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是历史的创造者,请求论述!仔细看问题补充

历史老师下周二要举行辩论赛,我方的观点是“帝王创造历史”,麻烦各位高手指点迷津,告诉我该怎样论述这一观点,嗯,要有例子,言语最好没有漏洞,因为是辩论嘛,还有就是言语简洁,3分钟即可。拜托各位了~

帝王

帝王.为帝王者顾名思义就是其时的当权者.有人忠从,有人利用,有人艳羡,有人嫉妒,有人觊觎,有人怒斥.但种种这些的过后,且容我们细细品位思量一下这"帝王"的分量罢.

帝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两千余年。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看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稗益——大而言之,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小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本书汇集历代皇帝约四百余位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而秦始皇创“皇帝”名号所本之“三皇五帝”,亦录入其前。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时间、事件交错时尽可能予以轻重取舍,以使简洁明晰。

历代皇帝们的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性嗜好,真是千般百样,光怪陆离。本书的编写,以史实为主,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

中国历代典籍向有左图右史、图文互映的传统,为人喜闻乐见之外,确也收到了一定的阅读收益倍增效应。正基于此,本书选录图片近千幅,包括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影真图像、居处行止、宫室器用、书画著作,军政大事、民情风俗、名胜古迹,以及后妃、臣下的肖像等,丰富多彩,应有尽有。这些图片,当能裨补文字叙述之不足,以收图文并茂之效。

另有其他解释---

一,创业为帝者.为帝有许多种方法,愚见最艰苦和最值得尊敬的无非是创业者.诚如某些看似得虎狼之狠然内里却具大儒之风者所论,这种帝,便似建园者,废尽心力的为众人辟造了一处美所,其间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且外人们对这建园的辛苦欲得知的想法亦欠奉.帝王,称帝前,曾励精图治,运筹帷幄,挥斥万军,决胜沙场,其所历种种非有大韬略,大韧性,大志向者不能当之.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总结凡经此大历练而得成功者的三个阶段性境界,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地,前两个境界是不为人所了解的,众人所见的大多还是第三个境界,似乎成功者,称帝者本就有那份命在,是天数,与人为没太大干系,于是,你看,开头所说的种种情绪便蓬勃的宣泄了开来.忠从,艳羡,觊觎,妒忌,都来了,一股脑的演变为表面的一些示君以警的大义凛然的行为,似乎是不要命也要让"帝"了解一下"民"的作用吧,然又不是,在自己不是"帝"时,你看他们就是以"民"的身份来勇气可佳的说说"民"的作用,倘他们做了"帝",实不知其能如何待"民".

好啦,现在我们兜回来注意下帝者自己.既然已经创业功成,一知先朝如何被推翻,其症结的所在,二知创业之苦难,对得来之江山倍加珍视.于是,也难免被功得后的"懦弱"所占领,缺乏了当初征战时悍勇的十之一二.大体内里的原由是这样的,创业何以成功,当初必有众人相助,否则纵有天妒之才,亦难凭一人之力而成如此大事,而既能聚众,必有能令众甘心的内容罢?!对,一般地,是"我若为帝,当....."这个"当"的后面是可以省去很多字的,但大体意思该不会逃出一个范畴,就是称帝后将如何待这些为他付出的人,以及如何待现在被他口口声声唾弃的现帝王所压迫的"民".现在呢,真的做成帝了,那么当初的承诺,现在该到了真实的考虑的时候了,再加上刚才所说的那些人对于如何"勤政爱民"又大加"指点说教","冒死力谏",当年英伟无匹的创业霸者终于在治国时为这些琐碎的问题踟躇了.踟躇在治国之方上,踟躇在分辨真伪上,踟躇在究竟是该享享清福还是要为自己找来更大的"麻烦"上.帝王在踟躇了太久时,便就勃然了,我是帝王,我本是当权的,怎么竟被这些"民"们所左右了起来?于是乎,前头的那种种劣行霎时间显得软弱无力的败下阵来了,与此同时,我说"帝王"啊,你,哦不,您,牺牲了的是当年的承诺啊,那些真正是"能载舟覆舟"的"民"们,那些在您当初勤恳建下的园里游玩过的而终究被这园子所吸引而留下来的"民"哟.您真的觉得他们不重要么?不,能靠大智慧创业的帝王是不会这么认为的,那兜回来说也只是帝王一时的勃然而已.既然如此,那"民"们也不必多呐喊着挥舞着为了自己的那种本应得的权利了,帝是总会平静下来的,我想,帝确是总会平静下来的,当帝平静了,作成的伤害恐怕真的还未及能让这些"民"们作大水般的来覆舟罢?!那么,帝和民,大家都坦然了?!...

