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潜力分析

如题所述

东准噶尔地区具有优越的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通过此次研究及预测,圈定大型矿集区2处、各类靶区9处,斑岩铜矿靶区预测资源量335.95×104t,显示了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6.3.5.1 成矿条件

通过此次研究表明,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带形成于两种岛弧背景,哈腊苏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岛弧,而野马泉-琼河坝斑岩铜矿带形成于陆缘弧,处于有利于形成斑岩铜矿的构造背景。

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集区含矿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具有Cu、Au、Ag、Cd、Mo、Sn、Cr、Ni、Co等元素的高背景带及局部异常,蒙西-和尔赛矿集区含矿围岩中-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为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具有Cu、Zn、Ag、Cr、Ni、Co高背景及局部异常。表明区内具有优越的矿源条件。

区内具有多阶段、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此次研究显示东准噶尔的岩浆活动可以明显地划分为4个阶段,即460~400Ma野马泉-琼河坝陆缘弧形成阶段、400~360Ma萨吾尔-二台岛弧形成阶段、360~340Ma陆-弧-弧碰撞阶段及340~260Ma后碰撞阶段。伴随每个阶段均发育斑岩铜矿化,野马泉-琼河坝陆缘弧阶段形成蒙西铜钼矿、和尔赛铜矿(411Ma,418Ma),萨吾尔-二台岛弧阶段形成哈腊苏铜矿(376~378Ma),陆-弧-弧碰撞阶段及后碰撞阶段形成玉勒肯哈腊苏铜矿(360~330Ma)。含矿斑岩体的类型也比较复杂多样,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主要为泥盆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等;蒙西矿区主要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尔赛矿区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钠长斑岩-钠长斑岩与闪长玢岩。

构造控矿作用明显。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分布受NW向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晚期成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变形构造包括褶皱构造、片理构造-韧性剪切带、破劈理构造、滑覆断层与低角度逆断层等各种类型,后期成矿富集作用明显。蒙西铜矿为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矿区中部的NW向F1与F2断裂控制了区内斑岩体的产出。

6.3.5.2 成矿作用

东准噶尔已发现的主要斑岩矿床成矿特征各具特色。既有与典型斑岩铜矿相似、以面型细脉浸染状为主要矿化类型的哈腊苏斑岩铜矿床,也有受后期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以脉状、团块状为主要矿化类型的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既有断裂构造背景下的蒙西斑岩铜矿,也有具有岩浆结晶成因特点的和尔赛斑岩铜矿。说明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复杂,类型多样,具有多阶段、多成因斑岩铜矿成矿作用。

哈腊苏铜矿床,主要为斑岩体或围岩中均匀分布的细脉浸染状矿化,发育于俯冲期岛弧发育阶段,矿化产于侵入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玄武岩内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及围岩中基性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中,由岩体向外,发育钾长石化、强黑云母化、弱黑云母化及青磐岩化蚀变分带。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钾长石。成矿物质主体来自岩浆,成矿流体温度为400~430℃。

玉勒肯哈腊苏铜金矿床,主矿体表现为沿构造破碎蚀变带分布的团块状和脉状矿化,以伴生金为特征。存在浸染状斑岩铜矿的原生矿化。沿片理带分布韧性变形过程形成的矿化,与后期钾化伴生的矿化为沿破劈理面分布的脉状矿化。NNW向片理带是矿区Ⅰ矿带的主控矿构造,矿体在平面与剖面上均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片理带分布,在韧性变形过程中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硫化物不仅发生塑性变形,还发生了迁移与再定位。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有地壳物质加入。

蒙西铜钼矿,含矿斑岩与矿化带受NW向断裂控制,地表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接触带中,深部主要产于外接触带中。按矿石与矿化的成因特征将其划分为火山沉积成因矿石与矿化、与花岗斑岩伴生的浸染状与脉状矿化、闪长玢岩中矿化和复合型矿化等4种类型。矿化蚀变带在地表具明显的分带特征,以花岗斑岩带为中心往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矿化带与青磐岩化带。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及辉钼矿,见少量的蓝辉铜矿以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铁矿以细脉状和浸染状两种形式产出,而辉钼矿主要以细脉状产出。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与典型斑岩铜矿相似,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300~400℃。

和尔赛斑岩铜矿,矿石从结构构造上分有富铜钠长斑岩侵入体中Cu-Zn矿化、石英钠长斑岩中钠长斑岩角砾中的矿化、隐爆角砾岩基质中网脉或浸染状矿化、与不同类型蚀变伴生的铜矿化等矿化类型。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见少量斑铜矿与辉铜矿。矿石从伴生成分特征上分有Cu矿、Cu-Mo矿与Cu-Zn矿。其中辉钼矿以脉状产出,闪锌矿与黄铜矿共生、呈出溶状分布。矿化不仅具有典型斑岩铜矿床的矿化特征,还发育有岩浆矿床的一些特征。矿区发现富硫化物矿长石斑岩侵位于无矿化的钾长花岗斑岩中的现象。富硫化物长石斑岩斑晶为长石、基质为硫化物与角闪石,长石斑晶晶形完好、棱角分明、未受蚀变与改造,微细晶质黄铁矿与黄铜矿充填分布于长石斑晶的粒间,表现出典型岩浆结晶成因的填隙结构。其与典型斑岩铜矿在岩浆侵位后热液蚀变成矿的成矿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6.3.5.3 邻区对比

