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的出处?

这句话 的作者 和出处 还有没有上句啊?

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似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4
出自古训《增广贤文》(作者:轶名)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义 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科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其中的内容大致能反映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心理,像儒家学说、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的内容在里边均有体现,如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人的命天注定之类的消极迷信思想很多,应该有所分辨。不过,其他涉及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现代人借鉴。

出自古训《增广贤文》(作者:轶名)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义 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科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是一种民间谚语集,其中的内容大致能反映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心理,像儒家学说、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的内容在里边均有体现,如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人的命天注定之类的消极迷信思想很多,应该有所分辨。不过,其他涉及为人处世的谚语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值得现代人借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4
出自古训《增广贤文》(作者:轶名)
上句是: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前后还各有很多句,上句和下句只是为了压韵,没有直接的联系,每句话都是谚语或者是文献佳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14
“命”,我理解为规律,所谓“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就是要我们全面了解自己,掌握自己人生的可能发展方向 ,规律,然后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好好想想自己真的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什么真正是自己的“命”,这样,你人生明丽宏伟的光辉图景,就以现在的清醒认识和积极思考为起点,经过你正确的努力而逐渐清晰起来.我们不要把“命”理解为宿命的命,我们应该对此有新的理解.命里有时终需有,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命里无时莫强求,你不适合做什么,你受制于外力(比如人的虚荣心,盲目心理,大众普遍的选择,主流意识价值观念等等)而非你的“本心”做出的所谓奋斗,只能是缘木求鱼,徒劳无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