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和岳飞有多大仇?

如题所述

详细解答

金兀术与岳飞,一位是金朝的开国功臣和权臣,一位是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的将领,在宋金两朝相对的时间里,两人在战场上曾有不少次交手,两人各有胜负。金兀术与岳飞,一个身处金朝,为金军统帅,一个安居宋营,是宋朝倚重的大将,两人之间的仇恨与矛盾,绝不在于私仇。硬要将两人拉在一起,问两人要有多大的仇,才会给别人造成一种针锋相对的情况的话,那只能在于国仇。

岳飞曾经下定决心参军,就是因为在年少之时,曾经亲眼目睹了外族侵略者在自己的国家犯下了何种罪行,受外族奴役的中国人有多么的可悲。与其说岳飞与金兀术有仇恨,倒不如说岳飞与所有侵犯祖国的金军都有仇恨。金兀术也许只是因为是金军的统帅,所以但的恨意要多一点吧!

中国虽然是一个重视血缘宗法,具有浓厚故乡情怀的国家,但在历史的进程中,部落家族的迁徙却是怎么也免不了的。就像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金兀术的后人,虽然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他们却并不一定居住在一处,而是分成了好几个谱系。

众所周知的是,汝州市的完村绝对是“金兀术”的其中一支后代。这里生活着220口姓完颜的村民,他们户口簿的民族一栏填写的是“满族”,他们是我国金代大将完颜宗弼的后裔,自完颜宗弼以来,其先人已在完庄繁衍生息了800多年。

在完庄,人们迄今保持着不与同姓人通婚、不与岳姓人通婚的祖训。同时在这里,还埋藏着一个尚未被解开的秘密,那就是“金兀术”的坟墓是否在这里。按照这里村民的说法,他们居住在这儿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先人守墓,甚至村里人人都知道完庄的墓地碑文上有“金完颜四太子之墓”的字样。不过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墓碑等物已经不在了,加之也没有历史资料证明,只能成为一个迷。

第二支分支在安徽肥东县完颜牌坊村,元末明初,金太祖四太子完颜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今天的安徽肥东县完颜牌坊村。此后完颜佩一支的后人便世世代代定居此处。

第三个分支是从完颜佩这个谱系中分出去的,在河南鹿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

当然“金兀术”的后代自然不止这三支,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改名易姓,已经没有完整的传承谱系可以证明自己的祖先是谁。

金兀术实际上在汉族人这边更为著名一点,金兀术并不是他的名字,更像是一种称号。“金兀术”即为“金国的兀术”,金就是金国,兀术在满语中是脑袋的意思,衍生意思即为首领,金兀术意味金国的首领。专家猜测,也许是因为当初宋金交战的时候,汉人士兵老是听金军人称呼“完颜宗弼”为兀术,然后就以“金兀术”称呼“完颜宗弼”,久而久之,金兀术就成了完颜宗弼的名字了。

 拓展资料

金兀术(?—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完颜宗弼、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泺,天会三年(1125年),随军攻宋,克汤阴,参加围攻东京。天会六年(1128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等城。百度百科-完颜宗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9

金兀术和岳飞并没有私人恩怨,只有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如果金兀术没有侵宋,二人有可能是武术上的好友。

拓展资料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

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9

金兀术与岳飞,金兀术是金朝的开国功臣,岳飞是宋朝的将领,如果说他们两个有上面恩怨的话就只有国仇了。

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

岳飞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国”四字训诫。

资料扩展:

宋金战争:宋金战争是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朝为抗击金军南攻,收复失地与金朝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金宋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16
  在民间传说中,他们一个是金翅大鹏转世,一个是赤须龙再来。去除神化的部分,他们两个人都称得上是盖世的英雄人物。很难想像暗弱的南宋如果没有岳飞会是什么样子。

  同样道理,曾经动摇过的金国如果没有金兀术,恐怕也无法完成占领中原的宏图大业。牛头山、郾城、朱仙镇……这些地方都因为见证了他们的对决而变得不朽。

  军事上两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术的履历中有“政治家”这个头衔,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让他的特工——秦桧用卑鄙的手段解决了岳飞。最终金兀术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和土地,而他的对手岳飞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

