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常说学习要养成好习惯,都是指的什么呢?

如题所述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从那些在班里学习好的孩子身上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首先谈三点。

高一班主任直言:培养习惯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有三个好习惯

1.死到最后,不要放过话题的任何细节

细节是魔鬼,这很有道理。当再次遇到一道难题时,很多同学觉得听了老师的讲解就明白了,这道题刚刚过去。这种“理解”是有水分的。有些问题是你以为自己懂了,但一旦做了题,你发现自己不懂。

成绩好的孩子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足够细心,把一个话题挖到底。他们几乎明白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理解手头的问题,然后自己计算推导,确认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2.假期先写作业,知道如何拖延满足感

问一个问题,你家孩子寒假怎么对待寒假作业?是先做完寒假作业再去玩,还是先玩够了,最后几天补寒假作业?

这涉及到一种“延迟满足”的习惯。学习好的孩子往往更有自制力,更懂得拖延满足感。他们会先做困难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把享受放在最后,这是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质之一。

很多在假期结束前临时抱佛脚做作业的孩子,往往会不小心做作业,效果大打折扣。不仅是假期,每天放学后也要养成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

养成这个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3.定期复习旧知识,整理错题

人的记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复习那天学的东西,一个星期基本就忘了。再得就需要再学,浪费时间。

为了抵制遗忘人的记忆的规律,我们需要不断的复习所学的东西,从而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学习好的学生往往有定期回复旧知识的习惯。他们会很快地看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题,花的时间很少,但是可以加深记忆,让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提前预习,这能够让我们知道这一门课当中有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提前让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当中重点要去学什么。
及时的复习,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我们要争取自己的有规律的复习。分阶段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复习。
第2个回答  2021-03-11
是指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要学会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后要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询问,最后还要学会进行复习巩固,制定相应的错题集等。
第3个回答  2021-03-11
读书的时候每个老师都告诉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主动预习新课内容,课中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相关资料,按时按量完成作业,随时保持一颗好奇的学习之心,做到不懂就问等等。
第4个回答  2021-03-11
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老师讲课有不懂的及时问老师,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书本,每天复习当天学过的课程,要想学习好一定要有好习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