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故事(简介)

抗美援朝的故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集结了军队攻打朝鲜,威胁中国安全,在做出援助朝鲜就是救助自己的战略判断后,中国成立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成功战胜美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1
《听美国士兵讲中国志愿军的故事》
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这个美国黑人士兵叫霍尔,是美25师黑人工兵连的上等兵,第二次战役时黑人工兵连向志愿军第39军集体投降。这个过程是非常惊心动魄的,当时,他们举起了白旗,志愿军就向前移动,准备接受武器,不料这时,一个美国兵由于过度紧张竟开了一枪,把一个志愿军战士给打倒了。所有的黑人都立刻意思到,有全体毁灭的危险。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其他志愿军不仅没有开枪,反而想法稳定他们的情绪,上去同他们握手,向他们解释了俘虏政策。顺利完成了受降。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因为志愿军战士高度的冷静和理智,严明的纪律而挽救了。当时感动得整个黑人连的弟兄有的发狂的叫喊,有的哭泣,有的跪下拼命祈祷。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统治阶级对所有的黑人部队都不放心了,从此,朝鲜战场的美军再没有单独编制的黑人部队,所有黑人部队都被拆散,和白人混编 这位霍尔就是当时哭泣的一个,他说: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第一次认识了中国人民。以后经过的种种事情,使我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伟大的人民,你们确实是不寻常的!
下面就是这位美国黑人士兵发自内心的声音:中国志愿军一直对我们俘虏很客气,称呼我们先生,但在我的内心里,却不仅仅把他们看作热情的朋友,而且看作战斗的同志。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他们才是最理解我们黑人痛苦的人。也正是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作为人来看待,被作为同志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动物来看待!。。。。。
我的一生都充满屈辱和苦难。我认为,我最大的罪过就是生为美国的黑人。我的肤色就是我一切不幸的根源。。。。。。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惟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有一次,母亲给我送来一件新上衣。她刚一离开,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脱掉,换上破的。当时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搂着我滚出了眼泪。别人把他拉开,围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来成了聋子。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来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工人,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为了进饭店和咖啡馆,我受到不少的污辱和打骂。渐渐我学乖了,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离开。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和一个白人坐在一起。他命令我离开,我就向旁边让开身子。那个白人竟愤怒地说:我已经说过,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个离开!我忍耐着又向旁边让了让。这时那个白人就站起来,一脚把我从椅子上踢下来。其他白人哈哈大笑。污辱向无数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我的头象要裂开似的,我的整个身子也象要立刻爆炸。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我被辞退了。后来又去作一个农业工人。在这里我跟白人干同样的活,但是却不让我和别人一起在屋子里吃饭,对待我完全象对待一个动物。不久,我又失业了。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的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有一次我和一个白人比赛,比赛之前,一个人塞给我100元钱,叫我输给那个白人,否则就要杀死我。这是我有生以来挨的最重的一次痛打,使我卧床半月之久。我结了婚,但是我无法养活我的妻儿。我勉强能够起床,就又去参加拳击,以便挣得些零钱。钱是那样的少,我把东西给老婆孩子吃了,自己和饥饿作斗争,有时一天一餐,有时数日一餐。这一切,我都是瞒着他们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参加了军队。。。。。。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黑人的生活。它使我饱尝了屈辱、悲伤、失望和痛苦。