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盘绣的传承意义

如题所述

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至今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李发秀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面临危险
盘绣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几乎涵盖了土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到生活用品,从家居装饰到生产器具,盘绣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土族盘绣
保广元先生是我省著名的土族民俗研究专家。保广元先生说,土族是一个十分爱美的民族,他们对绚丽的色彩有着别的民族无法比拟的热爱,盘绣因为色彩艳丽和上盘下拉独特针法所创造的结实厚重的质地,格外受到劳动人民的青睐。
在传统的服饰中,土族男子通常是头戴一顶织锦镶边、帽檐卷起的毡帽,身穿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彩色绣花图案的短褂,外套黑色或是紫红的绣花坎肩,坎肩上通常还有多达三层的绣花领子。妇女的穿戴则更为花哨,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彩虹袖的长衫外,还要系上一条宽而长的绣花腰带,而这条绣花腰带更是土族阿姑展示盘绣技巧的“舞台”。
土族阿姑的腰带通常有40厘米宽,60厘米长,按照土族传统,这条绣花腰带,必须由待嫁的女儿亲手绣制,出嫁那天,新娘就要把这条绣花腰带系在腰间,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则会对这条绣花腰带评头论足,如果谁家的姑娘绣制的腰带图案不精美,针脚不细密,在娘家人看来,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而这样一条绣花腰带,往往需要许多年才能完成。
除了姑娘的腰带外,聪慧的土族阿姑还喜欢用盘绣装点于荷包、烟袋上。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因为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土族盘绣也经历了兴衰和变迁。虽然现在土族盘绣的花色多了起来,可是因为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不少土族年轻人已经不再穿传统的土族服饰,而传统的土族婚礼上必备的绣花腰带,更是被婚纱礼服所取代。更严重的是,因为盘绣工艺复杂,耗时长,不少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盘绣传人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土族盘绣也因此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土族盘绣演变成了一种旅游纪念品,被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可是新的危机也在悄然诞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