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巨型斑岩铜矿带中部,通过对区域大地构造与斑岩铜矿分布规律的研究(董连慧等,2009)认为,中亚斑岩铜矿主要分布于斋桑-乔夏哈拉-布尔根-比基蛇绿岩带与阿特巴希依内里切克-那拉提-红柳河蛇绿岩带之间的古生代建造中,有3个成矿集中区,即环巴尔喀什湖斑岩铜矿带、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与南蒙斑岩铜矿带。其中环巴尔喀什湖斑岩铜矿带产出有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如阿克斗卡铜矿、科翁腊德、萨马尔斯克铜矿、奥克托尔科依铜矿、科克赛铜矿(164×104t)与恰特尔库尔铜矿等。南蒙斑岩铜矿带发育有世界级超大型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矿(Cu 2300×104t,Au 800t以上)与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矿。环准噶尔斑岩铜矿带,在东准地区已发现蒙西大型斑岩铜钼矿、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矿床,在西准地区发现了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床、苏运河斑岩钼矿床,在东天山地区发现了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床,在西天山发现了莱历思高尔斑岩钼矿床,此外还发现有大量正在开展工作的矿产地,显示了环准噶尔地区斑岩铜矿带巨大的找矿潜力。

东准噶尔地区位于中亚斑岩铜矿带的中部,与巴尔喀什地区、欧玉陶勒盖地区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都是古亚洲洋陆缘演化过程成矿作用的产物。斑岩铜矿产于晚古生代早期汇聚阶段岩浆岩带上,与铜矿化有关的岩浆侵入活动表现为多阶段的特点,多为中酸性的复式岩体。巴尔喀什地区阿科斗卡斑岩铜矿床与闪长辉长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花岗斑岩复式岩体有关。哈腊苏斑岩铜矿与泥盆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有关。和尔赛斑岩铜矿与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钠长斑岩-钠长斑岩与闪长玢岩有关。斑岩铜矿形成时代主要为泥盆纪,哈腊苏地区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378~300Ma,蒙西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413Ma左右,和尔赛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418Ma左右,巴尔喀什地区成矿时代为300Ma左右。蚀变作用相近,几个地区均具有较为典型的斑岩铜矿分带。蒙西铜钼矿与欧玉陶勒盖铜矿均具有含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组分。因此,从成矿条件看,与邻区相近,但已探明资源量极不对等。

6.3.5.4 资源潜力

根据此次研究,东准噶尔地区可划分出哈腊苏、库兰-乌伦布拉克、塔黑尔巴斯套、琼河坝4个斑岩铜矿带。目前,只有哈腊苏、琼河坝两个斑岩铜矿带已发现成型矿床。此次选择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蒙西-和尔赛两个大型斑岩铜矿矿集区开展了预测,通过成矿背景、典型矿床研究,建立了两个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预测找矿模型,在模型区成矿要素分析及资源量估算的基础上,对预测区(靶区)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区内具有进一步寻找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潜力。

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集区,目前已探求333+(334)?铜资源量23.3×104t(哈腊苏铜矿13.3×104t,玉勒肯哈腊苏铜矿10×104t)。通过此次对5个靶区资源量预测,铜预测资源量为132×104t,显示仍具有寻找两个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潜力。

蒙西-和尔赛矿集区,目前已发现蒙西斑岩铜矿、琼河坝斑岩铜矿、桑南斑岩铜矿、铜华岭斑岩铜矿、和尔赛斑岩铜矿与绿石沟斑岩铜矿,其中蒙西斑岩铜矿已控制333+(334)?铜资源量50×104t、琼河坝斑岩铜矿333+(334)?铜资源量4×104t、和尔赛斑岩铜矿333+(334)?铜资源量1.5×104t。该矿集区预测铜资源量为204×104t,有望找到1~2个铜资源量大于100×104t的大型斑岩铜矿。

此外,该区库兰-乌伦布拉克、塔黑尔巴斯套两个斑岩铜矿带工作程度较低,还未系统开展斑岩铜矿研究及找矿工作,但两个斑岩铜矿带均已发现多处斑岩铜矿化显示及化探铜、钼异常,地质成矿条件与琼河坝斑岩铜矿带相似,为晚古生代陆缘弧。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在这两个斑岩铜矿带上也有取得突破的潜力。

综合上述分析,该区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多期次的岩浆、构造活动;成矿作用复杂,斑岩铜矿结构构造类型多样,不同成矿阶段都具有热液叠加改造作用;与邻区对比显示,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条件,同属中亚巨型斑岩铜矿带;此次预测显示,资源潜力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