它使我不止一次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人类要如此受苦?为什么有些人如此贫困而有些人又如此富有?为什么人的肤色就是一种耻辱?世界上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我没有得到答案。我想,人类也许从来就是如此,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真理。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呢?是有的。这就是在中国,在志愿军这里。也惟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世界!。。。。。。当然,坦白地说,在我被俘之后,我首先注意观察的,就是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也歧视黑人。从志愿军的行动、言谈甚至眼神,我都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确实,志愿军对我们黑人是真诚的,同情的,并且是热爱的。象我们国家里那种可诅咒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每当白人对我们不礼貌的时候,每当他们拒绝和我们一起游戏,拒绝和我们在一个火盆烤火的时候,志愿军总是耐心地、善意得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白人,说服他们。也就是这个时候起,我们之间的万丈高墙,才逐渐拆除;我们之间的友谊,就象一粒健康的种子,通过中国志愿军的手,很快地发芽成长起来。也许这些在志愿军看都不过是些小事,但它对我们来说却是无限珍贵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的不幸的黑人兄弟的一生中,都是第一次过上人的生活。
我还想谈一件令我十分感动的事。去年夏天,一个黑人伙伴到河里游泳发生了危险。这时候,俘虏营里的一位体质单薄的教员,立刻跳到河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游到激流中去救他。终于把他打捞上来。当时我们看到这位教员那样单薄的身子,所有在场的黑人都哭了。要知道,在美国,是谁也不会在乎一个黑人的死掉的。而在这里却把一个黑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贵重。所以我说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完全有根据的,是真正能够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改变黑人不幸命运的。在俘虏营里,我还认真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我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取得黑人彻底解放的武器。我并且认为,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卓越和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志愿军是会取得彻底胜利的。我今生的志愿,就是同中国人并肩战斗,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个忠实同志,为无产阶级和黑人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一个侵朝美国老兵评价一个志愿军小战士美国老兵说,在一次战斗中,他和20多个战友被穿着臃肿的棉袄,看起来就象一群野人般的志愿军打击垮了,当了俘虏,他们都在心里想,这回一定死定了。但乘胜追击的志愿军顾不上管理他们,只是把他们交给了后面来的一些北韩人民军官兵后又一路追击下去了。
他说,当他看到这些北韩军人们军容整洁、装备良好、举止行为很文明时觉得有了一些安全感,然而当他和被俘的战友们在这些北韩人的驱赶下离开了公路,押到一个无人的山洼里,勒令站成一列时,他偷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北韩人在另一边架起了机枪,眼中露出了仇恨的目光,他突然明白了:妈呀!他们要屠杀俘虏了。
正当他在心中绝望地不停祷告上帝时,上帝真的出现了,一个偶然路过此地的志愿军小战士发现了即将发生的这一惨剧,这个小战士也是衣衫褴褛,邋里邋遢的。这个小战士的情绪似乎很激动,嘴里不停地说着美国俘虏和北韩人民军谁也听不明白的话,但他们却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因为他就站在机枪口下,用身体保护着俘虏。
那些准备杀掉他们的北韩士兵在这个志愿军小战士不停地挥舞着一枝很长很陈旧的步枪干涉下,看起来不得不放弃了行动,那个救了他们一命的小志愿军似乎还不放心,一直监督着直到他们遇见更多的志愿军时,这个小战士才把他们正式移交了。
他说,当他发现周围全部都是那些小个子的中国人时,他的眼泪才流了出来,觉得生命才真正有了保障,有希望回到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家,回到他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的身边。
这50多年来,每当他听说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时,他总要在心中替这个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姓名的中国人祈祷:我的上帝,我的兄弟。