  金兀术是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四儿子,一生戎马,贵为金朝栋梁,可谓风光无限。他第一次和宋军交战是1126年,攻打的什么地方呢?河南汤阴,没错,这可是岳飞的家啊。岳飞当时是一个下级士官,跟随宗泽的军队征战河北,但他的家眷都在汤阴,虽然他们侥幸逃难脱身,但一直浪迹了三年才和岳飞重聚,岳飞的发妻刘氏,岳云、岳雷的生母更是和家人失去联系,数年后不得不改嫁他人。所以两个人这第一个回合交手的结果,是金兀术把岳飞的家抄了,还搞得岳飞妻离子散,差点儿家破人亡。
  
  1129年,金家老四受任元帅右监军,挥军南下,饮马长江,打得宋军节节败退,高宗是日日遁逃,几乎把江浙尽收囊中,号称“搜山检海”抓赵构。以一国元帅之位逼得对方皇帝上天入地的,想想他当时得有多威风。就在他把江浙的民财搜刮一空准备退回江北的时候,不小心中了韩世忠的埋伏,被困黄天荡,虽然最后得以脱逃,但如果不是韩世忠仅以8000水军对抗他10万大军,他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一仗韩世忠夫妇打得漂亮自不必说,我们的岳飞同志也有参与,那就是坊间大肆渲染的牛头山大战。牛头山的确打了一仗,却远远谈不上“大败金兵”,岳飞同志当时只是一个统制,相当于团级干部,手里没几号人的,所以也只能像八路军那样搞敌后偷袭,他带一百来号士兵混进金营骚扰了对方一下,后来又带几千人跟金兵正面打过几场,虽然小的战斗基本都赢了,但跟金家老四的声势还是没得比。所以这第二回合,双方依然谁也没见着谁,金兀术很可能连岳飞是谁都还不知道也说不定。
  
  金兀术撤退之后,岳飞乘机收复了健康,这才被赵构提升为通泰镇抚使,慢慢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一段时间,受赵构同志委任,他负责清扫内患,先后灭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农民起义军,收编其人马,组成了自己的“岳家军”。而兀术同志呢,从江浙撤回之后就没闲着,立马带兵转战陕西,并且在“富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宋军号称四十万的十八万军队,之后又在四川和吴玠、吴璘兄弟大战和尚(地名),弑羽而归,还受了箭伤。直到1134年,岳飞奉旨收复襄阳六郡,金兀术受命驰援伪齐,两个人还是没有真正面对面打过一仗。
  
  再往后面掐指算来,1136年岳飞孤军深入而后不得不原路退回,1139年金宋议和,直到1140年金兀术撕毁合约再次侵宋,这期间两个人谁也挨不到谁。那么就只有接下来的堰城之战,以及被广为传颂的朱仙镇大捷,才是两个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交手。但即便这次,也是因为刘锜的两万人在顺昌坚守一个多月,以少胜多大败了金兀术十万大军在先。顺昌苦战一个月后,匆匆赶来的岳飞在金家老四败回开封的路上跟他打了一仗,而后又在金军立足不稳的情况下进军朱仙镇,把老四赶回了开封。这里面朱仙镇大捷到底存不存在,在史学界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何况这期间岳飞的军队不是唯一和金兵交战的,更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张俊、王德攻占了河南颖昌与江苏重镇徐州之间的战略要地安徽亳州,如果没有其他诸路宋军如韩世忠等对金兵的牵制,岳飞恐怕不能和金兀术打得那么轻松。
  
