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9月7日)

第八章 结构性思维与说

   这里主要介绍演讲中的结构性思维。演讲开始前,会有主持人进行介绍,介绍词往往是这次演讲活动中听众所听到的第一段话,所有好与坏是很重要的。比较好的结构式是:题-重-讲,应用这个结构可以很好帮助主持人组织好材料。“题”代表演讲的题目,即宣布演讲者的准确演讲题目,这个也遵循了结构性思维的结论先行的原则。“重”代表重要性,即说明这次演讲主题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主持人需要通过介绍重要性来引起听众的关注。“讲”代表演讲者,即应该介绍演讲者的特殊资历,尤其是与其演讲主题有关的内容。最后要明确而清楚地说出演讲者的姓名。

   演讲可以按照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来进行,包括序言、主题、内容。序言就是演讲者开场白的部分。序言和主题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内容的结构。

   1、内容排序逻辑。演讲稿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结构中的内在的深层的关系,往往表现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几乎所有演讲者都可以根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物的内在逻辑顺序来展开。时间顺序可以按照“过去、现在、将来”方式展开;空间顺序可以以某个点为立足点,然后由此向外拓展,或者按照东南西北方位来展开;叙事性演讲稿除了按照时间、空间来排序外,还可以按人物认识发展、感情变化等进行讲述。

   2、运用与顺序有关的词说明重点。如果想让听众对你的演讲产生一种结构清晰、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的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演讲过程中明确地表示你有几个重点,你会先讲哪一点,接下来再讲哪一点。

    3、利用标志词句让结构增色。为使听众能够明确地感到演讲层次的存在和脉络的清晰,除了使用与顺序有关的词语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鲜明达的标志性词句来表明层次,体现结构,即利用标志性的词句作用于听众的听觉,使听众感觉到演讲稿结构层次的存在。

   演讲中还有两种横向结构,即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这两种推理也是逻辑学中的重要论证方式,如果应用得当,将会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9月8日)

第八章 结构性思维与说

用于说服的标准结构图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需要说服别人的情况。提到说服,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运用语言技巧。但是有时候往往后面说了,忘了前面,思路不清晰,前言不搭后语,说服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可以借用结构图,把论点和论据用结构图画出来,一目了然,讲起来也更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画说服的结构图呢?

1、收集信息。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先设定了几个分论点,根据这几个分论点去找相关的信息,这是自上而下结构。二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在已经设定的分论点以外的信息,而这些内容也足够支撑最后的结论,所以就可以由这些信息概括总结出新的分论点,这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不过无论哪一种情况,最后都需要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放在不同的分论点下,这样可以使信息条理化。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2、画结构图。画结构图前,要先从大量的信息中抽取关键词,把关键词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用箭头把关键词连接起来,构建结构大纲,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标准图的样子,把关键词填写在标准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的结构图很有说服力,理由与理由之间,理由与结论之间,环环相扣,不可辩驳。需要注意的是,填写关键词的时候要考虑,理由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即需上下对应,只有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词之间,才可以用箭头连接起来,否则理由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结构图是不会具有说服力的。

3、优化结构图,在标准结构图画好之后,你还需要在其形式和美观度上下功夫,以增强结构图的说服力。比如,把重要的内容用颜色涂画,或特殊符号表示出来,在说服的时候进行重点阐述。

说服的其她技巧

1、考虑自身优劣。在说服和谈判的过程中,要对局势进行全盘考虑,只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为了是说服更有力度,可以通过结构图描绘你的方案所带来的美好前景,从而使方案的优势具体化。

2、站在他人立场。如果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服别人,就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说服力大大降低,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你可以引用名人或局外人的观点来佐证,从而增强说服力。

3、运用演绎和归纳结构。就是从一大堆的事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说服对方。

4、心理战术。说服是一个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要得到赞同,除了观点正确之外,还需要掌握微妙的心理战术。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描述,一是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说服和谈判,二是注重自己的修饰仪表,三是反映对方的感受,挖掘对方的敌对心理,让对方有自己人的感觉。

《结构性思维》读书笔记(9月9日)

第九章 结构性思维与读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日常生活和工作,人人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提升读者的知识、思维和素质,那么读者就应当能从阅读中总结出相关的内容,这种总结出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可以分两部分完成,分别是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如何概括内容呢?

一、根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按照不同的方法来概括。

  1、写人和事的文章,可以抓住5w2h(who、what、when、where、why、how和how much),简单说就是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就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

  2、写景和物的文章要抓住“写的什么景、什么物、它有什么特点、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二、概括写作目的的方法。

 1、分析题目概括法。一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利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很多文章的总体结构都是总-分-总,所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3、找关键词概括。因为写作目的是作者的观点,之前提到过很多词,是用来表达观点的,所以也可以从关键词中,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4、找重点句概括。除了关键词,文章中的重点句,往往也可以反映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般文章中总有些重点句通过研读,分析突出表现写作目的的重点语句,也可以概括出写作目的。

5、找过渡句、段概括。有些文章,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写作目的出现的地方。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主要表达的观点,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用一种标准的中心思想,来概括一篇文章,容易造成人的僵化思维,其实概括中心思想并没有错,错的是现在的标准答案来应付考试。

阅读文章以后运用结构性思维去画结构图,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结构思维和说一样,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去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和作者的意图,让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