--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培养出来的有高度觉悟和战斗力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说当年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普通战士的觉悟水平比如今美国下令杀十四岁小孩的国防部长高,一点不为过。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到朝鲜后不久的一天,部队在一个村庄休整,正遇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整个村庄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了一间燃烧着的窝棚,只见里面一位妇女已经惨死,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邱少云胸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个生物界可等艰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邱少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抓俘虏
1953年朝鲜战场夏季反击战斗中,7月初起,志愿军某部三连在938.2高地的前沿阵地执行防御任务。指导员余发荣根据上级指示,在上阵地的第三天,便组建了连队的敌前活动小分队,由三排副排长陈旭文任组长,十班班长钟樟彩为副组长,抽十班江西省吉安县的战士罗元礼和官三立参加,为小分队调整了武器。待准备就绪,指导员召集小分队交代任务,他说:第一,要摸清上敌方阵地时能避开敌人火力封锁的隐蔽道路;第二,要在敌人晚上8点定时打照明弹前到达沟底,尽量靠近敌人前沿阵地,把敌人阵前障碍物(地雷区和铁丝网)和火力点搞清楚;第三,见机行事�抓一两个俘虏回来。
7月7日晚7时,小分队出发了。越过山脚灌木丛后,钟以木棍不断往地上戳戳,往路旁钩钩,生怕弄响了地雷,因而前进的速度很缓慢……十几分钟后,第一道敌人铁丝网的铁丝全被剪断了,他又协同罗元礼在敌人第二道铁丝网中隐蔽地开辟了通道,钻了进去。他们慢慢地再往上摸去,发现山坡的树桩上横七竖八拉了不少有刺铁丝。罗元礼将铁丝刚搭上去就劈啪作响,电光四闪。两人会意,只能用炸药了。
炸药爆炸后,钟、罗静卧在那里,又观察了20多分钟,未发现敌人阵地上有什么异常。钟下决心摸上去,他轻手轻脚地接近敌人堑壕外沿,赶紧趴下往堑壕里面看。不一会,从堑壕东头走过来一个怀里抱着枪的美国鬼子。待他走到面前,钟看准了起身一跃,跳进堑壕,扑过去将其摁倒在地,一把抓住美国鬼子的后领拎了起来。随后接应的罗元礼接过俘虏夹在左肋,顺手往他口里塞进一块毛巾,翻出堑壕就往铁丝网口子猛跑。钟提枪紧跟在后,两人动作迅速,几分钟就将俘虏带到第一道铁丝网外。
第一次抓来那个美国俘虏送交团部的第二天上午,传来团长刘正昌的命令,要三连再去抓俘虏,最好是两个。指导员余发荣说:“那个俘虏是个新兵,知道情况很少,团长要求再去抓两个,最好是老兵。”
钟樟彩回去后,随即通知罗元礼和官三立,以及杨芳田参加小分队行动。晚上7时出发,他们下山速度很快,半个小时多一点,10人的小分队已跑到沟底。
随后,钟樟彩带着小分队往敌人阵地的重机枪班摸去。当快靠近敌人前沿堑壕时,钟向后示意停止前进,招手让罗元礼跟着自己,向敌人堑壕匍匐前进,一点一点移上去,没发现什么异常。一探头借着微微的光亮看到敌人的重机枪,枪后一个戴着钢盔的美国鬼子,是个机枪手。钟摸出匕首握在手上,向身边的罗元礼一挥手,立马跃起,猛地跳进堑壕扑向那个美国鬼子。罗元礼伸手抓过俘虏,右手往他脖子上一夹,左手撑住壕沿一翻身出了堑壕,半提半拖着俘虏飞速往下跑去,交给了已经前来接应的师部侦察班长,让他快些带下去,自己又马上向堑壕冲去。
就在罗元礼夹住俘虏翻出堑壕时,钟樟彩两步就跨到敌人重机枪班猫耳洞口。看洞口内侧有一个在打盹的美国鬼子,左手一伸就拎了起来,右手一拳对准俘虏头上砸过去。没待喊出声来,鬼子已被罗元礼夹住脖子拖了下去。钟见猫耳洞里还有几个美国鬼子,正在发呆,就掏出手雷一拉栓丢进了猫耳洞,自己立即闪身避开洞口。只听轰的一声,猫耳洞炸塌了,钟樟彩忍不住哈哈哈大笑。敌人重机班被抓来两个,剩下的都炸死了。
照理,钟樟彩只要翻出堑壕,迅速下山,与小分队一起将两个俘虏带回阵地,交给连部就圆满完成任务了。但是,钟樟彩看着敌人重机枪上长长的子弹带接在那里,在一种强烈的复仇心态驱使下,把战场纪律忘得干干净净。他两手端起敌人重机枪掉转头,朝向敌人阵地,扣下扳机猛烈地射击起来,没几分钟,那条长长的几百发子弹带都打光了,他嘘出一口积在胸中的闷气,往山下跑去。
待钟樟彩跑到沟底,正欲向自己阵地上去时,敌人的炮火、机枪已猛烈地射向山谷和我方阵地前沿的山坡上,持续了数十分钟。钟樟彩趁敌人火力间隙跑跑停停,先看到已经负重伤的杨芳田,左右两手自大拇指到中指的六个手指都炸没了,旁边血流了一地。他马上边劝慰边把他的左右手都包扎好,然后搀扶着杨芳田往自己阵地上走去。
在敌人的机枪又一次射击时,钟樟彩连忙摁倒杨芳田,自己也卧倒,猛地感到右腿内侧似蜜蜂蛰了一下,不太在意,不一会又继续前进。在爬上去的七八十米途中,连续看到师部侦察班四个战士的尸体,在牺牲的班长身旁,躺着那个美国俘虏,他也死了。自己班的罗元礼、官三立还有另一个美国俘虏都看不见了。 快天亮时,钟樟彩带杨芳田回到阵地,见到了指导员。他已听过罗元礼等人的汇报,板着脸对钟樟彩说:“你不用回班里去了,准备到军法处接受审判吧。”过不久,团部朱德甫参谋长打电话给指导员,又让钟樟彩听电话,问了许多具体情况,再与指导员讲话时,同意钟仍回班里去,并表示不再追究责任。
钟樟彩回到班里后,心情郁闷,感到自己图一时痛快,使师部侦察班遭受重大伤亡。虽然消灭了一个敌人重机枪班,但功不抵过,太对不起牺牲的战友了
第2个回答  2008-04-08
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第3个回答  2008-04-05
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第4个回答  2008-03-31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