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情报学专业的专业信息

如题所述

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理论与公安警务情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特色情报学学科。文献 [11]认为,“公安情报学是研究公安情报的产生、传递、存贮、检索、分析、利用的活动规律,以及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使公安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情报学、法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指挥学、决策学、控制论、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其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解决公安情报工作实际问题,本质上属于应用情报学范畴。”文献[12]将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基本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含情报搜集、情报传递、情报鉴别、情报存储、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等7个方面)、公安情报工作管理研究三个方面。也有文献 [13]将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四个方面。
构建公安情报学学科的关键是要把握公安情报活动的过程,突出公安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安警务领域,情报的作用在于准确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情况,通过构筑一条从情报获取——情报传递——情报分析与研判——情报决策的“数据链”,实现对犯罪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公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要以“情报主导警务”这一主旨展开。
公安情报学的研究重点有:
第一,公安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是公安情报工作的基础,它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来源与支持,始终贯穿在整个情报活动中。公安情报的获取分为情报搜集和情报整理两个内容,情报搜集是对原始情报、数据的获取;情报整理是将原始情报、调查材料、案件档案按照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情报内容的真实性定级,并按一定的信息组织规律保存,为侦查破案提供情报支援和“二次”获取。公安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源分布研究、公安情报的获取方法和手段、治安环境调查、公安基础性数据规划与情报数据库的建设、公安情报采集标准与鉴别、公安情报语言与编码学等。
第二,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文献[14]认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针对具体的目标行为,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目标行为的现实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是对目标未来发生的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也应当是情报学研究的中心。”不同领域的情报学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情报的分析和决策。公安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既具有扎实的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多种情报处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情报分析与研判是实践性和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掌握情报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模拟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情报处理、分析、研判和决策的能力,案例的选取要覆盖公安警务的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情报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公安情报数量分析方法和建模、情报决策与博弈论、运筹学等。
第三,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情报的加工处理、存储组织、检索查询、传输共享这一情报交流过程。公安情报系统是对情报加工、处理、查询、传输、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自情报学学科的诞生,它始终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件调查及自然灾害支援工作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犯罪手段计算机系统、车辆与司机发牌资料系统、姓名身份索引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情报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加工与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联动共享机制研究等。
第四,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机关为防止情报信息及情报机构工作状况、内部事项等泄密、被窃取或被破坏而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一种积极防范、保卫的活动。主要探讨公安反情报工作的内容、特征及意义,情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安全保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等[15]。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情报安全风险评估、反情报方法、网络情报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公安情报制度包括公安情报档案管理制度、情报机构管理制度、情报人员管理与保障制度、情报队伍教育建设制度。情报政策法规是对公安情报制度实现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的法令、措施和办法,是对公安情报制度法律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公安情报制度比较、公安情报制度设计、公安情报政策法规研究(如卧底侦查法律研究)、公安情报机构管理研究、基层公安情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安情报教育研究等。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安情报学是一门集成化的学科。表现在:
第一,运用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以及公安学、侦查学、统计学、分析决策学等专业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去获取、分析、研判情报内容,为决策、行动提供信息支持;
第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科学去设计开发情报系统和数据库,以实现对情报的加工、组织、传递、共享;
第三,运用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去制定公安情报工作制度,保障公安情报活动安全。
这就形成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
——业务维度(情报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和研判;
——技术维度(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包括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
——管理维度(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 根据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公安情报学专业的课程应该从业务、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
业务方面,可开设公安情报学、犯罪情报分析、公安情报工作实务、侦查逻辑学、社情调查与统计学、电子证据与文件检验、公安语用学、公安战略情报评估、犯罪学、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等。其中,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公安情报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以及公安情报工作的具体方法、技能;统计类课程是要求掌握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技能,会利用常用统计分析工具构造数据分析方法;公安、侦查等公安法学类课程要求掌握扎实的公安专业知识,在情报分析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判,是情报分析和研究的关键。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情报学基础理论方法加之领域行业专业知识来构建不同领域行业情报学”的原则,做到既有理论方法知识,又有情报研判能力。
技术方面,可开设公安情报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与取证、情报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刑事图像技术、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公安通信与侦听技术、电子警务等。现代化的公安情报工作要求情报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保证,是设计和开发各种公安情报计算机系统的前提。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公安情报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情报研究手段和途径。有人指出,20年来,尽管有关情报学界信息检索的新论著无一例外地论及网络时代信息检索,但他们并没有将网络时代信息检索理论的新成就完美地组织到新的情报体系中[16]。事实上,自90年代以来,信息组织与检索技术的新成果大多数出自计算机领域而非情报学领域,而信息检索历来情报学专业的研究核心,这都表明情报学专业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管理方面,可开设中外公安情报制度、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情报与反情报、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学等。公安情报管理课程要求掌握中外公安情报的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公安情报机构与人员管理等保障公安情报工作的管理知识。这为从事制定公安情报制度,进行情报政策法规研究,以及从事公安情报环境(安全)、机构、人员的科学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情报学导论、公安情报学、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情报分析与研判、公安情报组织与利用、公安情报工作实务、公安情报政策与法规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