二,守业为帝者.创业为帝者有伟大的勋绩在前,后便有过失,足以互为消融一下,起码也是落得个"无功无过".即使是独具慧眼的罢,也总会百年之后,那么就会有世袭的后辈来作这守业者.中国流行一句俗话:守业更比创业难.我不知其是否真的被历史所铭证了,但既然说出来了,总该有一定的道理罢?!创业的艰难与险阻是可以想见的了,而守业的难度在哪里呢?其中之一方面我想还在那个分辨上.创业的先帝是晓得"民"的重要性的,所以于分辨能力上比着后辈们可能算是稍有那么一点先机罢!于是,在先帝的眼中清晰的"民"与"非民"在后辈的守业者眼里便茫然了起来.而这种分辨上能力上的退化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为了防止被愚弄,为了艰巨的守业大业,只好错杀一千莫纵一民了,你看,这就更加荒唐了,盛世看似确是盛世了,然盛在其表,朽在其里.这民终还不是能轻易的扼住的,你觉"我是当权者,我能决定一切,民算什么,没你们这群民,我自然还能拥有一群更好的民",果真如此么?未必别国的政事没有触及这个社会的和历史的敏感末梢,而别国之民仍安居,此国却竟为守业开始逐民了,逐民为守业?贻笑大方乎?!本末倒置乎?!于此,守业即使勉强是守业了,但是没了创业的那大功绩的烘衬,已开始功不抵过了罢?

三,虚位为帝者.这里的虚位并非指史上的某些被大宦所挟号令诸侯的傀儡.而是说虽然坐的是帝位,然谋的并非是帝事.守业者纵然是功不抵过了,总也算勉强守住的了.留下给这些帝者的就是那么些个的庭台楼宇,那么些个的珠光宝气,那么些个的红粉佳人,这也许都是些个需要穷一生来掘其真趣的实在事物罢?!那么,逐走的民又算是什么呢,是早该忘却的...但是,等等,这位"帝",敢问一下,"民"不见了,空有那庭台,那珠宝,那美人又怎能算"帝"?所以,大凡如此的,以"虚位"称之我丝毫不觉不妥,而经历久远的朝盘也最终落索在了这些"虚位"的手上,再于是,那么新的创业为帝者来了... 民也来了... 不过,还是倒过来说罢,民来了,新的帝者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28
帝王的雄才大略创造历史

