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几年级数学学习方程式?

如题所述

小学五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接触简单的方程式

方程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解”:方程的解,是指所有未知数的总称,方程的根是指一元方程的解,两者通常可以通用,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扩展资料

解方程式的口诀如下:

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事项最重要: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方程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5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第2个回答  2019-03-02

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方程式。因为小学数学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区别。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易方程。

2、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开始学习建议方程。

3、北大师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开始学习认识方程。

4、浙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开始学习代数式与方程。

5、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易方程(一)。

6、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方程。

扩展资料:

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02

小学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主要学习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目的要是训练学生感受到方程解析的方法和思想,使得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比较丰富的解方程经验,这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小学生学习方程式的技巧:

首先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和稍复杂的方程。

1、x+a=b,x-a=b,ax=b,x÷a=b这类方程,可以称为一般方程;

此类题型可以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应的数来训练学生的逻辑。

例:X+3=5

解:X+3-3=5-3

2、ax+b=c,ax-b=c这两种方程,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关键是先把ax看成一个整体,明白先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减b,然后按第一种方法解方程。

示例:

3x+4=40

解:3x+4-4=40-4

3x=36

3x÷3=36÷3

x=12

3、a(x+b)=c, a(x-b)=c这类方程,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这类方程可以仿照第二种思路,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转化为第二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

示例:

2(x-18)=16

解:2(x-18)÷2=16÷2

x-18=8

X-18+18=8+18

x=26

总结,无论是哪一类的方程式,第一类解题方式都是基础,后面两类方程可以看作第一类方程的变形,最终都可以通过第一类方程的解法求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元一次方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2-01

小学五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接触简单的方程式。

方程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解”:方程的解,是指所有未知数的总称,方程的根是指一元方程的解,两者通常可以通用,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iknow-pic.cdn.bcebos.com/c2fdfc039245d68809f46481aac27d1ed21b2425"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2fdfc039245d68809f46481aac27d1ed21b242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fdfc039245d68809f46481aac27d1ed21b2425"/>

扩展资料

解方程式的口诀如下:

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事项最重要: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参考资料来源:/m.baidu.com/sf_bk/item/解方程/1612972?fr=aladdin&ms=1&rid=8765738255008547587"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解方程式">百度百科-解方程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