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

‘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

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扩展资料

慈悲观的含义

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众生过去生中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属,所以,我们不能恼怒他们。佛陀在过去生中修慈悲观,就不愿恼怒任何一个众生。他有一生做常不轻菩萨,就不轻慢任何一个众生,看到众生都向他们顶礼,认为他们是将来的佛,应该给他们顶礼。

但有些人不理解,反而骂他,甚至打他。他便离远一点向人家顶礼。他一直这样做,不管他人的侮辱、漫骂。常不轻菩萨正是修忍辱行的典范。

另外,佛陀降伏醉象的公案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提婆达多想害佛陀,便买了几只象,把他们灌醉。看到佛陀和阿难尊者走过来,他便在醉象的屁股上猛刺几刀。顿时,醉象向佛陀猛扑过去。佛陀见象冲来,以同体大悲之心伸出手来,醉象马上跪伏在地。

佛陀走过去抚摩大象的头顶对阿难尊者说:“我们只能用悲心对待仇恨,绝不能用憎恨心去对待。”

这一教导,体现了佛教的同体大悲精神,是忍辱波罗密的思想基础。总起来说,佛教忍辱的思想是建立在因缘观和慈悲观的基础上。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忍受一切,接受一切。由此,我们才能达到三轮体空,才能了生死,出轮回,成佛度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社

百度百科——慈悲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就是说佛菩萨会永远平等的、没有分别的、毫无条件的利益一切众生,是真正的大慈悲,体现的是佛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宏大胸怀。这和我们现在讲的博爱,儒家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道家讲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意思都差不多。

什么是“无缘大慈”呢?缘就是条件,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慈就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其快乐。对待任何众生,无论是佛菩萨、六道众生,乃至一切矿物、植物,都是平等无二,一样的慈爱,不会说这个我喜欢,那个比较讨厌,不会分别什么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对待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慈心,这就是无缘大慈。

这个慈爱心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跟我们平常的慈爱心不一样,我们凡夫的慈爱是有条件的,是有缘小慈。比如父母对儿女的慈爱,这个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的儿女都很慈爱,但对别人的儿女,就不会慈爱了,这个就是爱缘小慈。

什么是“同体大悲”呢?同体就是众生跟我是一个身体,他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悲就是拔苦,怜悯众生,同感其苦,并愿意帮助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经论里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十方三世佛,可不要以为只是佛菩萨,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凡夫、一切众生都是佛,只不过是未来佛;这个法身就是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无论诸佛菩萨还是有情无情,都是一个自性,都是一个法身。

凡是明心见性的人,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众生和自己一样,和诸佛如来一样,都是一个自性,只是他现在迷惑了,不知道自己也有佛性。诸佛菩萨都是明心见性的,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视任何众生的痛苦都如同自己的痛苦,一定都会平等无私的去救度、去帮助众生,这叫同体大悲。

我们凡夫的慈悲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个体小悲。我们只对自己的身体慈悲,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胳膊等等,我们只认这些是同体,爱惜这些。至于别人的眼睛瞎了,还是耳朵聋了,跟我就没有关系了,尤其对于动物的身体,就更不会爱惜了,随意宰割,这是个体小悲。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语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智光比丘汝谛听,出家菩萨所应作,无缘大慈摄众生,犹如一子皆平等” “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便得顺风解脱众难。得至宝所获诸珍宝。”
  意思是:不管有缘无缘皆起大慈悲心,如对等子女一般平等对待想方设法救度,此为无缘大慈。众生之身当自身看,众生与我是一体,没有差别,此为同体大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10
「无缘大慈」即诸佛菩萨利益众生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条件,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佛菩萨随时随地开放慈悲心,只要众生接触到他,众生就得度,接触不到他,菩萨还是在度众生。佛菩萨无处不在度众生,无时不在度众生。
「同体大悲」即诸佛菩萨将众生看作和自己是一体的。视他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菩萨观察十法界的一切众生,都一样的对他们起大悲心。佛经里记载:大居士维摩诘病倒了,文殊菩萨探病时相问:“你为什么生病呢?你的病根在哪儿?”维摩居士回答说:“因为众生有病,所以我才有病。”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佛菩萨普遍的、永远的、无限的、没有一点条件的救济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体现的就是菩萨一种广大无私的菩提心量。佛菩萨的精神就是表现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佛陀不会与众生斤斤计较,他有的是慈悲心和平等心。佛陀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即连怨亲也视同平等而予乐拔苦,佛陀的心就像虚空一样。虚空中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日有月,虚空中充满一切,佛陀容纳了一切。正因为佛陀具足这些功德,才是众生最可信赖的信仰对象。
第4个回答  2016-02-13
慈悲心没有分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