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岩浆岩

如题所述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由四堡期至燕山期均有岩体出露(图2-3),且岩类全、分布广,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且华夏古板块是扬子古板块的两倍以上。

1.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及演化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除地表有大小数百个岩体外,还有多处隐伏岩体(带)。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为主,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约为50000km2,占该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形成时代大致可分为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5期。据380个岩体同位素年龄样品统计,华南花岗岩形成时代在66~1063Ma间,以侏罗纪—早白垩世最为集中,时限以161~131Ma居多,该时段花岗岩分布面积也最大,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75%以上,其次为古生代。成因类型以壳源重熔型花岗岩为主,约占70%,其次为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花岗岩,少量铝质A型花岗岩。

图2-3 南岭地区花岗岩类分布略图

中生代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南岭中段的西部,NE向的衡阳-永州-恭城区域大断裂的东侧,宁远-道县-江华NE-向的坳断带内。主要喷发时代为燕山早期,同位素年龄在174~147Ma之间。呈点多、面小的小型碱性玄武质熔岩流、熔岩被和岩脉形式产出。这些火山岩中富含上地幔-下地壳的深源包裹体,具有板内构造环境和软流圈来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赣南三南地区燕山早期的基性火山岩系最为典型,面积最大,并构成双峰式火山岩。其次,最大的酸性火山岩见于九嶷山地区的两江口(西山杂岩体内),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4Ma,与西山花岗岩构成火山-侵入杂岩。该杂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付建明等,2004)。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辉绿岩、煌斑岩)分布零星、规模小,大多呈岩墙、岩脉状产出,受控于NE或SN向断裂。形成时代主要为印支-燕山期(梁新权等,2003;范蔚茗,2003)。

中生代的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广泛分布在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坳陷区,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前人研究认为,花岗闪长质小岩体(如铜山岭、宝山、水口山)有幔源物质的明显加入,在时空上与铜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王岳军等,2001),而花岗质小岩体(如千里山、栗木)一般为高度演化的过铝花岗岩,与钨、锡矿床关系密切。它们的同位素年龄介于181~148Ma之间(陈培荣等,2002)。

华南花岗岩岩体的空间分布受基底构造及深大断裂的控制明显,往往形成规模宏大的构造岩浆带,展布方向以EW向、NE向为主,部分呈NW向或SN向产出。

南岭花岗岩带的主体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呈EW向带状展布,与南岭山系的总体方向一致。在南岭五岭中,除越城岭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外,其他四岭均由燕山早期花岗岩构成。显然,燕山早期花岗岩是决定南岭早期花岗岩带和南岭山系的主要因素。

根据岩体的展布、区域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在南岭地区可划分出3条呈EW向展布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带,即:骑田岭-九峰山岩带、九嶷山-大东山-贵东岩带和花山 姑婆山连阳岩带,并伴有双峰式火山岩与A型花岗岩(王德滋等,2004)。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重要岩体有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都庞岭、姑婆山和佛岗等。

2.岩石学特征

该区花岗岩类岩石种类齐全。其中中酸性岩类占花岗岩类出露总面积的99.43%,为中性岩类出露面积的300倍;中酸性岩类中的花岗岩占88.24%,是花岗闪长岩的8倍;花岗岩中的二长花岗岩(亚种)占84.34%,是钾长花岗岩的28倍,碱长花岗岩的210倍。

铜、铅、锌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与锡相关的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扬子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电气石,华夏板块成矿花岗岩富含黄玉,板块结合带则出现二者兼有的过渡组合。

3.燕山期花岗岩特征

华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金属矿产关系密切,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质碎斑熔岩组成,其中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占主导优势(史明魁等,1993)。南岭地区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间歇性,燕山期岩浆作用可分为早、晚两期,其中燕山早期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表2-1)。

表2-1 燕山期不同期次花岗岩的矿物岩石学特征

1)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180~170Ma):占燕山期花岗岩的少部分。主要分布在江西(寨背、陂头和足洞)及湘东南(江华、江永)地区,其他地区零星出现,总体上呈NE向展布。岩体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平方千米至几十平方千米之间。在江西三南地区还存在同期板内玄武岩、辉绿岩等,构成双峰式岩浆岩。

2)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165~151Ma):是燕山期花岗岩的主体,分布广、面积大。同位素年龄在160~155Ma之间的花岗岩尤其集中。产状以大岩基为主,且均为多期次、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如骑田岭、花山、姑婆山、九嶷山、九峰山、大东山、大义山、姑婆山。在桂东南、粤西还存在同期的具有板内特征的富钾岩石(碱性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等。

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145~137Ma):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在南岭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主要见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中。岩性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还见同期A型花岗岩(广东南昆山)和碱性岩(广东石岭),多呈小岩体、岩株、岩脉和岩墙侵入于燕山早期岩体内部及其边缘。

4)燕山晚期花岗岩(130~85Ma):主要分布在南岭的西部(丹池带)、东部,其他地区零星出露。常常沿NE向的深大断裂带产出(如湘东北的幕俯山岩体、南岳白石峰岩体和望乡复式岩体等),在燕山早期岩体内部也广泛见到(如广东大东山、广西花山和姑婆山),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岩株、岩枝状,形成时代主要为130~110Ma。

燕山期花岗岩类具有富硅、钾、钠,贫铁、钛的总特点。一般来说,燕山晚期花岗岩相对燕山早期花岗岩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偏基性成分含量增高;二是碱性岩增多。前者反映为斑状、似斑状岩增多,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至深源包裹体增多;硅含量和K/Na值降低,钛、全铁、钙、钠含量明显增加,铝、镁、锰、磷含量也常增加;锶、钡、铁族微量元素含量有所增高,钨、锡、铜、铅、锌等含量各处不一,但总体不会高于燕山早期;稀土总含量及重稀土比例较小;锶同位素初始值中有较多小于0.7100。后者从早至晚具有K2O+Na2O总含量稍高、基性降低的演化趋势,在同一个复式岩体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也有类似的演化情况,常出现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另一个特点是燕山晚期常有较多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等发育于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区,如湘南地区等,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大致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相似。同期的辉绿岩、碱性岩等也常常见到。

燕山期花岗岩成矿元素Rb、Be、W、Sn、Pb、Zn、Ag、Nb、U、Th含量相对较高,Ni、Cr、Co、Fe、Cu相对较低;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至燕山晚期,元素组合具有由简单到复杂和Sn、Pb、Zn增高的变化总趋势。已有资料表明,南岭地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是铜、铅、锌、钼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多具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组合;燕山早期第二阶段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是钨、锡、铅、锌、银、锑、铀、稀有、稀土的主要成矿岩体,副矿物富含挥发组分,如电气石、黄玉等。

4.燕山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根据近年来笔者在华南花岗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三大类。C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纯地壳,相当于Chappell和White(1974)的S型花岗岩,如大东山、王仙岭等;H型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既有地壳的又有地幔的,与Castro等(1991)的H型具有相似的含义,如湘南骑田岭、铜山岭、桂北花山-姑婆山、千里山;铝质 A型花岗岩是一种弱过铝—强过铝的A型花岗岩,如湘南金鸡岭、粤北南昆山等。单从物质来源讲,铝质A 型花岗岩应归入H型花岗岩,但由于其产出的构造环境特殊,代表一种张性环境,因此,本文将其单独列出,各类型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锡矿关系见表2-2。

表2-2 燕山期不同类型花岗岩综合特征及其与锡矿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