 mm,后变为褐色。疾病与健康的过渡不明显,部分病斑有黄晕。湿度高时,病斑表面出现暗褐色的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是一张温室黄瓜叶枯病综合防治的照片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病渣在田间越冬。当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雨水通过气流溅回宿主植物。当分生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萌发时,它们从气孔侵入并进行初次感染。经过2-3天的潜伏期,病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感染。病原菌在25~28℃的适宜温度下发育,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雨季和高温季节。湿度是诱发这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高,容易生病。

温室黄瓜叶枯病在4月20日左右开始发生,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集成控制技术消除病原体来源实行轮换2年以上;收获后,将患病遗体移走,焚烧或深埋;及时深翻,消除原发感染;为了消除再次感染的来源,可以及时清除田间生长过程中发现的病叶,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壮苗采用密刺系列黄瓜品种培育,叶龄指数为5~6片真叶,株高15~18厘米,苗龄50天,叶片浓绿,枝叶茂密,种植无病健康植株。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是黄瓜生长发育的基础。为了给黄瓜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养分,保护区应种植20×100cm的植物。种植前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作为基肥。种植前,应开沟50厘米,沟间距100厘米,沟内施有机肥40厘米,有机肥上施磷酸二铵。

只有改善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适时叶面追肥才能有效防治黄瓜圆叶枯病。缓苗后,每7天在黄瓜叶片上喷施300倍磷酸二氢钾,使黄瓜各器官充分吸收营养,保证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使黄瓜叶片变厚变绿,抑制病原菌入侵;也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4000倍多效性好的溶液或7000倍含1.4%硝酸钠络合物的溶液,提高植物抗病性,有效控制圆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巧用地面追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以2: 1的比例吸收有机肥和无机肥,二者缺一不可。根瓜收获后,每10天浇水一次,每次20公斤尿素或硫酸铵水。黄瓜长到30-35片叶时去皮,去皮时每亩施腐熟大豆20公斤,保证了各种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增强了黄瓜的抗病能力,增加了黄瓜产量。

适时灌溉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也是黄瓜生长发育的基础。由于缺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果实变形,直接影响产量和产值。种植前应先浇足底水,根瓜收获后应开沟浇少量水,做到“晴天浇、阴天浇、上午浇、下午浇”。水渗下来后,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黄瓜植株长满货架后,开一条大水沟灌溉,沟内土壤在植株根际附近进行培育,每五天进行一次,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拔苗后,彻底清除病残,焚烧或深埋。在严重的情况下,轮作可以进行三年以上。温室栽培早春,少浇水多中耕可以提高温室温度。早晚通风可以降低空气湿度,缩短凝结时间。选择无病种子和消毒种子:从无病植物中留种,播种前用新的高脂膜拌种,可以保暖、保湿、吸收膨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避免地下害虫,隔离病毒感染。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必须及时喷洒针对性强的化学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8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该病主要侵染叶片,最初在叶片上出现圆形小的水浸状褪绿斑,扩大后为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病斑,且病斑可连和致整叶干枯死亡。
除叶片外,卷须也可染病,先是形成水渍状小点,后折断枯死。大部分病害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功能上,叶片发病部分植株也可系统发生(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有白色黏液,且可为害果实)
第2个回答  2021-05-18
根据描述,判断为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在田间常常容易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混淆。防治方法: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带到田外深埋。2.播前种子处理。该病种子带菌是来年的主要侵染源,病区种植黄瓜一定要种子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3.药剂防治。可选用新植霉素4000倍、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600~800倍、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喷雾。视病情每5~7天喷一次,注意喷药重点是中下部叶片背面,并注意交替用药。
第3个回答  2021-05-18
目前黄瓜叶片上常见的叶斑有两种,一种是多角形,在叶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黑霉,这种叫霜霉病。还有一种病斑是近圆形,在雨水多的时候,往往破裂,这种是炭疽病。
第4个回答  2021-05-18
其实这样的一种病就是一种特殊的黄酮病,非常的可怕,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引起注意,应该经常的去施肥,这样才能达到非常好的缓解的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