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版业的“一主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联”啊?解释一下。

这两个名词的一丝希望能够解释一下,最好要有名词的由来。

“一主三多一少”(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
“三放一联”(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折扣,推动横向联合)
具体资料请参考下面相关文章,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变革先从流通开始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首先是从流通领域的改革展开的。出版业的经济体制转变同样如此。
事实上,中国出版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启动的发行体制改革,其缘起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解决“三难”: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问题。翻开当年有关出版的报刊文章和出版界领导人讲话,陈述出书难特别是出学术著作难几乎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而广大读者想买书买不到,则是出版工作者、书店的失职。为此而大声呼喊者众,因此,有关部门得出结论:必须打破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格局,进行发行体制改革,允许成立民营书店。随着“一主三多一少”(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的提出,原有的流通格局被打乱。这在当年可谓惊天动地。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1988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三放一联”(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折扣,推动横向联合)的提出,争取二级批发权一时成为热点,民营书业出现分水岭,民营书业从业人员中有大批人依靠合作出版,在“书荒时代”的末期发了一笔小财。
90年代初,市场上开始陆续出现像样的民营书店。1992~1998年,真正优秀的民营书店发展起来,一批很有特色的民营零售书店,如国林风、风入松、万圣书园、季风书园、西西弗、沈阳东宇,还有龙之媒等这样有品牌的民营零售书店,带给书业新鲜的理念与多样化的产业形态。其中如沈阳东宇书店由于投资方的原因最后关门,但是直到其落幕时,它仍然是沈阳最好的零售书店之一。
当然,这一批民营书店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因为图书零售市场的各种空白给了这些书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要是当时北京图书大厦等超级书城起来的话,民营书店的历史恐怕要重新改写。
1996年,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三建一转”的改革任务,其中“一建”是建立大型批发市场和批销中心,各地纷纷成立了图书批发市场。这也是政府部门推进甚至直接管理的集纳民营批发商、零售商的场所。这种政府办市场小商贩进场交易的方式,在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领域首先兴起。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搞活流通、搞活经济,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书业改革“多渠道”开放的阶段性结果之一,就是一批民营书店被授以“二级图书批发权”。
事实上,民营二级批发单位自诞生以来,就总在搞活与违规的夹道中左冲右突。本来,图书批发归市进场是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与规范。但大市场众多小商贩经营相同产品的模式不应是批发商的经营模式,因小商贩既满足不了上游生产者(出版社)的需要,也不能服务于下游大量零售店的需要。由于图书是成熟的大宗产品,应该退出杂乱的批发市场。当超大型的零售书店不断出现,连锁经营、网上书店都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批发市场也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
现在,政府给了民营书业很多国民待遇,总发权都已对民营放开。可以说,以“一主三多一少”为目标的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随着二级民营批发商的风起云涌、日渐式微,独立书店、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的百花齐放,民营超级零售卖场崛起,网上书店声势的日益壮大,一级批发权(总发权)对民营的放开,分销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的概念也更加直观。

民营的定位与方向

经过近30年的分销变革,我国现有的分销格局走向基本明朗——未来5~10年,连锁书店主导市场,网络书店不断扩容,上游自建流通体系,中间专业批发商还有存在的可能与空间。国有的做规模,需要资金实力的连锁书店将是国有的主要阵地。对于民营书业来说,有特色的、优秀的内容提供商、专业书店、网上书店、专业区域批发商是其活力的体现。
随着图书市场的日益规范,可钻的空子非常少,所以民营书业要继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定位,也就是能做什么的问题;找准定位后,应该朝着“做专、做特色”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从专做起才有出路,才能持续发展。
我对大多数民营从业者的建议是,期望值不要太高,要踏踏实实地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做创意、策划、代理、特色、服务。民营工作室应该朝着出版经纪人、策划人的角度去发展,批发商如果想真正参与产业整个流通的话,资本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大资本,不可能真正做大的批发或中盘。所以,在不具备与新华书店抗衡的资金实力的时候,选品种代理包销的精品书批发商、专业图书批发分销公司、为零售店服务的批发商应该是民营中间商转型的方向。
选品种代理包销的精品书批发商,从出版社的众多图书选题中选择适销对路的部分品种代理包销。这是近年来有些批发商的运行模式,其用意是选择快货、批量包销可以获得优惠的折扣,相对利益有保证。以往大多数二级批发商从事的批发分销业务也多选择此种模式。
专业图书批发分销公司,可以是批发与直销兼营,可以服务于专业书店,也可以直接向固定终端用户如图书馆、学校、团体、专业人士供货。专业的网上书店将是完成此项任务最便捷的渠道。
为零售店服务是专业化的服务,要从宏观上把握图书市场状况及流行趋势,全面了解图书出版信息,进行切合实际的研究分析,准确地为所服务的零售店选择合适的图书品种及数量,通过快捷的服务手段,满足零售店的需要。
对于民营零售与连锁书店来说,如龙之媒广告书店、万圣、季风、光合作用、西西弗等小而美、小而专的书店是定位的首选,其发展要与自己能力相匹配,否则会很艰难。
事实上,按照所有制来划分国有、民营是产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随着投资的多元化、外来资本的进入,所谓的“民营书业”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所有民营国营的区分都应该消亡。现在,批准制的准入政策、民营国营泾渭分明的批发分销路径、与“地盘经济”相适应的贸易保护这三大壁垒正在改变和淡化。未来书业分销领域应是大型书店,连锁店,特色、专业、独立小书店,专业中间服务商,网上书店互为一体、多元共生的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7
“一主三多一少”(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
事实上,中国出版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启动的发行体制改革,其缘起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解决“三难”: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问题。翻开当年有关出版的报刊文章和出版界领导人讲话,陈述出书难特别是出学术著作难几乎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而广大读者想买书买不到,则是出版工作者、书店的失职。为此而大声呼喊者众,因此,有关部门得出结论:必须打破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格局,进行发行体制改革,允许成立民营书店。随着“一主三多一少”(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的提出,原有的流通格局被打乱。这在当年可谓惊天动地。

“三放一联”的具体内容为:
  放权承包即将经营管理权放给国营书店,实行经营承包,对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放开批发渠道指除国有批发渠道外,有条件的集体书店经省一级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可以开展二级批发业务。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主要是推广寄销。发展横向联合指在店与店、社与店之间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联合开办书店或其他联合经营活动。
  放权承包后,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权逐级下放,形成了以区县新华书店为经营主体、以承包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格局。二级批发从图书批发向出版领域渗透,民营发行业开始策划选题、与出版社合作出版图书。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和发展联合经营活动,也开启了中国出版业集团化的进程。
  这一政策在具体推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放权承包导致短期行为严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放开批发渠道使一些集体书店在拥有批发权后从事买书号出书、盗版出书等非法出版活动等。
第2个回答  2008-03-28
“一主三多一少”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组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

三放一联”,即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折扣,推动横向联合等

在流通体制方面,“一主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改革在卖方市场推动市场巨大繁荣的同时也为买方市场的巨量退货和库存埋下隐患。“一主三多一少”打破了新华书店一家独大的格局,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方式,这在卖方市场的历史时期极大地满足了读者日益多元化的购书需求,推动了图书市场的繁荣。不过当图书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后,这种“多对多”渠道格局的弊病就暴露了。从整个出版产业的链条来看,由于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几乎所有环节都是由每一个企业全过程完成的,因此绝大多数书店都是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整,导致费用膨胀,总体成本居高不下
相似回答