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历史眼光的政治家和极富想象力的诗人,他在《沁园春.雪》一诗中对中国历史帝王进行了评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是否有文采和风骚来评价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伟大帝王实在是有失偏颇,作为数百年一出的伟人并不在乎他是否有文采风骚,而在于他是否有雄大略,是否在历史上干出了惊天霸业,是否为民族和国家留下了精神遗产。秦始皇平定六合,统一道路、货币、度量衡,创制封建大帝国;汉武帝驱逐凶奴,开辟丝绸之路,实现以大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共生共融;唐太宗对外平定草原各部,对内实现经济和政治繁荣,创造了一个中国两千余封建历史上乃至世界2000多年历史上最伟大最富强的大唐贞观盛世;成吉思汗纵横万里,在欧亚大陆气吞如虎,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空前绝后,成吉思汗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谜一样的伟大人物,是草原各部落民族永世的骄傲。宋太祖赵匡胤发展商业、科技和艺术,虽然其子孙偏安江南,且有靖康之耻,却为建立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奠定了基础。康熙大帝以北方少数民族之身入主中原,却以博大的胸襟开疆扩土,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大清帝国。也许有许多人反对英雄创新历史的观点,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雄才大略的英雄,就不会有中华民族高度统一的版图、文化、体制和精神,就不会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民族文明史,就不会有融入血脉之中的民族自豪感。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帝王业绩的了解是那么少,以至于对他们充满了神秘甚至误解。作为一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历史人物的解读,《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和《贞观长歌》三部鸿篇巨制的电视剧让我们有机会更直观更细致的了解那段中国历史和那些曾经豪气干云、英雄盖世的帝王的生活场景。历史如逝者如斯的江河,一去中回,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也早已经化作尘埃,被时间和历史所销蚀所掩埋。艺术家们对那段历史的艺术再现也许不那么真实,也许不那么完美,却仍然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回味无穷。尽管我们没有经历帝王生活,也没有经历那段历史,可我们需要去了解、理解、研究和思考那段历史,需要我们祖先曾经有过的光荣和梦想。
汉武帝、唐太宗和清康熙三位帝王是中国帝王的典范,因为在他们统治的时期是我国疆域版图最大的时候,是国家最繁荣的时期,而且这种繁荣都在他们去世后仍然持续了近二百余年的时间。他们作为一代雄主都是当朝或者后世帝王效法的榜样,他们或在制度或在精神方面给后世统治者留下了许多经验。然而在他们统治早期甚至整个统治时期,世界并不太平,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不绝,他们靠的是他们的文治武功,靠的是他们的人格力量和强大的军队,他们都曾南征北伐,甚至可以说是在外疆是兵祸连连,可在中原和内地却保持着长期的和平、安宁与繁荣,帝王雄武、军队强大、制度强健乃有国家的强盛。
然而伟大帝王的生活却往往伴随着南征北伐,伴随着腥风血雨,伴随着孤独与寂寞。他们不仅要统率军队、管理国家、治理朝庭,而且还要面临着朝臣争斗,兄弟儿女互相残杀,表面上看他们坐在巨大的龙椅上,面前的朝臣们三拜九叩、三呼万岁,亿万人的命运都在其掌控中,生杀予夺,一言九鼎.其后宫更是妃子美女成群,可以日日笙歌,夜夜艳舞,可他们没有一夜是睡得安稳的。因为他们日日要想的是如何将他建立的这个从未有过的巨大帝国繁荣下去并平安地交给后人。然而所有伟大帝王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继承者,宫庭内的仇杀,父子兄弟反目,都是为了他们手中的那一根权杖。因此尽管他们有天纵英才,依然难以应对宫闱里的阴谋。这也许就是一个伟大帝王的可悲之处,因为当他们站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之后,他们的子孙又如何能够爬上一个新的高点?
如果说我们华夏民族有过辉煌,那一定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帝王们的不懈努力有关,他们也许曾经穷兵黩武,也许他们对加重税赋,举全国之力去边塞打仗,让无数家因此而失去了亲人,也许有人说他们残暴,说他们行酷刑,可当我们还原历史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伟大帝王与平庸帝王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让国家陷入动乱和战争,而前者是让国家获得持久的和平,让人民享受幸福和繁荣。同时,因为他们建立的旷世奇功,而使我们这个民族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持久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从这些帝王剧中可以看到一代名帝们的痛苦与无奈,尽管他们有着不世之才,有着美好的梦想,有着无限的悲悯之情,可他们仍然无法超越历史的极限,无法超越生命的循环,尽管他们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可历史不会停止前进,他们只能进入历史的尘封,化为一种精神流传。
第2个回答  2008-04-11
若是“历史创造帝王”还可以一辩。否则美国没有帝王,那么美国就没有历史了?
第3个回答  2008-03-29
学过马哲的人都知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看来不是你们的老师档次太低就是他故意耍你的。你没戏演。
第4个回答  2008-03-28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