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调到参公单位,变成参公事业身份,

一个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调到参公单位,变成参公事业身份,而且不是领导,这样觉得好还是不好??求知情人分析哈哈哈,不胜感激...........
说白了,是乡镇的行政编制,到县上的编办的事业登记管理局(参公)......大家建建议呀!!!

  一个是乡镇的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调到县编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是比较好的。虽然是进了参公单位,变成参公事业身份,但其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公务员基本相同的,而且个人进步的机会比在乡镇的时候多。
  县编办的全称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是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统计工作。

  按照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登记管理。下级登记管理机关在上级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
  (三)有稳定的场所;
  (四)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
  (五)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法律、政策规定;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开办资金确认证明;
  (八)住所证明;
  (九)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参公管理。但实行参公管理后,工作人员个人身份不会变,仍然是属于事业编制身份的,一般代表着享受公务员的待遇,编制属于事业编制身份的人员。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但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进入参公管理一般是需要进行考试、考核并办理录用手续的,就所谓是“逢进必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4
行政编是早期的一个称呼,属于一个大的概念。一般来说政府行政部门的公务员和事业编统称为行政编,有别于事业单位的事业编。现在已经很少用这个称呼了。你去一个参公单位,变成了参公身份,我觉应该是挺好的。参公单位普遍存在于党校、党史研究室、环保局、市政局、水产局等部门中,下一步事业编制改革,参公身份估计绝大多数都得改为公务员身份。先恭喜你了。
第2个回答  2012-11-14
行政编制变成事业编制,你说好不好啊。从短期看可能工资稍微高些,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看,从晋升,从待遇上看,行政编制要比事业编制好些。但是,也要看具体的单位,有些事业单位的福利还是很不错的!
第3个回答  2012-11-14
从待遇上,如果乡镇的发展在当地很好,肯定要好于参公。
从前途上,非领导职务的晋升,参公好于乡镇。领导职务晋升则很复杂。同等条件下,乡镇好于参公。
从工作内容上,乡镇比较辛苦
自己选择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14
你所说的行政编制肯定不是公务员编制,应该是行政附属编制。变成参公事业身份更加有利于升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