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通“也”,《庄子·天道》:“动而持,发也机;察而省……”也与而为互文,互文通用,也作“而”义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9
(一)“而”字用作连词的用法: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而”字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而”字表示递进关系的用法: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而”字表示承接关系的用法: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用法: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而”字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可译为“如果”“假如”。
6、“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用法: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而”字表示因果关系的用法:可译成“因此”“因而”。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而”字表示目的关系的用法:可译成“以”“以此”。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而”字通“尔”的用法: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而”字通“如”的用法:好像,如同。
“而已”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了”。
“而后”译为“才”,“方才”,表示时间的副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
第2个回答  2012-11-10
表顺承 表转折 表并列
第3个回答  2012-11-09
同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