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实践嘛

如题所述

大学生职业规划要以实践为基石,方能更好地认知自我。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第二个就是存在社会参与和适应问题。他们的“迷茫”也来自于两个方面: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而这些都可以归因为缺乏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两个方面获益。

在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同学在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这个特定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在大学里,收获甚微。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上,有同学因为简历简单,没有办法交个人简历的作业,看着空荡而无新意的简历,十分懊悔。

如果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始就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和准备,这样的慌乱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刚上大学的新生,正经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好不容易熬到上大学,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有的同学在入学前就给老师写信询问在大学都应该干些什么。但同时,他们又很迷茫。

“走过高考,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兴奋地进入大学,想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然而,不知不觉中,大一时光就从指缝中溜走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会,感觉自己还是迷茫,不想踏入社会,也不知道如何踏入社会。”

  这些话是一个大二学生上大学一年来的思索和困惑。我们发现,糊里糊涂过完大学一年甚至两年,在大三才明白点,是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刚报到的大一新生多半还会从学长那儿听到几句挺拗口的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有一个词是大学生常说的,也比较能概括他们的心态,这个词就是“迷茫”。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第二个就是存在社会参与和适应问题。他们的“迷茫”也来自于两个方面: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而这些都可以归因为缺乏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两个方面获益。

  认识自我,人们只有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全面、清晰地了解自我。有个同学曾在寒假跑到机关去实习,别人都说他疯了,白给别人干活不说,还要自己花钱吃饭,但他觉得很有意义,他说,至少我了解了一种职业状态,机关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决定: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另外一个例子可以从反面佐证。有一个硕士研究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陷入了不会选择的痛苦之中。当时,她需要在中学老师和出版社编辑之间选择,她说:“我不会选择,因为我对这些职业、对自己不太了解。如果我参加过更多的实习活动,对各种职业都有所了解,再作选择就会好很多。可是,我们现在的实习只是流于形式,大家随便找一个挂名的单位,糊弄一下而已”。

  社会实践是一种很好的真正了解自己的方式。大学生应该通过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经历发展清晰的自我形象,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尽可能多地寻找和获得不同的生活经历,并把这些生活事件和经历结合起来,找到价值观、兴趣和技能之间的联系,用更复杂的方式思考自我。改善与生涯决策有关的自我知识也是一个终生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没有生活经历会被浪费。

  社会实践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改造自我,更快地社会化。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在于,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是进入社会的预演;学校与社会的不同在于,衡量人才的参照系不同。学校教育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的,而职业领域更看重能力和素质。职业在满足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换一句话说,职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克服自我中心,为职业作准备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重要人生课题。

  因此,无论是自我、兴趣的探索,还是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多与社会接触。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的时侯,曾强调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大学生对于社会参与,是渴望和迷茫并存,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只有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得到的自我形象才是清晰、真实的;只有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去锻炼,才能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为老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引导学生学习社会这本书。尤其对新生,需要引导他们从高中阶段的以知识学习为主,转变到学业、能力并重,让他们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培养行动化学习的理念,不断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改变自己。因为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把这种培养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

  我们不妨从做一份自己的简历开始。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可能除了自然状况和教育经历之外,再写不出其他更丰富的内容了。那么,下一步,就可以再写一个理想简历,写理想简历以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这个职业的各种要求,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等等,简历中的空白,就是离这个职业目标的距离,就是在大学期间需要做的,需要去填充的。因此,一份简历能让人警醒,并有所行动。

  这样,我们可以将新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归结为向他们提出两个问题。“在入学的时候问自己,大学四年我准备如何度过?在毕业离校的时候再问自己,从大一到大四我改变了什么?”如果大学生一开始就思考第一个问题,大学四年就是充实的、有成果的;如果从一开始,就准备有所改变,为踏入社会、进入职业领域作准备,就能回答好第二个问题,顺利地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