  可见这一战岳飞对金兀术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倒是金兀术同志战后利用赵构的求和心理把岳飞置于死地了,至此,两人的恩怨算是结束了,也算是开始了。
第4个回答  2012-10-29
最近,岳飞的后人和金兀术的后人握手了,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也掀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这是一件好事,延续了八百多年的争执告一段落了,八百年前两个死对头的故事也最终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历史总是由掌权者书写的,所以,如果当年金国一举灭了南宋,像蒙古人一样“承袭了正统”,又或者把满清入关的时间往前推500年,那么今天人们的争论可能就是另一个版本了。所以,历史上到底孰是孰非,客观来讲没必要争得你死我活。
可是,多次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金兀术后人恪守祖训:不和岳姓通婚”。
金兀术是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四儿子,一生戎马,贵为金朝栋梁,可谓风光无限。他第一次和宋军交战是1126年,攻打的什么地方呢?河南汤阴,没错,这可是岳飞的家啊。岳飞当时是一个下级士官,跟随宗泽的军队征战河北,但他的家眷都在汤阴,虽然他们侥幸逃难脱身,但一直浪迹了三年才和岳飞重聚,岳飞的发妻刘氏,岳云、岳雷的生母更是和家人失去联系,数年后不得不改嫁他人。所以两个人这第一个回合交手的结果,是金兀术把岳飞的家抄了,还搞得岳飞妻离子散,差点儿家破人亡。1129年,金家老四受任元帅右监军,挥军南下,饮马长江,打得宋军节节败退,高宗是日日遁逃,几乎把江浙尽收囊中,号称“搜山检海”抓赵构。以一国元帅之位逼得对方皇帝上天入地的,想想他当时得有多威风。就在他把江浙的民财搜刮一空准备退回江北的时候,不小心中了韩世忠的埋伏,被困黄天荡,虽然最后得以脱逃,但如果不是韩世忠仅以8000水军对抗他10万大军,他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一仗韩世忠夫妇打得漂亮自不必说,我们的岳飞同志也有参与,那就是坊间大肆渲染的牛头山大战。牛头山的确打了一仗,却远远谈不上“大败金兵”,岳飞同志当时只是一个统制,相当于团级干部,手里没几号人的,所以也只能像八路军那样搞敌后偷袭,他带一百来号士兵混进金营骚扰了对方一下,后来又带几千人跟金兵正面打过几场,虽然小的战斗基本都赢了,但跟金家老四的声势还是没得比。所以这第二回合,双方依然谁也没见着谁,金兀术很可能连岳飞是谁都还不知道也说不定。
金兀术撤退之后,岳飞乘机收复了健康,这才被赵构提升为通泰镇抚使,慢慢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一段时间,受赵构同志委任,他负责清扫内患,先后灭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农民起义军,收编其人马,组成了自己的“岳家军”。而兀术同志呢,从江浙撤回之后就没闲着,立马带兵转战陕西,并且在“富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宋军号称四十万的十八万军队,之后又在四川和吴玠、吴璘兄弟大战和尚(地名),弑羽而归,还受了箭伤。直到1134年,岳飞奉旨收复襄阳六郡,金兀术受命驰援伪齐,两个人还是没有真正面对面打过一仗。
再往后面掐指算来,
1136年岳飞孤军深入而后不得不原路退回,
1139年金宋议和,直到1140年金兀术撕毁合约再次侵宋,这期间两个人谁也挨不到谁。那么就只有接下来的堰城之战,以及被广为传颂的朱仙镇大捷,才是两个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交手。但即便这次,也是因为刘锜的两万人在顺昌坚守一个多月,以少胜多大败了金兀术十万大军在先。顺昌苦战一个月后,匆匆赶来的岳飞在金家老四败回开封的路上跟他打了一仗,而后又在金军立足不稳的情况下进军朱仙镇,把老四赶回了开封。这里面朱仙镇大捷到底存不存在,在史学界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何况这期间岳飞的军队不是唯一和金兵交战的,更不是最主要的,如果没有张俊、王德攻占了河南颖昌与江苏重镇徐州之间的战略要地安徽亳州,如果没有其他诸路宋军如韩世忠等对金兵的牵制,岳飞恐怕不能和金兀术打得那么轻松。
可见这一战岳飞对金兀术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倒是金兀术同志战后利用赵构的求和心理把岳飞置于死地了,至此,两人的恩怨算是结束了,也算是开始了。
纵观宋金之战这段历史,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兄弟都曾让金兀术大败,吴氏兄弟甚至打得金家老四“剃其须髯而去”,相比之下在岳飞面前吃的亏应该算是小得多了,何来“宗弼最大的敌人是岳飞”一说?金兀术又何以会留下所谓“不和岳姓通婚”的祖训?我实在理解不了,以完颜宗弼的身份,怎么会有如此心胸狭窄的作为呢?这样的祖训显然和他杰出军事家、政治家的身份不符,一个叱咤风云的金国大帅怎么也不可能小心眼到如此地步。更何况你都已经把人家一个偌大的宋朝搞得鸡犬不宁了,害得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整个华夏大地都是一片乌烟瘴气,如果还说这种话,那就不只是小心眼的问题了,而是种族歧视、姓氏歧视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所谓的祖训未必是宗弼本人留下的,甚至于他的子孙后辈最初可能也都没有这样的“训诫”。如果这条训诫是真的,它大概是在清朝由于钱彩写的那本《说岳全传》的流行才被人提了出来,并代代相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